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阳城打响绿色品牌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阳城县自古人杰地灵,农耕文化悠久,特色农产品甚多。近年来,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始终坚持“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突出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田园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和优质农产品“悠然阳城”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了百姓”的乡村振兴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全域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山余脉交汇处。全县地域面积1 968千米,辖17个乡镇(办事处),467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居,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51.2%,林木绿化率达到56.7%,在北方地区较为少见。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全县古建筑总量1 040处,是全国均值的11倍;自然风光以蟒河自然保护区、析城山喀斯特地貌奇观和亚高山草甸为代表的山水生态。同时,阳城县作为中华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汤文化源远流长,在民间广为传颂。广禅侯全国独一,水草庙全国无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禅侯故事”,被宋徽宗钦封为“广禅侯”并为其修建水草庙的历史传奇。据考证,自西汉置县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文风长盛,名人辈出。
  近年来,面对煤炭产业急剧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阳城县以转型培植新的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丰富旅游內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产业发展规划中,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以休闲农业为重点,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全力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悠然阳城”品牌。阳城县先后投资30多亿元,初步搭建起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景区为支撑,以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框架,打造出1个5A级景区——皇城相府,2个4A级景区——蟒河和上庄古村,2个3A级景区——孙文龙纪念馆和海会寺,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今的阳城县已是“国家园林县城”“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古堡民居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县委书记窦三马表示,“十三五”期间,阳城县将进一步加快旅游兴县步伐,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万”旅游振兴计划,即在巩固提升皇城、蟒河、析城山、天官王府等景区的同时,新开发50个特色休闲农庄、10个国家A 级景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 000种旅游特色商品和1万户农家乐,形成乡村游、生态游、健康游、体验游、文化游、品牌游等一批精品线路,加速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品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阳城县特色农产品甚多,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如今,结合乡村旅游业同步开发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为“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农产品闻名遐迩,以“悠然阳城”旅游品牌、以特色农产品培育开发为引领逐步成熟的采摘节、赏花节、品味游、体验游已成为重要平台,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阳城县秉承“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思路,在产业提质、增效、转方式上下足功夫,紧紧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通过“三品一标”品牌创建带动,推行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中打造蚕桑、设施蔬菜、干鲜果、小杂粮、畜牧、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有效提升农林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阳城县地处蚕桑初始发源地,是全国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之府,蚕桑习俗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沉淀。长期以来,蚕桑丝织生产一直是阳城县农业的支柱,阳城蚕茧,享誉国外,名冠古今。近年来,为把蚕茧产业真正打造成富民产业,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品牌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大力推广立体化种养、基地化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生态、观光、科技、文化等不同主题的现代蚕桑精品园区,推动蚕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促进蚕农增收。目前,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年养蚕30万张,生产优质蚕茧1 500万千克,蚕农综合收入7.4亿元,蚕桑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素有“华北蚕桑第一乡”美誉的寺头乡,在发展栽桑、养蚕、缫丝等传统桑蚕业的同时,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开发蚕桑食品、医疗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目前已研制出桑果酒、桑果醋、桑葚饮料、桑叶茶、蚕沙枕、桑枝食用菌等产品,每年5~6月举办盛大的桑葚节,万亩桑园桑果挂满枝头,引得众多游人纷至沓来,感受田园风情,不仅扩大知名度,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还延长了高价值产业链。据有关部门评估,目前蚕桑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
  阳城县小米是该县历史上四大名优特产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色黄、粒大、富含营养,具有诸多保健作用,而被封为皇室贡品,享誉太行。其中,析城山小米生长环境特殊,产区海拔在800~1 200米之间,全年日照2 400小时以上,年积温3 500~4 000℃,昼夜温差大于10℃,无霜期180天以上,生产周期长,土壤为褐色黏性土壤。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口感香醇。据测定,阳城县小米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种类齐全,特别是微量元素硒含量高,因此民间素有“代参汤”之美誉。
  长期以来,由于阳城县小米生产于大山深处,交通、信息相对封闭,只有名牌声誉,没有品牌效益。近年来,在阳城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助推下,阳城县小米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并向功能性、保健性产品迈进,深加工也拉开了帷幕。目前推广种植的红苗谷、晋谷21号、晋谷40号、晋谷41号等优良品种,外观漂亮,粒大均匀,米质优良,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殊荣。目前,全县有小米生产合作社30多个,大型开发加工企业4家(阳城县析城山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阳城县绿秀源林农开发有限公司、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山西省征宏食品有限公司)。全县小米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1 500万千克,产值近亿元。阳城县小米正由民间产品转变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山茱萸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很高。阳城县作为全国山茱萸四大产区之一,是我国山茱萸产地纬度最北边的一个产区,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干物质积累多,无霜期长,且产地矿产丰富,土壤结构独特,所产山茱萸颜色深红、质量上乘,化学有效成分含量高,尤其是马钱苷、熊果酸含量全国第一,属山茱萸之上品,素有“阳城红”“华萸”之美誉。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山茱萸示范县”殊荣。
