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职业风光摄影师,我在近十年的创作中,与中画幅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的不说,宾得645Z和飞思1亿像素后背这两个中画幅系统,已经陪我走过了两年的摄影历程(我也使用如尼康D800、佳能EOS 5DS R等全画幅设备)。我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即最高的细節再现能力和最佳的宽容度表现,我想这也是其他风光摄影师最为看重的两项素质。此外,在拍摄时我更偏重于户外冒险,所以器材在严酷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对我来说也相当重要。
2016年12月,我成为富士全球首批35位特约试用GFX 50S的摄影师之一。在使用这台中画幅无反相机之前,个人使用富士产品的经历并不多,更别提这个最新发布的小型中画幅机器,因此我抱着尝试与比较的心态,将它和我的众多全画幅、中画幅相机一同放到摄影包里,开始了一段加拿大户外摄影之旅。从2016年12月中旬到2017年2月初,我前前后后拍了一个半月,而这一个半月恰逢加拿大最寒冷的时节,整整一个星期气温都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江湖冰封,大雪纷飞,这为我测试机器的适应能力创造了最佳条件,而富士GFX 50S的表现十分惊艳。首先就是低温适应能力,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条件下,我主要针对这台机器的电池和显示屏做了耐力测试,清晨的拍摄过程中,富士GFX 50S没有出现一次死机和反应迟钝现象,甚至当我的全画幅单反都停止工作的时候,它仍旧尽职尽责。其次就是抗碰撞能力,落基山大地冰封,三脚架结冻、化冻的过程中导致云台卡口不稳,让富士GFX 50S直接从接近2米高的空中落地,重重地摔在了冰面上。不过这一次“碰撞试验”却没有给机身留下任何疤痕,仅仅是遮光罩出现了裂缝。
富士GFX 50S的拍摄参数调节采用的是物理滚轮方式,光圈环预设光圈值,快门轮将快门速度锁定,这正合我意。ISO值则可以在拍摄之前设置成“最佳”,这种提前预设的功能确实是我从未有过的愉悦体验。该机器的翻转屏也是一大特色,尽管这早已是许多新型相机的标配。一台划时代的中画幅无反产品加入翻转屏,一定是考虑到风光摄影师采用多角度尤其是低角度创作的实际需要。由于我习惯了单反相机光学取景的真实感,对于电子成像的显示屏有诸多不适,这是我和新机器最需要磨合的一环。除此之外,相机的峰值对焦功能将手动对焦辅助运用到了极致,直接扭动对焦环就能看出焦平面的变化;而425点对焦更是可以让单点对焦框移动到屏幕的最下方和最上方,将我从“先对焦、再构图”的繁琐操作中解放出来,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我用全画幅单反相机进·超低角度拍摄时,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操作)。
风光摄影师在选择新的相机系统时,不仅看重相机的画质表现,也会特别在意镜头群的特点,我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酷爱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师,我对“超广角加低角度”可谓情有独钟。当初选择佳能EOS 5DS R进·创作,便是受佳能EF 11-24mm f/4L USM镜头的魅力所吸引。而富士GFX中画幅无反系统目前上市的三款镜头中最广的只有32mm,相当于全画幅的25mm左右,这成为了我在新机试用期间最大的遗憾。这与当年使用宾得645Z的情况很相似,它镜头群里最广端的才28mm,因此我只能选择接片再接片。不过,遗憾很快就将得到弥补,富士给GFX 50S配备的23mm镜头上市在即。这款镜头的视角虽然达不到全画幅相机11mm超广角的宽度,但是中画幅系统能够开发出这种规格的广角已实属难得。
至于画质,由于我拿到机器的时间比较早,解析富士RAW格式的软件尚未发布,因此我的全部测试都是在JPEG格式的条件下完成,说服力有所欠缺。即便如此,我也完成了多次单张大光比创作(非HDR)。在 Lightroom和CaptureOne里面直接拉“高光”和“阴影”,也可以得到噪点低、细节丰富的画面。与全画幅单反相机拍摄的JPEG影像相比,可以说是富士GFX 50S完胜。不过,既然提到后期,我还要再次感叹中画幅系统的信息捕捉能力。我曾在一篇比较尼康D800和宾得645Z的文章中有过详细记述,结论是传感器尺寸直接决定了影像的信息量多寡,而信息量最重要的体现不是前期,而在于后期。因为无论是颜色还是明暗细节,肉眼往往难以判断,而一旦进入Photoshop完成各种操作,信息量就直接决定了明暗过渡的平滑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因此在编辑JPEG文件时,我仍然感受到了GFX 50S作为中画幅机器的强大细节再现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试用,我与这台富士GFX 50S擦出了许多火花。小巧便携的机身、细节丰富的画质以及在严酷环境中游刃有余的表现,这些都成为我渐渐爱上它的原因。不过,话也不能说太满,我现在还只是初步尝试,还未领略到富士GFX系统的全部魅力,等用上RAW格式处理软件和那款23mm超广角镜头之后,相信我会更有发言权。
