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没有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本质导致出错
例1 某学校从高二年级2014名学生中选取5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14人中剔除1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50人,则在2014人中,每人入選的概率( )
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251007]
D.都相等,且为[140]
错解 A
错解分析 认为被剔除的人的概率为[142014],后入选的概率为[140].
正解 因为“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14人中剔除14人”,每个人机会均等,概率为[20002014]. “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50人”每个人机会也均等,概率为[502000],所以每人入选的概率为[20002014×502000=251007].
答案 C
点拨 不管是哪种抽样,其原则都是确保公平,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2. 没有理解样本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导致出错
例 2 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用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000,3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出 人.
错解 [10000×0.0005×500×10010000=25]人
错解分析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是这一组距内个体的频率.
正解 由直方图可得[2000,3000)(元/月)收入段共有[10000×0.0001×500=5000]人,
按分层抽样应抽出[5000×10010000=50]人.
点拨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关键要理解图中数据的意义,特别是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才是这一组距内个体的频率.最高矩形的中点是众数,将直方图面积一分为二的垂直横轴的直线所对应的数值是中位数.
3. 没有理解样本数据的意义导致出错
例3 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总经理1人,每人每月工资10000元,副经理2人,每人每月工资6000元,车间主任4人,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工人8人,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该公司招聘的员工工资收入情况如何?
错解 平均工资为[10000+6000×2+3000×4+1500×815][=3067],所以该公司招聘的员工工资收入还可以.
错解分析 认为平均数反映了整体工资状况.
正解 从原始数据看,极差很大,方差大,尽管平均工资3000多,但不能代表实际的水平,大多数人工资远远低于平均工资.
点拨 样本数据指标只能反映数据的某个侧面.方差反映了数据的稳定性,平均数反映数据的整体性,但受极端数据影响,也会失真.
4. 审题不清导致出错
例4 某人有5把钥匙,但忘记了开房门的是哪一把,于是,他逐把不重复地试开,问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锁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 有5把钥匙,每次打开房门的概率都是[15],不能打开房门的概率是[45],因而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是[45×45×15=16125.]
错解分析 上述解法忽略了条件“逐把不重复地试开”.第一次没有打开的概率为[45],第二次没有打开的概率为[34],第三次打开的概率为[13],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是[45]×[34]×[13]=[15].
正解 显然最多开5次门,且其中有且仅有一次可以打开房门,故每一次打开门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15],属于古典概率.开三次门的所有可能性有[5×4×3=60]种.第三次打开房门,则房门钥匙放在第3号位置上,前两次没能打开门,则前2个位置是用另4把钥匙安排的,故有[4×3=12]种可能.从而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锁的概率是P(A)=[P(A)=1260=15].
点拨 本题的关键句“逐把不重复地试开”,属于古典概率.根据分步计数原理计算事件数.做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一定要认真斟酌,“重复”与“不重复”、“放回”与“不放回”绝然不同.
5. 没有搞清楚事件的相互关系导致出错
例5 在一段时间内,甲去某地的概率为0.25,乙去该地的概率为0.2,假设两人的行动互不影响,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有人去此地的概率为( )
A. 0.45 B. 0.8 C. 0.4 D. 0.75
错解 A
错解分析 认为甲去乙不去,实际上甲乙可能同时去.
正解 设事件[A]为“甲去某地”,事件[B]为“乙去某地”,则事件“这段时间内有人去此地”的概率为[P=PA?B+PA?B+PA?B=0.4].
点拨 误将[A,B]当作互斥事件.此题还可以考虑甲、乙都不去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6. 对几何度量选择不当导致出错
例6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是斜边[AB]上的点,求满足[BD>BC]的三角形的概率.
错解 设[AC=BC=1],则[AB=2],在[BA]上 截取[BE=1],则[BE=BC]. 只要[D]在线段[AE]上即可.故[BD>BC]的概率为[2-12=2-22.]
错解分析 “线段[AB]上取点[D],满足[BD>BC]”与“线段[AB]上的点,使满足[BD>BC]的三角形[BCD]”显然不同. 正解 因为研究的是满足[BD>BC]的三角形[BCD],可以看成射线[CD]在[90°]的区域均匀分布,故满足[BD>BC]的三角形[BCD]的边[CD]落在三角形[AEC]内. 而[∠ACE=22.5°],所以其概率为[22.5°90°=14].
点拨 在几何概型题中,是哪种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要深入分析题目才能判断,搞清楚基本事件的含义.此题的基本事件是“三角形[CDB]中,[BD>BC]的边CD”,它与“[AB]上的点[D],满足[BD>BC]”显然不同,一个是[CD]绕[C]从[CE]旋转到[CA], 几何度量是角度;一个是长度.
7. 凭感觉,思考的不够深入导致出错
例7 班级联欢时,主持人拟出了如下节目:跳双人舞、独唱、朗诵,指定3个男生和2个女生来参与,把5个人分别编号为1,2,3,4,5,其中1,2,3号是男生,4,5号是女生,将每个人的号分别写在5张相同的卡片上,并放入一个箱子中充分混合,每次从中随机地取出一张卡片,取出谁的编号谁就参与表演节目. 为了选出2人分别表演独唱和朗诵,抽取并观察第一张卡片后,又放回箱子中,充分混合后再从中抽取第二张卡片,求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
错解 因为是有放回,等概率,第一次抽的概率为[15],第二次抽的概率也为[15.]
