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富国强的思考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强民未富,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相关。政府收入的增长率超过职工工资增长率、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必然会导致“国富民穷”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却绝不仅仅是劳动者自身收入高低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提高劳动报酬的基础水平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劳动报酬;国富民穷
  中图分类号:F0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09-0026-04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近年来突飞猛进,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年国内生产总值一跃排在世界第三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凸现出来。内需问题,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发展的瓶颈。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背后的问题是在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消费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国强民未富,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劳动者特别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国工人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问题。在这一点上,欧盟和美国《时代》周刊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2010年1月4日欧盟发表公告将2010年定为“消除贫困和社会排斥年”。欧盟认为凡是收入不足本国平均收入的60%的人即被视为贫困。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09年年度人物,“中国工人”获得了年度人物“亚军”的称号。该刊认为: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上述两个事件都是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个是要消除本地区的贫困人口,一个是表达对引导世界经济复苏的有功之臣的尊重,令人深思。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工人长期的低报酬,多数劳动者处于贫困边缘的状况,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影响。“國富民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最直观的描述。从根本上讲,“国富民穷”问题的产生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相关。
  
  二、我国近年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状况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劳动报酬的比重持续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存在明显向政府倾斜、资本利润侵蚀劳动报酬的趋势。在再分配领域中政府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不够,并成为再分配的净获益者;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上述问题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国富民穷”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 政府与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下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政府与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78-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由1132.26亿元增长到61330.35亿元,年均增长14.23%;职工平均货币工资由615元增长到29229元,年均增长13.74%①。具体分析,这30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1995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56%,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3.75%;职工工资的增长率快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率。
  1996-2008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22%,2008年财政收入比1995年增加了8.83倍;同期,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3.71%;比1995年增加了4.31倍。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叙事伦理”逐渐成为时髦词汇,走俏于中西文论界。但由于具体语境的规约,中西学者各自强调叙事伦理意涵的一端:布斯等西方学者在“叙事学新发展”的意义上,侧重叙事机制的分析;刘小枫等中国学者则在“伦理批评新道路”的向度上,偏重伦理意涵的阐释。这两种理解和运用方式有其具体历史语境的合理性和不可否认的学术意义。但设若跳出中西文化语境的制约,从文论自身的逻辑类型及其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中西学者对
期刊
摘要:纵观黄遵宪一生学术文化思想,“西学墨源”论实奠其基。其以韩愈“孔墨相济”说倡导“大开门户,容纳新学”,同时以孔墨对应中西,主张效法西方科技政制而保存中国传统伦理,以传统道器之辩安置中西主次位置。“西学墨源”论虽然成为黄遵宪接引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利器,但终走不出晚清“中体西用”文化保守主义的巢臼。其学术文化观十分典型地反映了晚清士人在中西冲突的剧变环境里依违两难、进退失据的矛盾心境。  
期刊
摘要: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险种、实施等制度或政策层面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护,也关系到农民工“市民化”以及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前。农民工社保险种选择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低,养老保险机制缺乏,失业保险难以实施,生育保险进展缓慢,社会救助层次尚低等方面。其成因,既有法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既有行为因素也有观念因素。政府要深度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险
期刊
摘要: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复杂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中的农民没有能力从现有的制度框架中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收益。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资源配置、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品供给的非均衡性制度樊篱阻断了城乡统筹协同发展,这些制度樊篱就像布罗代尔“钟罩”一样横亘在城乡之间,阻碍了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隔离城乡之间的“钟罩”,实现制度收益
期刊
摘要:斯图亚特王朝的宫廷在17世纪初的英国仍然是上层贵族趋之若鹜的权力分配中心,同时也是展示上流社会道德风尚的舞台,不幸的是,当时英国宫廷因财政拮据而大肆聚敛财富,其道德形象遭到严重毁损。国内外史学界过去注重对宫廷腐败行为的揭露,而忽视了对导致腐败行为的根源进行制度上的探究。宫廷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的,并且这种制度上的缺陷才是宫廷腐败的最重要根源。  关键词:英国;宫廷;财政制度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民间信仰被定位成“封建迷信”而遭受打击,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同时学术界对此也存在偏见,对民间信仰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本文通过民间信仰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民间信仰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王朝政权的关系、解放以来民间信仰的发展实态等四个方面,阐明民间信仰其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传统,并提出民间祠庙可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舞台。  关键词:民间信仰;儒
期刊
摘要:奥兹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作家。她植根于犹太文化土壤,从丰富的民族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中提取素材,创造性地将这些素材与犹太移民的生活现实相结合,用她生花的妙笔创造出全新历史条件下的“礼拜式文学”。本文通过分析奥兹克作品探究其“礼拜式文学”的主题,即奥兹克的文化身份主张、对犹太属性的坚守以及对同化的坚决抵制。  关键词:奥兹克;礼拜式文学;犹太移民;犹太教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现代性与民族化的有机交融是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终极追求,贾平凹凭馒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当代小说形式的探索中,创新性地继承了古典白话小说的优质,融之于现代小说叙事技巧中,逐渐完善了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现代“说话”小说范式。为当代小说通往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化方向做出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说话”小说;通俗化;现代叙事;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
期刊
摘要:本文讨论了宋代民间信仰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注意材料的“碎片化”和“稀释”现象,所以收集文献时固然要尽可能“竭泽而渔”,释读时更要注意其限制性;二是方法移植要注意宋代的特性,与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在理论层面进行对话;三是宋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能满足于为各种解释模式提供证据,应该为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提供独特的贡献,包括走出“唐宋变革论”的笼罩。  关键词:宋代民间信仰;唐宋变革;材料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参与者——农户的调查,分析影响其选择横向合作,参加合作组织意愿的因素。描述统计和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与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农户户主有特殊经历、农户有特殊种植业、农户农业费用占年总费用比例越高,农户选择合作的积极性就越高。此外,合作社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等条件较好的省份农户的参与意愿往往相对较高。  关键词:横向合作;农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