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银行业经营状况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以研究疫情对银行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为例,分析了疫情前后吉林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及经营成果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银行业应对疫情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疫情 影响 银行业 经营 研究
  一、引言
  2020年初,在国内爆发的新冠疫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期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能正常营业,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骤增,致使银行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以疫情期间,即2020年一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疫情对吉林省银行业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的影响,并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诉求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综述
  本文以新冠疫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影响研究为主题的文献内容进行了梳理。总体来说,由于疫情暴发时间较短,研究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银行业总体经营的影响研究。夏国栋(2020)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省宜昌市银行业的短期、长期影响及对不同微观主体的影响,认为疫情对银行业的长期影响有限。刘春华(2020)对比2003年非典疫情,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得出新冠疫情对金融机构短期影响较大、长期潜在影响也不可轻视的结论。钟震和郭立(2020)侧重于新冠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从对中小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进行阐述,提出应重点关注潜在金融风险较大的中小银行,给予政策支持以应对对冲风险。
  二是对银行业特定业务的影响研究。李建红(2020)重点关注新冠疫情对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阐述了疫情对银行集中处理模式、实物现金模式的冲击,对新冠疫情发生后期银行运营模式进行了展望。李佩珈和李义举(2020)分析了新冠疫情对我国进出口业务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应针对客户进出口业务变化情况对相关业务进行调整,提升风险防控和金融服务水平。王伟光(2020)以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为切入点,阐述了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商业银行应化危为机,积极扩张网络金融业务。
  三是对银行业应对疫情相关举措的财税政策研究。张豪、寇薇、李晓蕾和曹思乐(2020)分析了银行业及保险业应对新冠疫情相关举措的财税政策,提出应针对特定业务场景进一步加大对银行业及保险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文献研究内容主要倾向于对新冠疫情影响下银行业总体经营、特定业务及相关财税应对举措的研究,对某一地域银行业财务状况影响的研究内容较少。本文通过分析疫情对吉林省银行业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的影响,揭示疫情对银行业的短期影响,同时阐述银行业应对疫情的相关诉求,引导关注银行业发展,以更好地发挥银行业在助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中的特定作用。
  三、疫情对吉林省银行业资产负债的影响分析①
  (一)资产规模影响总体较小,部分中小银行呈负增长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吉林省银行业资产总额32,544.47亿元,同比小幅上涨4.62%,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小。从机构类别看,四类银行同比增幅超过10%,其中民营银行以30.91%增幅位列第一,其次为村镇银行15.35%、农信社11.88%、股份制商业银行11.01%;政策性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大,资产总额分别减少了3.49和2.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吉林省14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有33家资产总额呈负增长,其中农村金融机构等中小银行27家,占比81.82%,个别中小银行资產减幅超过20%,受影响程度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
  (二)公司贷款增速明显放缓,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机构增加
  本次疫情对消费和融资意愿的影响较大,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市场需求低迷,企业经营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融资意愿显著下降,影响贷款增速。疫情后期,吉林省银行业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20,717.67亿元,同比增幅为7.19%。其中:公司贷款及垫款占比70.41%,受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公司贷款及垫款涨幅较小,仅为3.56%,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贷款影响较大。从机构类型看,村镇银行、农信社、股份制银行及民营银行公司贷款及垫款受影响程度较大,分别同比减少8.67、6.6、2.64和20.89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及垫款方面,全省银行业同比增长16.48%,主要受部分业务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拉动影响,上述类型银行的个人贷款及垫款增幅均超过20%。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疫情后期各类型机构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计提趋势出现分化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信社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机构有较大涨幅。14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计提增加的机构为96家,占比68.57%,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金额增幅在20%以上的为40家,占比28.57%,可见银行业机构预期受疫情影响贷款风险有所增加,从而加大了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力度。
  (三)负债与资产同幅度变动,股份制及民营银行增长较快
