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再拂杨柳枝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是一个奇葩。那种归来似的繁荣,几乎唤醒了每一个人的文学之心。东风更是一块孕育文学的沃土。《东风汽车报》(那时叫《二汽建设》),每周辟有“文学副刊”专栏,大型文学丛刊《风神》(之前叫《汽车城》),成了东风文学青年的精神圣地。那时,我只是初涉文学,还很浅薄。但我从这里获得了最早最直接的文学感知。屠正明、吴宝忠、杨育基……一大批老师的文字让我敬畏、神往。90年代之后的沉寂,让文学再次回归正途。东风的文学也步入低谷。文学本身就是小众,它只寻找属于它自己的读者。但我们没有必要担心,这种来自心灵与精神的产品,无论时代怎么演绎,文学不会消亡,也不会被任何东西替代。来到21世纪,东风的文学再次扬帆,我们又聚集在《东风文艺》写作、做梦。我们也在期待“东风再拂杨柳枝”,期待东风文学的再次繁荣。下面我漫谈式的说说我对文学的理解和我所认知的东风文学。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文脉是文化,文学是这个脉搏里的血液。我们一说大唐盛世,肯定是李白,是杜甫,是白居易,是王维,是杜牧,是李商隐,是孟浩然。肯定不是GDP。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和吴宝忠老师在二汽工人俱乐部的橱窗看摄影展,那里有工厂热火朝天的场景,有拉练路上我们东风车的英姿,但我们总觉得缺点什么,宝忠老师说,缺文学。文学无疑是一切艺术的底色。
  2、写作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就算一粒沙子,一块砾石,潮水之后,你应该还在那里,而不是被带走。当然,也不能一味沉溺文学不抬头看路,同样也会迷失掉自己的。文学很容易过时,陌生化是诗歌的一个重要要素,你的句子,你的题材,如果似曾相识,不会有人再看,至少我讨厌看一句话就知道你在写什么的作品。
  写作就是比耐心。诗人臧棣说“写诗是一种慢”,这个“慢”除了时间的累积,就是耐心。在中国,人老以后就不写了,或者写不出具有创造力的文本了,所谓写作死在了身体的前面。有时看到一些曾经写出过非常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的文友,现在对文学了然无趣。写作中的停滞很正常。写作有爆发期,也有枯水期。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要始终保持与文学那种若即若离似的亲近。诗人写下这首,根本不知道下一首在哪里,甚至写下这句,不知道下一句在何处。也许这正是其迷人之处。我也曾中断过十多年的写作,但这些年在你的生命中不都是空白,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停顿和等待。生活的磨砺、积累,认知能力的提升等等,都会让你成长。靠青春、靠身体写作,最终是靠不住的。尤其写诗。诗歌更需要思想、智性。我愿意和热爱文学的朋友们一起坚持,写到老。
  3、文学没有经典。没有人模仿《红楼梦》能写出杰作的。刚刚去世的马尔克斯,我们80年代供奉的经典,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人民文学》《收获》等大刊,就开始批判,而且拒绝“马氏式”的文学作品,太多的人喜欢,太多的人模仿,说实话,现在“多年以后……”这种句式,仍盘踞在我的脑海里。他对中国人的版权意识深恶痛绝,临死也没在中国授予他的出版权。但,我去年在当当买的新版《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居然很多白页,好好的书无异于一堆废纸。
  说文学没有经典,不是说我们不用读书,而恰恰相反。是要多读有意思的书。中国的书和杂志我买,也订,但让我有兴趣的很少,一看就知道要写啥。外国的思想著作、人文著作,比中國的小说好读。90年读到艾略特的《荒原》《四个四重奏》——第一次读到现代的外国诗(歌德、普希金、泰戈尔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现代诗是从法国的兰波开始的。当然我不能忘记泰戈尔给我最早的文学启蒙)。虽然后来很多人在批判艾略特,但在彼时对我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现在又读到奥登、布罗茨基、保罗·策兰、卡明斯基,刚在读一个美国老头盖瑞·斯奈德的诗,这个被人误读为“垮掉派”的诗人,没有一首诗是“嚎叫”(艾伦·金斯堡的《嚎叫》是美国后现代诗歌的扛鼎之作,艾伦·金斯堡是“垮掉派”的教父级人物),而是恰恰相反,他的诗歌日常、禅宗、轻。他仅仅是金斯堡的好友而已。
  我在《风神》最后一期发过一组诗,是写汽车的。当时在《人民文学》读到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只知道这首诗好,很长,后来这首诗成为了欧阳江河的代表作和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据说是欧阳江河在病房,在烟盒纸上写成的)当时弥漫在诗中那种气味,挥之不去。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写成《汽车城市》,里面还有一首也叫《汽车工厂》,后来一首写总装线的,老谢推荐给《芳草》发了。我的意思是,经典也容易过时。我们更要在意当下,一个成熟的作家,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对自己有用。
