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為本,其基本要义就是肯定和强调人在社会事件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教育领域尤须落实人本理念。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是前提
以人为本,意味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一切为了人的长远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当众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和嘲笑学生。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譬如,刘达是四年级的学生,可是他平时在校的各种表现,包括课堂上的各种恶搞动作,课后不间断地吵闹、打架等,已经让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头疼不已。这天,班主任又把他领到我的办公室。看着他愤愤不平、脸上却还挂着委屈泪水的样子,我心里不禁一酸。在激动的班主任离开后,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课间上,他不小心将水瓶里的水,倒在了前面男同学的校服上,湿了衣服的男同学完全不接受他的道歉,随手就给他一拳头,他也不服气地回他一拳头……在我问他“你觉得自己有没做错”时,他仍然很激动地说:“可是我马上就向他道歉了呀!他还打我!同学们总是瞧不起我,都不跟我玩,都说我读书不会,还说我是坏小孩!”说完,他竟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是的,平常的他似乎没心没肺的,但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深处,其实是多么渴望被人尊重啊!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一切权利,从人性出发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道德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方能找到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赏识、关爱是基础
我们强调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德育工作要以“爱”字当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一切教育理念,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位富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公平地善待每一位学生。
由于学生存在诸如智力、情感、家庭背景等个体差异,以至于不是每个学生都显得那么优秀。面对“后进生”“问题生”,教师除了要发挥聪明才智和工作技巧以外,还要求具有恒心和耐心,做到不疏离、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然而,我们在对“优秀生”宠爱有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坐在教室某个角落乃至经常站在教室外面旁听的“差生”。要知道:他们也一样需要阳光,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每个孩子都有愉快成长的权利。
在六(三)班讲完“共筑美好家园”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后,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理想的“家园”。在我来回巡视期间,平常的“好动小子”林翔此刻竟显得无比安静,只见他时而埋头绘画,时而用嘴咬着笔端,左手还使劲地挠头,时而专注地凝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专心致志。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走过去。一看,哇!阳光照耀下,一幢金碧辉煌的小别墅格外显眼,别墅前还有一个大大的游泳池,池里有一个小男孩在快乐地游泳,他的游泳动作被“好动小子”描画得栩栩如生。临近下课时,我把他的画展示给同学看,同学们一阵高声惊赞。我在大力表扬他绘画才能的同时,还对他能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予了极大赞许。在表扬与赞许声中,“好动小子”抿着嘴,低下头,腼腆地笑了!
一个月后,班主任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好动小子”已不再像以前那般好动,不管课内、课外,对待学习的态度都端正了许多,各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
人文关怀体现在细微之处
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学校育人工作应尽可能彰显人性,使我们的教育富有“人情味”。班主任小李对自己班上的“冷漠高才生”陈雪苦恼不已:她非常懂事,各科成绩非常优秀。但由于父亲犯法坐牢,母亲改嫁,刚出生不久的她就一直和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或许是受父亲事件的影响,陈雪从小到大都沉默寡言,性格也显得很孤僻,对班上的事务更是漠不关心。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陈雪蹲在自家门前正温柔地抚摸着一只小狗,嘴巴还凑近小狗的耳朵边上耳语不停,小狗也和她显得很亲昵。回到学校,我把这个温馨的画面告诉了小李,并鼓励他从陈雪对小狗的一颦一笑中看出她是有一颗仁爱之心的好孩子;她不应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要想走出这团阴影,除了可以跟小动物们玩耍、对话外,更应该勇敢地走近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交流;而且,她的成绩那么优秀,同学们都会很希望能和她成为好朋友的。一段时间后,我在操场上值日,以前见到我都要绕道而行的陈雪,竟然主动走到我跟前,毕恭毕敬地向我敬了个队礼:“老师好!”