  阳城县山茱萸主产区集中在南部山区,中心基地在阳城县著名的蟒河自然风景区,大基地在阳城县南部6个乡镇,呈长廊形地带,号称“阳城红百里长廊”。目前蟒河山茱萸被认证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绿色产业化示范基地,产品被评为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在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3万亩,2 000亩基地获得有机认证,年产鲜果2 000吨,产值1 000万元,已经开发出山茱萸肉、山茱萸茶、山茱萸健康枕等系列产品。
  阳城县演礼乡具有发展干果林的传统优势。近年来,该乡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转型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干果林经济种植,使仁用杏、中华寿桃、油用牡丹等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演礼乡已成为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仁用杏生产基地,连续举办九届杏花节,产业链延深至果脯、杏仁粉、杏仁露加工等深层领域,初步形成集生态采摘、赏花旅游、体验休闲、摄影大赛、特色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大产业格局,被广大游客亲切地称为“杏福小镇”。
  据阳城县县长史小林介绍,目前全县17个乡镇都有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涵盖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干果、花卉、小杂粮、中药材及养殖等特色品类,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绿色品牌逐渐叫响。从2016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农业嘉年华“悠然阳城”品牌推广活动,随着一系列极具乡村气息的全域旅游活动及“葵花节”“核桃节”“桑葚节”“杏花节”等与农业生产季节紧密相连活动的举办,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赏。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创意、田园景观、农产品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公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借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探索发展“农业 ”新业态,在前期规划建设的基础上,2017年以来在“中国农业公园”建设项目上持续发力,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阳城中国农业公园”建设项目,是当地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公园规划范围涉及演礼乡、固隆乡、次营镇3个乡镇63个行政村,总面积140.6千米2,预计总投资9.6亿元。公园以营造都市人生活第三空间、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目的,规划集“节令文化展示、大农业养生、蚕桑文化交流、自驾骑游徒步、乡村田园慢生活”功能于一体,通过“景村互融、农旅互依、城乡互动”和“农耕文化实景体验馆”,全面展示休闲农业发展成效,力争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一心”“一路”“一带”“一街”“八门”及“十园”(杏福庄园、薰衣草庄园、创意火锅园、商汤文化园、林果休闲园、白涧陶艺园、赛村蚕菌产业示范园、高阳绿色休闲庄园、庄头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和礁峣山旧石器遗址公园)六大建设工程。其中,演礼薰衣草庄园种植薰衣草、马鞭花、鲁冰花等花卉,既有药用价值又具有观赏性,庄园建成投入运营后,仅2017年“十一”黄金周和2018年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3万人次,农民借助庄园的人流客流挣得盆满钵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庄园“见绿”绿生态铺就美丽乡村振兴路,农业“见新”新时代绽放杏福小镇幸福花。随着“悠然阳城”品牌的精心打造和“中国农业公园”的创建示范,必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迈出更大的步伐;乡土化的村落景观、生态化的乡野田园、体验式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必将成为阳城县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局 邮编:048100)
其他文献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n the frequency of typhoon affecting China (TAC) during 1951-2004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yearly frequency of TACs showed
国际科学联盟(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 2007-2008)联合委员会(JC)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3月7~9日在巴黎召开,标志着"IPY 2007-2008"科学计划正式启动
期刊
2006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从浙江省长兴县引进吊瓜小规模试种,如今生产面积发展到每年约1.5万亩,吊瓜已成为建阳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吊瓜学名栝楼,又称瓜篓、野葫芦,为葫芦
2018年9月26日,湖南省新邵县陈家坊镇江村移民刘成军高兴地说:“我村人口多耕地少,依靠土地增收致富比较困难。近年来,我通过参加县移民局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习,掌握了一门养殖技术,每年在自家林地养殖土鸡10万只,收入非常可观,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新邵县有5万多搬迁移民。近年来,该县移民局按照“生产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完善、社会和谐、服务到位”的工作思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移民发展特色
自MOOC正式上线以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们关注的话题。试水MOOC,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依据,审视与分析其融入MOOC平台现
治疗陈旧性肛裂目前多用侧切法,而侧切法多见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法和肛管皮下切断法。我院2001-2005年采用皮下潜行切断内括约肌法治疗陈旧性肛裂1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为了提高辣木多糖的提取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提取工艺:超声协同复合酶提取。以新鲜辣木叶粉末为研究对象,考察辣木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取过程、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体
2007年5月29—31日,气候变化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CCC)在中国香港召开。400余位来自全球的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水电能源企业家
近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赵政阳教授团队育成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通过国家级审定,这是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审的拥有自主产权的苹果品种,也是该校继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秦冠”苹果以来在果树育种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瑞阳”“瑞雪”苹果品种于2015年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通过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办的“陕西
光学高分辨率干涉测量和成图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恒星物理、双星和多星系统、类星体和星系核、原行星和拱星壳等的研究。美国Mark Ⅲ恒星干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