  4、文学不应该有功利。发表一下当然无可厚非,但你所拿出的文本,一再重复自己和别人,像个复印机,那有什么意思。读者不认得名气,只认文本。一个有良知、有作为的作家,会时刻保持警惕。
  这里我要说说我所敬佩的一个人——谢大立。他是个军人出身的文学信徒,对小说的迷恋几近痴狂。我敢说,他离开了小说生命就会枯萎。因为小说,一步步把别人眼中的“美好前程”全部葬送掉,直到提前“下岗”,“安安心心做点自己喜欢的事”。80年代起一直坚持在场、心无旁骛的东风作家,他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一些我喜欢的小说“文青”,比如翔友,其间也有迷失。他的视线没有一刻离开过文学,现在还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做嫁衣,编辑《东风文艺》。我也是一个杂志的小编,虽然不曾拖延出刊,断然不能与老谢相比,他恪守文学期刊必须提前出刊的准则,早早把该期杂志编完印好送到读者手上。
  老谢自2011年以来,发表了100多个短小说,被转载60多次,还得了多次全国大奖。他的作品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读到的,100多篇,没有一个类型(时下有写类型小说出名的,宫廷、职场、官场等等),也没有一个事写成若干篇的。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写好自己的“这一个”。老谢平时也这么和我交流:个性是一个作家的生命,小说不能只靠故事取胜,那种用眼睛闻出来的味道,那种“魅”,更包含了小说的要义。一个嘻嘻哈哈的人,居然把文字玩得那么文化,那么韵味十足,实在令人敬佩。很多以前熟悉老谢原来套路的文友,私下里说,“完全不是那个人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写作的人得到的最高赞赏。   发表了,得奖了,都是过去式,重要的是你还能写什么。期待读你作品的人,肯定是想读到更多的惊喜。
  5、文学是在自己心里做梦。别人的梦与你没有半根毛的关系。如果我们还热衷于翻日历、看地球仪和新闻联播来写作,应该感到羞耻。地震了,灾难了,或许眼泪更有意义,你还可以去捐款。2004年我恢复写作后,自己的底线就是,抛弃所有廉价的颂词。我写母亲,写土地的卑微,写时间与生命的苍凉,我只写真——真理、真相、真情,绝不写虚假的东西。作家应该始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悲悯与干净,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能被“潮水”左右,更不能被冲走,不要被世俗污染,也不要怕被时代遮蔽。
  6、下面说说写诗,说说东风的诗人、诗歌。写诗无非就两个途径。一种是一根筋的死磕,就是在自己已知和熟悉的领域与文本里,反复挖掘、推进,直到抵达诗歌理想中的深度与高度。另一种是反复地寻找、否定,主动地抛弃、丢掉,在不断的寻找与创造中捕捉诗歌的奥秘。
  我们大多数人热衷于第一种。
  王征珂是一个成熟的诗人,他一直都在场。可以说他一刻也不曾离开过诗歌。他开始在《东风汽车报》发诗的时候,我已搁笔。我2004年回來至今,他居然还在他那个“王氏”诗歌文本里挖掘。这个陷入诗歌深渊的人同样令我敬佩。一个诗人,他一生也只能创造几个有限的词根,谁也舍不得抛弃。这种模式化的东西,需要大量的阅读来破坏,改变与放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有人或许就终老其中。这样执着写作也给他带来了诗歌的荣誉和满足。讲发表诗歌,十堰恐怕难找出第二个,我也甘拜下风。他从《诗歌月刊》开始,近年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大刊频频露脸,且时有大手笔,为十堰和东风的诗歌挣得了荣誉。他还在几个诗歌网站兼做主持和编辑,每月还小有收入,在我的视线中,他是一个把诗歌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人。我,艾琳,还有征珂本人,在一起谈他诗歌的风格:后民谣体、童话诗,好像都不是。
  这种一根筋的写法坚持下来的大都可以成功,第二种写法有些冒险。但真正的诗者,更热衷于冒险。现代经典大师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不算长的写作生涯,居然用了72个“异名者”来诗歌里探险。诗人张执浩给诗人的定义是:诗人是一个靠败笔为生的家伙。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反复寻找之中,他不怕面对最后的诗集只是一沓白纸。
  再说说蔡峥嵘和她的诗。可以说,我见证了蓉儿(蔡峥嵘的网名、笔名)写诗的全过程。早几年我们在一起探讨诗歌的时候,也有迷茫。她也常跟我说,这样写行不行。因为那时发的少,老对自己怀疑。我对她的写作是肯定的,她的骨子里就是一个诗人,单纯、透明、热爱、不谙世事——一个充满世俗的人,应该远离诗歌。热爱就能坚持,心里干净的人,能写出透明、敞亮的诗。2013年,我在很多文学活动和饭桌上,都表示了对她由衷的赞赏。我说,2013年,是蓉儿的诗歌年。连续两次上《诗选刊》,虽然发的是原创。《诗选刊》与《小说选刊》一样的分量,只是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协办的,《诗选刊》是河北省作协办的。全国的诗人们也很重视这个刊物,我也荣幸被选过三四次,但时间跨度是5年。