教育是一项持续的、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行为。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以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基本目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对学生的前途负责。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与需求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理解和对话的平台。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真正达到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契合,同时也得到学生的理解。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把理解当成了剥夺和占有,把学生当作工具加以控制和操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情感体验。
班主任小陈这天忧心忡忡地跟我说,班上有对学生“早恋”了。经调查:这俩学生平时并不怎么交往,座位也离得比较远。只是有一次放学时,男生阿广将自己的伞借给了没带伞的女生阿宁,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阿广的这一举动感动了阿宁,也打开了她的情愫。在距离产生美的驱动下,我和班主任小陈商量着将他俩座位编在一起,让两人同桌。果不其然,渐渐地,同桌的两人产生了口角,之前对对方的好感也荡然无存,两人“早恋”的问题不攻自破。
早恋是令众多家长、老师感到头痛的棘手问题。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青少年学生的早恋是苦果,是无心上学的表现,无法理解更难以接受他们的行为。未成年人因家长、老师干涉自己的早恋而出现极端行为的事件偶有发生。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处理早恋问题,首先是不要反应过度,很多时候青少年的早恋仅限于青春期孩子相互间的好奇和好感;其次是要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家长、老师要了解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理解并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在不“大惊小怪”和“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就是正确引导。然而,我们往往是在大惊小怪甚至“严打”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的。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一切教育行为都要从人本出发,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宗旨,善待每一位学生,我相信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人本与生本:管理与德育的双重根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心小学)
尊重学生是前提
以人为本,意味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一切为了人的长远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当众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和嘲笑学生。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譬如,刘达是四年级的学生,可是他平时在校的各种表现,包括课堂上的各种恶搞动作,课后不间断地吵闹、打架等,已经让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头疼不已。这天,班主任又把他领到我的办公室。看着他愤愤不平、脸上却还挂着委屈泪水的样子,我心里不禁一酸。在激动的班主任离开后,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课间上,他不小心将水瓶里的水,倒在了前面男同学的校服上,湿了衣服的男同学完全不接受他的道歉,随手就给他一拳头,他也不服气地回他一拳头……在我问他“你觉得自己有没做错”时,他仍然很激动地说:“可是我马上就向他道歉了呀!他还打我!同学们总是瞧不起我,都不跟我玩,都说我读书不会,还说我是坏小孩!”说完,他竟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是的,平常的他似乎没心没肺的,但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深处,其实是多么渴望被人尊重啊!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一切权利,从人性出发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道德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方能找到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赏识、关爱是基础
我们强调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德育工作要以“爱”字当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一切教育理念,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位富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公平地善待每一位学生。
由于学生存在诸如智力、情感、家庭背景等个体差异,以至于不是每个学生都显得那么优秀。面对“后进生”“问题生”,教师除了要发挥聪明才智和工作技巧以外,还要求具有恒心和耐心,做到不疏离、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然而,我们在对“优秀生”宠爱有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坐在教室某个角落乃至经常站在教室外面旁听的“差生”。要知道:他们也一样需要阳光,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每个孩子都有愉快成长的权利。
在六(三)班讲完“共筑美好家园”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后,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理想的“家园”。在我来回巡视期间,平常的“好动小子”林翔此刻竟显得无比安静,只见他时而埋头绘画,时而用嘴咬着笔端,左手还使劲地挠头,时而专注地凝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专心致志。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走过去。一看,哇!阳光照耀下,一幢金碧辉煌的小别墅格外显眼,别墅前还有一个大大的游泳池,池里有一个小男孩在快乐地游泳,他的游泳动作被“好动小子”描画得栩栩如生。临近下课时,我把他的画展示给同学看,同学们一阵高声惊赞。我在大力表扬他绘画才能的同时,还对他能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予了极大赞许。在表扬与赞许声中,“好动小子”抿着嘴,低下头,腼腆地笑了!
一个月后,班主任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好动小子”已不再像以前那般好动,不管课内、课外,对待学习的态度都端正了许多,各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
人文关怀体现在细微之处
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学校育人工作应尽可能彰显人性,使我们的教育富有“人情味”。班主任小李对自己班上的“冷漠高才生”陈雪苦恼不已:她非常懂事,各科成绩非常优秀。但由于父亲犯法坐牢,母亲改嫁,刚出生不久的她就一直和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或许是受父亲事件的影响,陈雪从小到大都沉默寡言,性格也显得很孤僻,对班上的事务更是漠不关心。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陈雪蹲在自家门前正温柔地抚摸着一只小狗,嘴巴还凑近小狗的耳朵边上耳语不停,小狗也和她显得很亲昵。回到学校,我把这个温馨的画面告诉了小李,并鼓励他从陈雪对小狗的一颦一笑中看出她是有一颗仁爱之心的好孩子;她不应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要想走出这团阴影,除了可以跟小动物们玩耍、对话外,更应该勇敢地走近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交流;而且,她的成绩那么优秀,同学们都会很希望能和她成为好朋友的。一段时间后,我在操场上值日,以前见到我都要绕道而行的陈雪,竟然主动走到我跟前,毕恭毕敬地向我敬了个队礼:“老师好!”
教育是一项持续的、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行为。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以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基本目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对学生的前途负责。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与需求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理解和对话的平台。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真正达到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契合,同时也得到学生的理解。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把理解当成了剥夺和占有,把学生当作工具加以控制和操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情感体验。
班主任小陈这天忧心忡忡地跟我说,班上有对学生“早恋”了。经调查:这俩学生平时并不怎么交往,座位也离得比较远。只是有一次放学时,男生阿广将自己的伞借给了没带伞的女生阿宁,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阿广的这一举动感动了阿宁,也打开了她的情愫。在距离产生美的驱动下,我和班主任小陈商量着将他俩座位编在一起,让两人同桌。果不其然,渐渐地,同桌的两人产生了口角,之前对对方的好感也荡然无存,两人“早恋”的问题不攻自破。
早恋是令众多家长、老师感到头痛的棘手问题。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青少年学生的早恋是苦果,是无心上学的表现,无法理解更难以接受他们的行为。未成年人因家长、老师干涉自己的早恋而出现极端行为的事件偶有发生。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处理早恋问题,首先是不要反应过度,很多时候青少年的早恋仅限于青春期孩子相互间的好奇和好感;其次是要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家长、老师要了解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理解并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在不“大惊小怪”和“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就是正确引导。然而,我们往往是在大惊小怪甚至“严打”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的。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一切教育行为都要从人本出发,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宗旨,善待每一位学生,我相信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人本与生本:管理与德育的双重根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