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图书馆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颗尘埃就像一片片雪花那样独特,但从未有人仔细关注过尘埃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最近,终于有了——
  
  飘飞的尘埃
  
  对常人而言,尘埃是细微的颗粒,是脱落的死皮,是你我都将“土归土、尘归尘”的状态。然而,对科学家来说,尘埃充满吸引力。地质学家、环境学家和健康学家甚至天文学家,都对风中飘飞的尘埃兴味十足。
  尘埃的多样性堪称浩瀚。最大的尘埃微粒的直径超过2毫米,最小的还不到0.1微米(1000微米=1毫米)。令人兴奋的是,一些尘埃竟然起源于宇宙:每年有大约20万吨地外物质进入地球大气层。不过,与来自地球本身的尘埃数量——40亿吨相比,这个数字简直就微不足道了。地球尘埃中,超过90%来自于土壤、沙漠、火山、花粉及海盐等自然来源,人类的贡献很少,但却贡献了最肮脏的微粒,它们来自于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化肥等。
  人类对于尘埃的了解也很丰富:看上去一尘不染的堂皇宫殿地面上覆盖着细微的尘埃,主要成分有皮肤、毛发和织物纤维等;室内尘埃对健康的威胁比室外尘埃大;城市空气中充满来自于狗粪的细菌……
  那么,尘埃究竟是什么呢?研究发现,尘埃是由空气中的各种微粒组成的,包括被风卷起的土壤尘埃、火山喷出物和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等。在人居环境中,比如家里和办公室里,尘埃的组成成分包含植物花粉、人类和动物毛发、织物纤维、纸纤维、矿物质、人类皮肤细胞,以及其他能在当地环境中找到的许多材料,甚至可能包括流星燃烧的残骸。
  尘埃来自哪里呢?大气层中的尘埃来自于干燥地区,劲风吹拂、带走那里的大多为煤粉大小的物质,让其打击或落到风经过之处的表面。在放牧、耕田、汽车行驶及其他因人类活动而失去稳定性的地方,最容易产生尘埃。不过,人为影响并不是产生尘埃的唯一原因。全球1/3的陆地被易生尘埃的表面覆盖,这些地方干燥而广袤,例如撒哈拉沙漠占地9亿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而旱谷地(谷底干沙地)占地52亿公顷。
  有趣的是,在太空中也广泛存在宇宙尘埃。太空中的气体和尘埃云是行星系统的主要前身。黑暗夜空中的黄道光,是由在轨道中环绕太阳的尘埃微粒反射阳光产生的。彗星的尾巴——彗尾,是由彗星体本身辐射的尘埃和电离气体制造的。尘埃也覆盖着固态行星体,火星上发生的极大规模的沙尘暴几乎覆盖了整个火星。在不同恒星之间发现了星际尘埃,极大量的星际尘埃形成了弥漫星云和反射星云。
  多艘探测器已前往外太空采集尘埃及其他材料样本,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星尘号”是其中之一,它2004年飞过了“怀尔德2号”彗星,用取样舱提取彗星样本,并于2006年1月把取样舱送回了地球。2010年,日本“隼鸟号”飞船把来自一颗小行星表面的尘埃样本送回了地球。
  