  我说过,蓉儿你诗歌研讨会我一定写篇稿。其实这个题目我都有了,就叫《一根羽毛的重量》。她的诗歌读起来很轻,轻不代表没有重量,它的意蕴、内涵,它的诗歌质地,都抵达了一个高度。但是,我也和她交流过,一种题材,一种写法很容易厌倦的。我们都需要从天上回到地面,让诗歌触及现实,特别是现实中的苦难、卑微。
  说蓉儿时我想到刘丽君大姐,她们的诗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还有80年代写诗的刘艳芳,现在写的少了,也正在回归之中。她走的也是这个路子——生活、哲思、清逸、隽永。
  我更想说说周中、王俊他们。他们虽然公务繁忙,当官了,我几次读到他们的作品,依然很给力。我一直敌意那些拿文学当敲门砖的人,他们不是。他们是骨子里的热爱。实际上,朱小军、周中、王俊还有黄承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热爱反哺文学,滋养文学。因为他们的心一刻也没远离,他们仍沉在写作之中,没有成长为传递经验的“写作教授”。他们还在为东风的文学繁荣尽心尽力。
  周中的诗展示了一个诗人的全部才华。激情、恣意、洒脱、睿智、才气……这些描述诗人的词放在他身上都不过分。从80年代至今,我的视线一次也没有忽略他,报纸、杂志,各种渠道,只要周中的诗我都要好好品读。研讨会上,当别人都在称呼我身边这个白面书生为“周书记”的时候,我压根没想到他是周中。这是我们神交多年后的首次谋面。文质彬彬,一脸斯文、虔诚。后来知道,他一直在手机上写诗,那些不想示人的心灵片段,足足有二、三百首。我豁然找到了我每次惊奇他的理由——他一刻也不曾离开,诗歌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寻找、突破,坚守……像一个想隐姓埋名的人,把“光鲜”的一面交给世俗,把卑微、孤傲的内心留给自己。周中写围棋的那些诗,写到了骨头里。他说他是愤怒时写下的,我老是看到李白在他诗里出没。诗歌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周中现在是。
  王俊诗歌的现代性转型比较成功,仍然保持了诗人的敏锐和洞察力——那些应景的非诗除外。他对诗歌的理解早已超出了一般人的视野,抵达了一个较高的层面,这与他的读书写作及其文学素养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和我的有一点相似——都有足够的重量。虽然深刻不是诗歌的什么指标,我的确更喜欢能够看第二遍,甚至十遍的诗。我也想,即便这个自媒体时代,真正的文学作品,也不会让你一览无余。
  7、文学更重要的是来自小说的力量。我是个写诗的,但作为文学的主打,不得不承认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所占的比重。小说我不敢妄评,我可以说说我的感受。博文是一个,可惜现在不写了。老一点的人里面,很多都不写了。
  老谢之外,翔友的小说是不错的,小说的味道正宗、浓。他写作很深入,他一只沉浸在原乡的事物之中不能自拔。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翔友是在他的小说里“还乡”。我在练习小说的时候,也是拿老家来说事的。原乡意识是每一个作家诗人挥之不去的梦寐,同时也成就了很多作家和作品。承林的小说舒展、好读。陈宏的小说具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还有小雅、晨曦、梅花这一批作者,在东风文艺这个大家庭里,成长的很快。
  让《东风文艺》回到《风神》时代——很多人都在这样向往。但是,时代变了,文学环境变了,读纸时代过去了,现在是读屏时代,是微信、微博漫天飞的自媒体时代,是一个娱乐时代、消费时代,我们怎么能找回80年代那片纯净的文学绿洲?我倒是期待《东风文艺》真正打造成东风人精神文化艺术的高地。保持文学艺术的高贵,保持纯净和独立,拒绝媚俗,拒绝娱乐和消费——有些需求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释放,让人从《东风文艺》中读到东风人优雅、卓越的精神品质。
其他文献
随想之一:东风文学终于又有了组织,有了园地,有了阵地,又拉起了队伍,并且终于竖立起大旗。可喜可贺,可圈可点。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1、 关于文学园地:是冬天炉中的一团炭火,可以让人取暖;是世俗世界的一缕清风,可以给人抚慰。  2、 关于文学奖项:是一种人文激赏,是一种人生喝彩;为在文学之途寂寞赶路的一群人点亮了一盏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随想之二:激赏一个散文家——朱小军——有魏晋笔记小说简
期刊
月亮湾公寓落成典礼以后,好多名犬、俊鸟,伴随着主人的喜好,纷纷迁进了豪华、宽敞、舒适、典雅的新居。  那里,是权贵、款爷们云集的地方,也是美女如云的场所。一栋栋豪宅里走出的阔太太、少奶奶们,一个赛一个的雍容华贵、风姿迷人。她们所伺养的宠物,更是一个赛一个的希奇、古怪、乖巧、金贵、迷人!  二号楼三单元,那个染着黄发的小美人,人称戚妇人所养的那只德国雪狐犬,通体洁白如雪,唯有两只小眼睛和鼻尖处那么一
期刊