2016年12月,我成为富士全球首批35位特约试用GFX 50S的摄影师之一。在使用这台中画幅无反相机之前,个人使用富士产品的经历并不多,更别提这个最新发布的小型中画幅机器,因此我抱着尝试与比较的心态,将它和我的众多全画幅、中画幅相机一同放到摄影包里,开始了一段加拿大户外摄影之旅。从2016年12月中旬到2017年2月初,我前前后后拍了一个半月,而这一个半月恰逢加拿大最寒冷的时节,整整一个星期气温都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江湖冰封,大雪纷飞,这为我测试机器的适应能力创造了最佳条件,而富士GFX 50S的表现十分惊艳。首先就是低温适应能力,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条件下,我主要针对这台机器的电池和显示屏做了耐力测试,清晨的拍摄过程中,富士GFX 50S没有出现一次死机和反应迟钝现象,甚至当我的全画幅单反都停止工作的时候,它仍旧尽职尽责。其次就是抗碰撞能力,落基山大地冰封,三脚架结冻、化冻的过程中导致云台卡口不稳,让富士GFX 50S直接从接近2米高的空中落地,重重地摔在了冰面上。不过这一次“碰撞试验”却没有给机身留下任何疤痕,仅仅是遮光罩出现了裂缝。
富士GFX 50S的拍摄参数调节采用的是物理滚轮方式,光圈环预设光圈值,快门轮将快门速度锁定,这正合我意。ISO值则可以在拍摄之前设置成“最佳”,这种提前预设的功能确实是我从未有过的愉悦体验。该机器的翻转屏也是一大特色,尽管这早已是许多新型相机的标配。一台划时代的中画幅无反产品加入翻转屏,一定是考虑到风光摄影师采用多角度尤其是低角度创作的实际需要。由于我习惯了单反相机光学取景的真实感,对于电子成像的显示屏有诸多不适,这是我和新机器最需要磨合的一环。除此之外,相机的峰值对焦功能将手动对焦辅助运用到了极致,直接扭动对焦环就能看出焦平面的变化;而425点对焦更是可以让单点对焦框移动到屏幕的最下方和最上方,将我从“先对焦、再构图”的繁琐操作中解放出来,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我用全画幅单反相机进·超低角度拍摄时,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操作)。
风光摄影师在选择新的相机系统时,不仅看重相机的画质表现,也会特别在意镜头群的特点,我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酷爱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师,我对“超广角加低角度”可谓情有独钟。当初选择佳能EOS 5DS R进·创作,便是受佳能EF 11-24mm f/4L USM镜头的魅力所吸引。而富士GFX中画幅无反系统目前上市的三款镜头中最广的只有32mm,相当于全画幅的25mm左右,这成为了我在新机试用期间最大的遗憾。这与当年使用宾得645Z的情况很相似,它镜头群里最广端的才28mm,因此我只能选择接片再接片。不过,遗憾很快就将得到弥补,富士给GFX 50S配备的23mm镜头上市在即。这款镜头的视角虽然达不到全画幅相机11mm超广角的宽度,但是中画幅系统能够开发出这种规格的广角已实属难得。
至于画质,由于我拿到机器的时间比较早,解析富士RAW格式的软件尚未发布,因此我的全部测试都是在JPEG格式的条件下完成,说服力有所欠缺。即便如此,我也完成了多次单张大光比创作(非HDR)。在 Lightroom和CaptureOne里面直接拉“高光”和“阴影”,也可以得到噪点低、细节丰富的画面。与全画幅单反相机拍摄的JPEG影像相比,可以说是富士GFX 50S完胜。不过,既然提到后期,我还要再次感叹中画幅系统的信息捕捉能力。我曾在一篇比较尼康D800和宾得645Z的文章中有过详细记述,结论是传感器尺寸直接决定了影像的信息量多寡,而信息量最重要的体现不是前期,而在于后期。因为无论是颜色还是明暗细节,肉眼往往难以判断,而一旦进入Photoshop完成各种操作,信息量就直接决定了明暗过渡的平滑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因此在编辑JPEG文件时,我仍然感受到了GFX 50S作为中画幅机器的强大细节再现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试用,我与这台富士GFX 50S擦出了许多火花。小巧便携的机身、细节丰富的画质以及在严酷环境中游刃有余的表现,这些都成为我渐渐爱上它的原因。不过,话也不能说太满,我现在还只是初步尝试,还未领略到富士GFX系统的全部魅力,等用上RAW格式处理软件和那款23mm超广角镜头之后,相信我会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