所以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为[15×15=125.]
错解分析 忽视了同一个人有五种不同的情况.
正解 因为是有放回,等概率,1号第一次抽的概率为[15],1号第二次抽的概率也为[15],所以两次都抽到1号的概率为[15×15=125],同理两次都抽到2号的概率也为[15×15=125],…所以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为[15×15×5=15].
点拨 “同一个人”包含五人中的每一个人.此题基本事件有限且概率相等属于古典概率.因为有放回地连续抽取2张卡片,需注意同一张卡片可再次被取出,并且它被取出的可能性和其他卡片相等,我们用一个有序实数对表示抽取的结果,例如“第一次取出2号,第二次取出4号”就用(2,4)来表示,所有的可能结果可以用下表列出.
共25个基本事件,由同一人表演有5种,所以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为[15].
8. 没分清概率模型导致出错
例8 集合[A=x|1≤x≤6],[a∈A,b∈A],求[2≤a+b≤6]的概率.
错解 因为[1≤a≤6],[1≤b≤6],所以[a+b]的和所以结果如下:[(a,b)]表示[a,b]的取值.
(1,1),(1,2),(1,3),(1,4),(1,5),(1,6),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
满足[2≤a+b≤6]的有(1,1),(1,2),(1,3),(1,4),(1,5),(2,1),(2,2),(2,3),(2,4)(3,1),(3,2),(3,3),(4,1),(4,2),(5,1)共15種,故[2≤a+b≤6]的概率为[1536=512.]
错解分析 认为[a,b]取有限的六个正整数,错误地认为属于古典概率.
正解 因为[1≤a≤6],[1≤b≤6],[a,b]的取值无限,所以[a+b]的和是无限的,这属于几何概率型.
满足[2≤a+b≤6]的是三角形[AEF]区域,面积为 [12×4×4=8],所以[2≤a+b≤6]的概率是[SAEFSABCD=825.]
[1][2][6][6][2][1]
点拨 认真审题,分清事件是否有限,是否的概率,是哪种概率模型至关重要.免得出力不讨好!
1. 某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则在区间[[4,5)]上的数据的频数为 .
2. [ABCD]为长方形,[AB=2],[BC=1],[O]为[AB]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 [π4] B. [1-π4] C. [π8] D. [1-π8]
3. 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4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13],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2min.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
1. 30 2. B 3. [427]
例1 某学校从高二年级2014名学生中选取5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14人中剔除1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50人,则在2014人中,每人入選的概率( )
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251007]
D.都相等,且为[140]
错解 A
错解分析 认为被剔除的人的概率为[142014],后入选的概率为[140].
正解 因为“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14人中剔除14人”,每个人机会均等,概率为[20002014]. “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50人”每个人机会也均等,概率为[502000],所以每人入选的概率为[20002014×502000=251007].
答案 C
点拨 不管是哪种抽样,其原则都是确保公平,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2. 没有理解样本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导致出错
例 2 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用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000,3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出 人.
错解 [10000×0.0005×500×10010000=25]人
错解分析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是这一组距内个体的频率.
正解 由直方图可得[2000,3000)(元/月)收入段共有[10000×0.0001×500=5000]人,
按分层抽样应抽出[5000×10010000=50]人.
点拨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关键要理解图中数据的意义,特别是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才是这一组距内个体的频率.最高矩形的中点是众数,将直方图面积一分为二的垂直横轴的直线所对应的数值是中位数.
3. 没有理解样本数据的意义导致出错
例3 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总经理1人,每人每月工资10000元,副经理2人,每人每月工资6000元,车间主任4人,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工人8人,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该公司招聘的员工工资收入情况如何?
错解 平均工资为[10000+6000×2+3000×4+1500×815][=3067],所以该公司招聘的员工工资收入还可以.
错解分析 认为平均数反映了整体工资状况.
正解 从原始数据看,极差很大,方差大,尽管平均工资3000多,但不能代表实际的水平,大多数人工资远远低于平均工资.
点拨 样本数据指标只能反映数据的某个侧面.方差反映了数据的稳定性,平均数反映数据的整体性,但受极端数据影响,也会失真.
4. 审题不清导致出错
例4 某人有5把钥匙,但忘记了开房门的是哪一把,于是,他逐把不重复地试开,问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锁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 有5把钥匙,每次打开房门的概率都是[15],不能打开房门的概率是[45],因而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是[45×45×15=16125.]
错解分析 上述解法忽略了条件“逐把不重复地试开”.第一次没有打开的概率为[45],第二次没有打开的概率为[34],第三次打开的概率为[13],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是[45]×[34]×[13]=[15].
正解 显然最多开5次门,且其中有且仅有一次可以打开房门,故每一次打开门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15],属于古典概率.开三次门的所有可能性有[5×4×3=60]种.第三次打开房门,则房门钥匙放在第3号位置上,前两次没能打开门,则前2个位置是用另4把
点拨 本题的关键句“逐把不重复地试开”,属于古典概率.根据分步计数原理计算事件数.做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一定要认真斟酌,“重复”与“不重复”、“放回”与“不放回”绝然不同.
