刍议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入手,广泛实施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際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 动手操作 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由此可见,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变化现象,分析物体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的思维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层面进行实验操作,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一、小实验具备的特点
  1.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并不难,因为它们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来源于生活,发现于生活。
  2.实验内容紧密结合教材。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
  3.内容短小精炼,操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把握实验教学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进行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促进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发展。
  2.强化学科与实际相联系。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课后小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比如“研究自行车的结构”、“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安装”、“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能从中认识到物理知识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处处皆物理,时时有学问,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3.激发创造思维能力发展。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课后小实验中,教材并没有提供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这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从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选择,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
  4.巩固知识,降低难度。小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可以使学生分析、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这样,学生通过具体实验的操作,对相关知识点加强了认识,提高了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并从中学到只有通过具体操作,方能从中悟出道理,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信心。
  三、小实验的实施
  1.紧跟教材,随堂训练。根据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对于课后设计的小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时间,让学生随堂进行实验。
  2.配合习题,同步训练。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推理性习题,可适当配合同步小实验,使抽象习题形象化,推理习题具体化。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弄懂教材作业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后完成“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小实验,找出定性规律,然后解答两个作业题。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后,答题轻松、正确,并且还能顺利解释一些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性习题。
  3.课外延伸,针对训练。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结合中心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训练,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小实验不是教材的内容的附加,而是编者根据教材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强化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全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训练,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点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实践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其他文献
創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作为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担当者和一线教师,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渗入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语文教育才不至于沦落为创新教育的短板。为此,要达到教学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期刊
摘 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大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完成教材教学任务,还能让学生在大阅读活动中积累更多知识,提升自我价值,促进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较大提高。  关键词:语文改革 大阅读 学习效率 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语文教学园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要求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倡导,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而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大阅读教学活动
期刊
初中生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前提,认识历史才是根本。另外,为掌握历史知识,也必须讲究学习方法。因此,历史教学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  一、培养思想政治素质  历史课不是思想政治课,必须在学生了解有关历史的基础上,有机地培养政治思想素质。例如,当学习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课堂的开放性,学习的开放性,实践的开放性,评价的开放性……强调语文教育要从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转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当今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到了风口浪尖,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将会收到事半
期刊
思維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当今社会的发展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必要条件  学习兴趣是学
期刊
【背景】  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不少于”的底线标准。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高中生不少于150万字。而我校(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心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量上质上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为了能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尤其是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充分利用现有苏教版教材中的与名著相关课文,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可疑点、矛盾点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线,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主要举措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做好以下三点效果显著。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学生阅读意识活动的具体反映,也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倾向性的心理表现。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影响,研究体育教学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性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拓展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促进心理健康  一、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
期刊
摘 要: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教育教学的真谛。作为数学老师,只有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此,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主体性 教学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从之前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也从之前的“填鸭式”转变为“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