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育,其中道德规范的灌输和文明习惯的训练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教学内容本身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学起来备感乏味。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好之”即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因素来说,并非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而是宏观世界的新颖性、独特性满足了人们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结果。但是,思想政治课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具备外显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如果能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因为电教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这就克服了单纯讲授的缺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讲到的内容较多地涉及法律基础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会使学生感到兴味索然,给掌握和运用课文内容带来障碍。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习“自觉遵守治安管理法规”时,就组织学生观看《噪音》、《肖像》等录像片。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得文字叙述的条条杠杠变成了活生生的案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录像内容新颖、鲜明、生动、形象的独特性,满足了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学习兴趣大增。
  总之,电教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事物的实质,表现出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的事物,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加强,想象力丰富,情绪比较高涨,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供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电教手段作为一种直观性的教学手段,通过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为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综合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精心选择电教教材,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通过所展示的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社会生活需要纪律”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检阅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森林抽烟引起大火》、《乱闯红灯发生车祸》等三部录像片。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的气势,森林里抽烟酿成的熊熊大火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乱闯红灯造成车毁人亡……所有这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感性认识并不是教学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感性材料使学生能抽象概括。因此,我们接着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三军仪仗队有什么纪律制度?森林里抽烟、乱闯红灯又违犯了什么纪律和法规?待学生讨论、回答后,我们在课堂上进一步指出:三军仪仗队由于有了严明的纪律,才能扬士气、壮国威;森林里抽烟、乱闯红灯是不遵守有关纪律和法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秩序,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最终也会殃及自身,可谓“害人又害己”。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告诉我们:“纪律是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条件”、“纪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这样就很容易概括出课文的中心内容。由于提供了通俗易懂的感性材料,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对录像内容也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理解是巩固的前提,学生只有基于对课文知识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证明,电教手段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边看、边听、边想、边练,学得深,记得牢,有利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
  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要成为一个好公民就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交往、尊敬师长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课文,还必须使课文内容与行为训练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规律就是:“起于知,止于行”。因此,我们在运用电教手段时,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同时,总是认真抓好从认识向实践的转化,从理论观念的掌握到行为习惯形成的转化。
  当然,正如闪闪发光的并不一定都是金子一样,任何形象化的信息不一定都有利于课堂教学。要使教学手段起到应有的教学作用,还有赖于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采用电教手段之前,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明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哪些环节及问题,决定采用何种电教手段和运用时机,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预期的变化。
其他文献
近两年来,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我校在国学进校园大背景下,开展了聋童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研究与实践,把《弟子规》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以探索聋校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发现聋童德育、智育的新规律。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当今时代不仅对健听人,而且对聋人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聋童的心理特点分析  聋童由于生理的缺陷,仅凭视觉来观察、了解周围事物,认识世界停留在表面,很片面,但又有比较固定的
期刊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差,付出的劳动也不少,但其教学质量并不见得就好。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这一学科所花功夫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只把教学当任务来看待,缺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语文教学与班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组建班级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的片面看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
期刊
英语格言警句是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生、社会、自然感悟的真实记录,有的可谓一字千金、发人深省,有的令人豁然开朗。学习英语格言警句不仅能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也能够从各个名人对人生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上获得一定的人生启迪。学习格言警句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的一、二级目标中也分别提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乐于了解外国文化习俗”。
期刊
浓厚的兴趣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必不可少的媒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教案,挖掘教材中的激趣因素  兴趣是学生追求的真理,献身科学的导向。北师大林崇德的研究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水平显著相关,高水平的学习兴趣,能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朝向学习活
期刊
培养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学可以被看作是终身教育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本身不仅仅牵涉到发展学习的能力,而且还牵涉到发展从事工作的能力。当今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学习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终身需要。学习虽为人们所必需,但并非总要求教于他人,对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不可能提供一个完善无缺、今后不再改变的知识体系,而是应该向他们提供钥匙、方法,以便使他们在一生中继续进行必要的学习和不断地运用他们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综
期刊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我逐步加深了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探索研究。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随着班班通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和人机互动的特点脱颖而出。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
期刊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举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改革创新,讲解和示范法  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和压抑
期刊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中国五千年生存与发展的武术从众多体育项目中脱疑而出,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很短的时间,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加上文化媒体的宣传,将武术天地闹得纷纷扬扬,许多学生由于对武林高手和武术的崇拜,纷纷投身到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