数年前,在一股复古思潮的推涌下,旧时读物《三字经》的起始句“人之初,性本善”就像长了翅膀似的,腾空而起,漫天飞扬。一时间,不少地方都在传播着它,有的单位在大街上张贴的所谓新三字经,就是以它为开头的。甚至有一部宣传雷锋事迹的纪录片,也通过一位老者之口,肯定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这自然使我想到,雷锋的善良是怎样来的,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雷锋的例子,恰恰证明了人的道德品性形成的后天性。雷锋那样善
期刊
有人在某市著名的风景区发现了一只被本地山民安放的捕兽夹夹住后腿的山猫。恰好这一幕,被几个在山间采风的摄影师拍到了,还将这只受伤山猫照片放到了网上。  没一会网友的评论就达到了上千条,救助山猫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还有人将电话打到了市长办公室。这事传到环保局齐局长的耳朵里,他给秘书小张交代了一声,叫上司机驱车直奔风景区。  局长交代的事情,小张不敢怠慢,立即调派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不到二十分钟,一支
期刊
记得很早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过一则童话。童话里的那些人物,全都插着翅膀,在天上飞来飞去。儿子眨着亮晶晶的小眼睛,对自己面临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惊奇。其实,许多家长都这么做过,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用童话来启迪年幼的心灵。  儿子居然相信了那则童话。儿子用稚嫩的手笔,画了一生中第一幅图画:一个插着翅膀的孩子,在海洋的上空飞舞。儿子画的是那么生动,他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儿子。  但是他明白,儿子还小,现在还不能告
期刊
他和她认识那年,他28岁,她26岁。  她面容姣好,父亲是县长,上门说媒的络绎不绝,可左挑右拣她都不如意。他是中学教师,但家庭成分不好,且挨批斗时胳膊受伤,可能会落下残疾。然而她不顾爹娘反对,一心一意要嫁给他。  她爱听歌也爱唱歌。她嗓音虽然不够高亢响亮,却有着“好一朵茉莉花”般的清丽柔软。在夜色里,他牵住她冰凉的小手,放入他的怀里暖着,安静地听。许是唱累了,她说,你唱一个吧。他推脱不过,就说,行
期刊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公园里处处流淌着春意,各式各样的花纵情怒放,丝丝垂柳舒展枝叶,人工湖上小船随波荡漾……不是节假日,游人三三两两,大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  一个苗条身段的女孩,论年龄也只是二十岁上下,戴着墨镜,牵着一只宠物犬,准确地说应该是一只黑色英国可卡犬。那只英国可卡犬大大的眼睛,浑圆的头盖,深深的额段,短而厚实的方形嘴,丰满的向下覆盖的上唇……看上去俏皮活泼,一副卡通的精灵形象,异常可爱
期刊
春节前,天气奇冷,怕下雪,菜涨价,张老师根据经验,提前买好了过年包饺子的韭菜,并把这个经验传授给同事们:现在韭菜四块钱一斤,很快说不定要涨到八九块了。  哈,张老师你买贵啦。今早我在东市场买的三块五。同事小王说。  咱都是干会计这行的,从专业角度讲,为了降低购买成本,真是三块五一斤的话,我看张老师不如再买二斤,好使原先的四块降到三块七毛五。小杨跟着说。  受小杨的启发,张老师又到了菜市场,发现韭菜
期刊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已告别大学校园。但此时的我,虽然胸怀沧海,志比鲲鹏,却只因年少路迷茫。感谢东风实业公司,是您给毕业后彷徨的我带来了希望和坚定的方向。结草衔环,不忘滴水之恩,怀揣梦想涌泉相报,坚持着东风实业“激情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东风实业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1840年,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带着中国梦从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1969年,我们东风人,任
期刊
3月1日上午9:00,当武汉一厂总装分厂厂长罗浩驾驶一辆珠光白色的东风标致308轿车缓缓驶下总装商业线时,生产现场一片沸腾,一厂第3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我感到相当自豪!300万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太多。对于我个人而言,有我的汗水,有我的付出,更有我的成长。四年来,我与神龙公司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公司日益壮大,发展异常迅猛,让我们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公司的职级体系越来越完善,公平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