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nIns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实现中职高职有效衔接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分析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过程衔接层面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给出了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模式,对于促进中高职衔接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价值,对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构建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24-0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两者之间顺畅地实现互通互融,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及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导与保障下,中高职衔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5年,天津市率先实行中高职衔接“技能优胜晋升”模式,2009年,广东省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2014年湖南也推行了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本文以2015年湖南省立项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为例,结合区域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探索“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专业衔接
  1.对接机械类产业,建立中高职衔接专业群体系
  根据对湖南省机械类产业人才需求调研,高职学院、中职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成的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等规章制度。以本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基点,形成高职带中职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特色专业群建设格局。
  2.分析职业能力,实现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衔接
  建立深度契合现代装备制造业,密切跟踪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与汽车等机械类产业的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从职业分析入手,依据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培养能力和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在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并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及中高职人才培养特点,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边界和衔接点。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确定,在装备制造产业链各职业岗位中,中职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主,重职业技能训练;高职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重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通过系统设计规划,形成以工程机械与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次递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业结构图,明确中高职毕业生岗位指向,实现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衔接。
  3.确定培养规格,实现中高职分层培养目标的衔接
  根据中高职毕业生对应就业岗位层级及其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制定中、高职衔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各对应层级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为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等基本常识、能胜任机床加工操作,适应机械制造类的其它技能型工作,具有工艺改进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现代机械制造与自动控制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胜任机械零部件制造与装配,机床使用与维护,适应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等工作,具有生产技术开发与管理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1.构建螺旋式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衔接
  以课程体系与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衔接,中高职课程模块开发与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衔接,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突出“高端”和国际化视野的“两个衔接、三个突出” 为目标,构建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螺旋式上升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以中职课程为基础,以高职课程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中职侧重于文化基础和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设备装配、调试等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高职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应用和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制造工艺实施、质量检验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围绕“以素质拓展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轴心,将同类同质课程分阶段、分水平、分重点有机地组织编排在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各个年级,形成不断递进延伸、不断拓展提升的螺旋式模块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设计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衔接
  中高职合作院校骨干教师与相关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项目等方面设计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课程标准,中职阶段注重学生基础技能与基本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中职强基础、高职重应用”原则设计公共课程衔接方案。中职阶段公共课教学根据部颁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德育、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等课程,高职公共课程的课程标准应体现高等性和应用性,以语言书写、沟通应用,高等数学在工程领域的建模等应用以及主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为培养目标。
  按照“中职强技能、高职重技术”的原则设计专业课程衔接方案。专业课衔接课程标准要体现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规律,培养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过程衔接
  1.开发“一体设计、分级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
  系统开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養方案。依据中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接的机械设备操作、装配、调试、维修、管理、工艺制定等岗位,按照岗位分级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由项目组成员通过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企业调研与专家论证,分别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定位、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和教学管理制度,开发“2+3”分段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标等方面明确中高职分工。依据“2+3”的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确定中职阶段以培养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产品装配的初中级技能为主,高职阶段以培养学生具有机械工艺、机械加工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的综合能力为主。   2.构建“分段培养、三导师制”的“2+3”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工学结合,分段培养”的“2+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高等职业教育逻辑、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机械制造與自动化专业特点,构建“2+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2+3”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三导师”制、“三主体育人”模式,五年制高职分段培养学生入校后,采用“三导师”制指导学生,导师由讲师及以上职称老师担任,不仅指导学生选课完成学业,而且在思想品行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探索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参与的“三主体育人”模式。
  3.实施“多方评价、积分转段”的培养质量评价模式
  构建以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社会评价主要从毕业就业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由行业、企业、家长与专业评价机构进行。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满意率、对母校推荐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教育管理部门评价主要从省级专业技能抽查、技能竞赛、毕业设计抽查、专业评估等方面进行评价。
  制定“积分转段”的学生转段学习评价标准。由中高职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转段测评考核题库,包括中职阶段通识考核题库与技能测试题库。学生在中职院校完成的所有课程考核通过均以积分的形式累计,最后通过计算平均积分的方式决定是否需要或是否能参加转段测评,转段测评合格后,方可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4. 建立“规范有序、统筹协调”的中高职教学管理机制
  共建中高职衔接 “规范有序” 的教学管理机制。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制定《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办法》、《导师工作规范》、《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规范与监控行政管理,教育执行,学生训练的各个环节,从而强化教学管理职责,规范日常教学运行。
  建立中高职衔接“统筹协调”的沟通反馈机制。中高职试点院校通过技能竞赛、专业讲座、定期研讨等方式建立统筹协调的沟通反馈机制。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QQ和微信等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问题反馈和讨论协商。在整个五年制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中高职既要做到分工明确,也要做到信息互通,保障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的运行。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机械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大,同时,社会、企业、家长、学生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高职衔接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结合区域特点与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从专业衔接、课程衔接及过程衔接层面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构建,以形成“产业发展急需、岗位指向明确、培养目标清晰”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体系与高职带中职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格局,为其它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高芬.基于“3+2”学制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4,20(7):18-20.
  [2] 何嘉扬,李林海.广西电子商务专业“2+3”五年制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49(12):68-70.
  [3] 杨雪梅,衡代清.中高职衔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8):5-7.
  [4] 杨理连.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8(6):8-10.
  [5] 金英资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28(1):50-5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中高职衔接螺旋式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K016B2Y015)
  通讯作者:颜克伦
其他文献
曲轴滚压校直工艺是计算机辅助修正技术的典型应用。本文就该工艺的特点、工作原理、实施方法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通过对实例的介绍,以求给读者一个较完整的印象。 Cranks
一般资料:病人男性,57岁,农民,病案号275158,病人于数月前肝区胀痛,在外院诊断为原发肝癌,随在外院进行第一次介入化疗栓塞. 现来我院行第二次介入治疗.目前病人感上腹胀痛,少尿,双下肢肿胀.查体: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10 cm,剑突下4 cm.CT及B超显示肝右叶肝癌、门脉瘤栓,腹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
报告局部浸润性宫颈癌扩野放疗(EFRT)与盆腔放疗同时用5FU加DDP化疗(CTRT)的随机对比试验结果。403例FIGOIb~IVa期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患者纳入研究。Ib或IIa期肿瘤直径至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 ”生态,就是为了促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基于“互联网 ”技术支持的未来教室,就是现阶段智慧学习的有效实现途径。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未来教室”的教学实践模式得到大力推广。本文主要探讨了“未来教室”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教育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及其对高职教育模式多样化的促进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未来
患者男性,69岁.因"顶枕部肿块渐进性增大伴疼痛2年"入院.查体:右顶枕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8cm的椭圆形肿块,质稍硬,有压乒乓球样感,与皮肤粘连紧密,瘤体表面光滑,有轻压痛,皮温正常,无红肿及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未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事业单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自身活力的需要。同时 ,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为事业单位生产
提起大兴安岭,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林木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就在这大兴安岭的东麓,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城——扎兰屯。这是一个人口40万、面积1.9万
摘 要  职业教育在我国迅猛发展,近00后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他们的学习成长与80,90后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高职院校近00后在大学校园的学习成长的入手,从思想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近00后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状况如何,学习和成长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社会、家庭、校园、个体对学生的影响。并由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进而希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近00后;学习成长;教育;高职院校
“双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校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