  “尘埃图书馆”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地质学家尤顿就创建了首批专门研究尘埃颗粒大小的实验室。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的几乎都是尘埃群体,从来没有人调查过单粒尘埃的组分和形态。那么,单粒尘埃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单粒尘埃的模样究竟像什么?
  2003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詹姆斯·寇领导一个团队,运用红外光辨识不同物质的化学组成。其原理是,不同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但不幸的是,极小的尘埃颗粒会散射光,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寇建造了一台装有一个镍筛的感应器,这个镍筛能捕捉直径在5微米以上的微粒,由此避免发生散射。其原理是,镍吸收红外光,产生等离子体振子,即拥有光子特性的电子波,它们有助于会聚光线通过被俘获的微粒。
  寇和他的团队一直都在使用这种筛子。几年前,由于工作疏忽,在对一个微型乳胶球进行红外分析时出现了一个出乎预料的光谱:尘埃。看见尘埃,人们通常会选择避开它们,而寇的实验室人员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开始设法吸引更多的尘埃。很快,在微型真空泵的帮助下,他们用筛子俘获到63个尘埃微粒。他们运用红外光谱仪对这些尘埃微粒进行了分析。于是,全球第一个“尘埃图书馆”应运而生。
  那么,这个“尘埃图书馆”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它能告诉我们尘埃的组成成分。63个尘埃微粒中最常见的组分有四种。一是有机材料,在40个微粒中都存在。至于这些有机材料究竟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从花粉到研究人员蜕下的死皮等任何材料都有可能。二是石英,在34个微粒中存在。三是碳酸盐,在17个微粒中存在。四是石膏,在14个微粒中存在。这些矿物质是从全球各地吹拂过来的。其他成分包括空气污染物和化肥。
  “尘埃图书馆”还能告诉我们尘埃的形态。大多数尘埃都是聚合物,这意味着它们的形态应该像雪花一样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如何才能知道单个聚合物的模样呢?这需要确定每种聚合物所对应的光谱,这做起来相当困难。于是,寇发起了一项竞赛:第一个对已经做过红外分析的微粒拍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人,将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微粒;如果这还不够,这个人还将得到一顿免费晚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寇的研究生马修·麦科马克就拔得头筹——他拍摄到一个外形很不规则、看上去就像一堆岩屑的尘埃微粒。他采用的方法是,在尘埃微粒旁边的筛子上做一个小记号,然后记录红外光谱,再把筛子转移至电子显微镜,只需找到记号,就可以用显微镜聚焦微粒并进行拍照。麦科马克拍摄的微粒被命名为“安比”——这是他的宠物狗的名字。
  
  恼人的尘埃
  
  尘埃虽然很细小,但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心的问题。一个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关系十分密切的尘埃问题是:尘螨。
  尘螨是一种微型的蛛形纲动物,其主要食物是人的死皮。尘螨是全球人居环境中的常客,可以说在有人居住的室内,尘螨无处不在。尘螨和它产生的粪便是家庭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只是因为太重,不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一般都待在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然而,一旦被人走动等因素干扰,尘螨污染物就会飘到空中,要过20分钟到两小时才重新回到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尘螨属于筑窝的动物,偏爱黑暗、温暖和潮湿的环境,因此家里的垫子、寝具、装有软垫的家具、地毯,都是尘螨爱待的地方。有研究认为,在人类开始使用地毯等织物之前,尘螨对人类并不构成健康威胁。尘螨粪便在与潮湿表面接触(例如人将尘螨吸入鼻腔)时会释放多种酶,这些酶会杀死人体细胞。在哮喘患者中,尘螨过敏相当普遍。由于尘螨并非生活在人的身上,我们有可能永远都无法全盘消灭它们。
  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尘埃远不止尘螨。矿工容易得尘肺病,煤尘是其中的元凶。如果足够的煤粉分散在一个地区的空气中,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产生爆炸的风险。汽车在路上扬起的尘埃,可能占到空气污染物的33%。路尘中包括汽车废气和工业废气沉积物、车胎车闸的磨损产物、来自铺路或路面坑洼的尘埃,以及来自建筑工地的扬尘等。路尘在大气层尘埃中占了相当一部分。在城区和其他交通流量高的地区、矿山以及垃圾场等,控制路尘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路尘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清扫车再加上植物油或洒水车来抑制。许多国家强令企业或单位在其运作过程中把扬尘控制在最低,控制措施包括在拆迁和建筑现场喷水等。
  气流中的尘埃对儿童、老人和呼吸道疾病患者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尘埃可能恶化花粉病(也称枯草热)。打开门窗或至少让门窗微微打开,让室外空气穿过房间,能减少导致花粉病的尘埃,从而降低患病风险。在寒冷地区,人们常常紧闭门窗,室外新鲜空气无法进入室内,这反而会加剧尘埃导致的疾病病情。家中尘埃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在除尘时千万注意不要让灰尘变得容易在空气中传播。除尘器能俘获部分尘埃。除尘方法之一是使用电荷。经过认证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能俘获直径为0.3微米的尘埃中的99.97%。不过,无论是高效空气过滤器还是旋风式离尘器,都不能有效阻止灰尘。
  大气层中的尘埃甚至可能影响地球气候。大气尘埃被认为是浮质,由沙石、泥土颗粒等的跃移和喷沙作用产生。大气尘埃可以穿越整个对流层,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地区性辐射效应。尤其是撒哈拉尘埃,能被运送并沉积到远至加勒比海地区和亚马孙地区。大气尘埃可能会影响气温,导致海洋降温并改变降雨量。
  