5. 没有搞清楚事件的相互关系导致出错
例5 在一段时间内,甲去某地的概率为0.25,乙去该地的概率为0.2,假设两人的行动互不影响,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有人去此地的概率为( )
A. 0.45 B. 0.8 C. 0.4 D. 0.75
错解 A
错解分析 认为甲去乙不去,实际上甲乙可能同时去.
正解 设事件[A]为“甲去某地”,事件[B]为“乙去某地”,则事件“这段时间内有人去此地”的概率为[P=PA?B+PA?B+PA?B=0.4].
点拨 误将[A,B]当作互斥事件.此题还可以考虑甲、乙都不去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6. 对几何度量选择不当导致出错
例6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是斜边[AB]上的点,求满足[BD>BC]的三角形的概率.
错解 设[AC=BC=1],则[AB=2],在[BA]上 截取[BE=1],则[BE=BC]. 只要[D]在线段[AE]上即可.故[BD>BC]的概率为[2-12=2-22.]
错解分析 “线段[AB]上取点[D],满足[BD>BC]”与“线段[AB]上的点,使满足[BD>BC]的三角形[BCD]”显然不同. 正解 因为研究的是满足[BD>BC]的三角形[BCD],可以看成射线[CD]在[90°]的区域均匀分布,故满足[BD>BC]的三角形[BCD]的边[CD]落在三角形[AEC]内. 而[∠ACE=22.5°],所以其概率为[22.5°90°=14].
点拨 在几何概型题中,是哪种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要深入分析题目才能判断,搞清楚基本事件的含义.此题的基本事件是“三角形[CDB]中,[BD>BC]的边CD”,它与“[AB]上的点[D],满足[BD>BC]”显然不同,一个是[CD]绕[C]从[CE]旋转到[CA], 几何度量是角度;一个是长度.
7. 凭感觉,思考的不够深入导致出错
例7 班级联欢时,主持人拟出了如下节目:跳双人舞、独唱、朗诵,指定3个男生和2个女生来参与,把5个人分别编号为1,2,3,4,5,其中1,2,3号是男生,4,5号是女生,将每个人的号分别写在5张相同的卡片上,并放入一个箱子中充分混合,每次从中随机地取出一张卡片,取出谁的编号谁就参与表演节目. 为了选出2人分别表演独唱和朗诵,抽取并观察第一张卡片后,又放回箱子中,充分混合后再从中抽取第二张卡片,求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
错解 因为是有放回,等概率,第一次抽的概率为[15],第二次抽的概率也为[15.]
所以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为[15×15=125.]
错解分析 忽视了同一个人有五种不同的情况.
正解 因为是有放回,等概率,1号第一次抽的概率为[15],1号第二次抽的概率也为[15],所以两次都抽到1号的概率为[15×15=125],同理两次都抽到2号的概率也为[15×15=125],…所以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为[15×15×5=15].
点拨 “同一个人”包含五人中的每一个人.此题基本事件有限且概率相等属于古典概率.因为有放回地连续抽取2张卡片,需注意同一张卡片可再次被取出,并且它被取出的可能性和其他卡片相等,我们用一个有序实数对表示抽取的结果,例如“第一次取出2号,第二次取出4号”就用(2,4)来表示,所有的可能结果可以用下表列出.
共25个基本事件,由同一人表演有5种,所以独唱和朗诵由同一个人表演的概率为[15].
8. 没分清概率模型导致出错
例8 集合[A=x|1≤x≤6],[a∈A,b∈A],求[2≤a+b≤6]的概率.
错解 因为[1≤a≤6],[1≤b≤6],所以[a+b]的和所以结果如下:[(a,b)]表示[a,b]的取值.
(1,1),(1,2),(1,3),(1,4),(1,5),(1,6),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
满足[2≤a+b≤6]的有(1,1),(1,2),(1,3),(1,4),(1,5),(2,1),(2,2),(2,3),(2,4)(3,1),(3,2),(3,3),(4,1),(4,2),(5,1)共15種,故[2≤a+b≤6]的概率为[1536=512.]
错解分析 认为[a,b]取有限的六个正整数,错误地认为属于古典概率.
正解 因为[1≤a≤6],[1≤b≤6],[a,b]的取值无限,所以[a+b]的和是无限的,这属于几何概率型.
满足[2≤a+b≤6]的是三角形[AEF]区域,面积为 [12×4×4=8],所以[2≤a+b≤6]的概率是[SAEFSABCD=825.]
[1][2][6][6][2][1]
点拨 认真审题,分清事件是否有限,是否的概率,是哪种概率模型至关重要.免得出力不讨好!
1. 某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则在区间[[4,5)]上的数据的频数为 .
2. [ABCD]为长方形,[AB=2],[BC=1],[O]为[AB]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 [π4] B. [1-π4] C. [π8] D. [1-π8]
3. 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4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13],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2min.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
1. 30 2. B 3.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