  现在,寇的团队已经能为小小尘埃拍照了。可别小看这件事的意义,因为它对公众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疾病都与尘埃有关,比如呼吸道疾病和中风。仅在英国,尘埃每年就导致大约10000人死亡。最新研究显示,有机物质可能引起了一些非常糟糕的健康问题,而目前寇的团队正在检测尘埃微粒,以查明其中的有机成分的确切本质。在未来,这种办法可能被用来检查医院、学校、工厂及其他地方的尘埃中是否包含危险物质。寇的学生正在收集来自于吸烟区和停车场的尘埃样本,旨在建立不同环境中尘埃微粒的参考数据库,为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出一把力。
  
  尘螨:全球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尘螨是全球人居环境中的常客,它们以有机碎屑(例如人体蜕下的皮屑)为食,兴旺于稳定的居住环境中。尘螨是哮喘及世界范围内过敏症状的一个主要原因。尘螨的消化道中有强力消化酶(尤其是蛋白酶),它们留存在尘螨的粪便中,是哮喘等过敏反应的主要诱导物。尘螨的外骨骼也可能会加剧过敏反应。
  尘螨的身体只在正常光线下的暗色背景中才可见。一只典型的尘螨身长0.4毫米,身宽0.25~0.32毫米。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成年尘螨,体色都是奶白蓝,身体都是三角形。尘螨身体还包含一个有条纹的角质层。就像所有壁虱一样,尘螨也有8条腿(但一龄虫只有3对)。
  雄性尘螨的平均生存期是10~19天,而一只交配后的雌性尘螨或许能活70天,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5周里产卵60~100个。在10周的寿命里,一只尘螨会排泄大约2000个粪粒,以及更多的部分消化过的、覆盖酶的尘埃微粒。
  尘螨在一切气候条件下都能存活,就算在高海拔也一样。尘螨最喜欢由人类家庭提供的室内环境,尤其是浴室和厨房。尘螨在垫子、地毯、家具和寝具中活得最好,这些地方的每克尘埃中大约有188只尘螨。就算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尘螨也能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很容易存活和繁殖。
  尘螨的食物是微小的有机物颗粒。与所有壁虱一样,尘螨的消化道也很简单。它们没有胃,只有一个相当于胃的囊。与许多食腐动物一样,尘螨所选择的食物都已被真菌部分分解。
  过敏和哮喘患者常被告知:不要睡羽绒枕头,因为羽绒枕头上存在更多的尘螨过敏源“Der p I”。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一项研究证实,涤纶枕头包含的“Der p I”总重量是羽绒枕头的8倍以上。
  尘螨繁殖速度快,因而它们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很大。尘螨喜欢温暖、蓬松的家具和材料,最常见于床、沙发、地毯、挂毯、玩具及窗帘,这就决定了以下的清除尘螨的办法:
  
   如果尘螨或任何其他害虫可能危及家庭成员,例如引起过敏,那么家里最好不要用地毯和挂毯。平整的表面也更容易清洁,比如用真空吸尘器清扫。
   多使用抗尘螨的垫子。尘螨在这样的垫子上不能生存。
   定期清洗尘螨滋生区域。一次简单的清洗不可能完全清除尘螨及其排泄物,但至少能清除90%。
   暴露在超过60℃的温度下1小时,或者暴露在0℃以下,对尘螨来说通常是致命的。
   在家用干衣机里的致命温度下呆10分钟,足以杀灭寝具上的全部尘螨。
   相对湿度小于50%,或许有助于控制尘螨数量。
   四水八硼酸二钠(DOT)粉末常被用来清除尘螨,但DOT的副作用是刺激人的眼睛。
其他文献
白兔的眼睛是无色透明的。我们看到的红色,并不是它的眼球顏色,而是它的血液颜色。  原来,是因为白兔的眼睛里的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使得透明的眼睛呈现红色。
2010年5月,我受邀参加了绿色江河环保组织的“2010拯救冰川行动”,赴长江源进行冰川考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冰川雪原区,冰川消融的涓涓细流在这里汇成了长江最初的源流。长江源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终年以固态降水为主,因此成为长江流域最主要的冰川分布区。长江在通天河和楚玛尔河汇合口之上的江源区域,也就是南起唐古拉山,北望昆仑山,西达祖尔肯乌拉山地区,地形为一系列北西西—南
核裂变的发现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特别是纳粹德国已经开始加紧进行链式反应的研究,这让许多科学家预感到制造核武器的危险。1939年7月,流亡到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和维格纳(1902—1995)秘密找到爱因斯坦,希望借助他的名望给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写信,促使美国先于纳粹德国造出核武器。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签发了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做
所有地球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都是“地球生命树”开枝散叶的结果,所以它们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只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细菌,到海洋中最庞大的蓝鲸,构成生命基础的都是DNA“字母表”,以及以DNA语言为基础的编码方式。  人类饲养家畜、改良物种的历史已有一万多年,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DNA技术的崛起才真正让人类认识到正是DNA编码的差异造就了地球物种的多样化,生物工程由此诞生,人类也因此拥有
意大利的古罗马竞技场,阿达慕名已久。虽然辉煌不再,但古老的建筑中隱藏着古罗马人的智慧。数学在古罗马建筑中运用广泛,让阿达为我们揭晓竞技场的数学之谜吧。
“死亡”,绝对可以被列进人类最不想谈论的十大话题之一,很多人甚至对死亡感到厌恶,并且一直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后代远离“死亡”这一主题。我们经常会教导孩子们不要去碰触死亡的东西,我们会告诉他们那些动物只是“睡着了”,过世的老人只是“走了”……而不愿意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只希望他们不要面对死亡的“残忍”。很多公园中,死去的树木和植株会被整个移去,因为它们很可能会让人感到萧条和产生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所有这些都表明,“明智心理干预”是解决一些棘手社会问题的良方。沃尔特说: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们通常认为是因为能力不够,因此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会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在能力上并不输给周围的人,只是因为在心理上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无法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潜力而已。  “明智心理干预”在如何消除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已有了许多实际应用。目前研究人员正在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广东省教育系统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要义,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主线,突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突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党史学
那年盛夏,我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夹在一本名叫《大自然探索》的刊里。  叶子呈椭圆形,放在手掌里,刚好是一样的大小。它的落黄色就像醉夕阳的霞彩,也像秋稻田里一束束光的闪烁。  树上的叶子,长在高处,在阳光和风里翻飞,这个盛夏,对于它们来说,想必是个热闹繁盛的季节。  地上的它,可怜孤独地躺在小角落里,离开了母体,独自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可是,叶子,你还记得初次萌芽的欣喜吗?就像我在母胎里最初的记忆
如果要讲有关“毁灭与古代智慧”的最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么最能激起人们兴致的肯定是“失落的文明”的故事,有限的事实常常被一些制片人和传奇作者为了故事好看而添油加醋。例如亚特兰蒂斯和复活节岛之类,其伪科学的描述远远超出事实。然而,对另一些“失落的文明”而言,尽管他们先前被忽视甚至全盘否定,最新研究却揭示出其传说背后惊人的事实真相。    亚特兰蒂斯    有人说它是西班牙南部海岸的一个地区;有人说它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