  负债总额呈小幅增长态势,2020年一季度末,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为31,546.21亿元,同比小幅上涨4.77%,与资产总额变动趋势一致。从机构类型看,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和农信社负债增长较快,均超过10%,民营银行高达32.31%;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负债出现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了3.37和3.46个百分点。140家机构中,34家机构负债总额呈同比减少趋势,减幅在0.29至37.91个百分点之间,主要集中在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
  (四)吸收存款增长有所放缓,农村金融机构增速相对较快   疫情期间,客户到店率低使得银行的线下营销模式严重受限,影响银行存款、存量产品到期承接和新客营销,制约吸收存款业务发展。一是影响存量产品到期承接和新客营销,对于依赖网点销售、特别是需要双录的业务影响较大;二是合作保险公司都是以线下营销展业为主,疫情大大降低了面客销售机会;三是高净值客户服务方面,疫情影响所有线下增值服务活动开展。疫情期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同比增长7.75%,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政策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受影响相对较大,吸收存款分别下降了25.37和6.66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时间延后,企业业务活动受限,企业现金流入显著低于同期,且疫情期间吸收存款业务竞争加剧,导致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受到较大影响。在140家机构中吸收存款呈负增长的机构有16家,其中10家为村镇银行,占比为62.5%,下降幅度在2-30个百分点。
  四、疫情对吉林省银行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一)农村金融機构营业收入负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
  疫情期间,吉林省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89.63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5.96%,拉动营业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及民营银行营收的增长,变动幅度分别为183.02%、73.27%和59.60%。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受到较大影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个百分点,其中农信社降幅高达73.92%,需持续关注。受疫情期间银行纷纷出台转账及手续费优惠政策影响,银行业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同比下降了22.48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城商行及国有商业银行均体现负增长,降幅分别为59.46%、23.99%、8.91%。从收入类别看,下降幅度较大的为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和代理业务收入,降幅均超过20%,主要与疫情期间支付结算需求下降、代理证券等业务部分停摆有关。
  (二)营业支出大幅增长,资产减值损失激增是主因
  银行业营业支出主要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及其他业务成本。疫情期间吉林省银行业营业支出大幅增长35.22%,其中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营业支出同比增幅均超过100%,农村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及民营银行呈下降趋势,降幅在2-8个百分点。从营业支出构成看,资产减值损失激增是营业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比增幅高达106.21%,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增长超110个百分点。本次新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影响较大,将加大银行业中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压力,尤其是第三产业中民营企业是主力,聚集了大量中小微企业,由于疫情打破了企业和商户正常的生产经营计划,但工资、房租、利息、税收等刚性支出却并未停止,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枯竭压力增加,导致银行业发放贷款质量有所下降,贷款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由此造成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增加。
  (三)净利润总体大幅下跌,民营银行逆势大幅上涨
  净利润是衡量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受疫情影响,生产加工、商品流通受限,资金周转及需求下降。虽然复产、复工陆续推进,但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导致生产生活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客户需求萎缩、信用风险加大等挑战增加,减值提取和稳定盈余压力增大,经营结构平衡及转型发展难度加大。受此影响,吉林省净利润水平较上年同期下滑明显。疫情期间,吉林省地方法人银行实现净利润8.0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61%。从数据情况看,农村金融机构总体受影响较大,净利润降幅为49.71%。疫情给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的“面对面”经营模式带来一定冲击,117家农村金融机构中有33家机构一季度净利润体现亏损,占比28.21%;有76家机构净利润同比为负增长,占比64.96%。在各类型金融机构中,民营银行一枝独秀,净利润大幅上涨,同比增幅达1463.26%,这主要与吉林省民营银行经营时间较短、前期基数低,且致力于发展线上业务有关。疫情期间,吉林省民营银行借助其金融科技优势,在线下业务开展受限的大背景下积极开拓线上业务渠道,吸收存款及发放贷款业务量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发放贷款增长近1倍,业务量的增长助推利润水平的提升。
  五、发展建议
  (一)继续加大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稳企业、保就业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给予信贷支持,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年内还本付息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于特殊紧急业务和防疫相关行业业务优先处理,评审提前介入项目前期调查和项目方案设计环节,进一步缩短审查流程,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二)关注疫情影响下信贷资产质量变化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其他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小微企业,以及无法办理抵押手续、贷款即将到期的抵押贷款,通过线上审批展期、借新还旧、调整还款方式等重整救济措施予以快速审批发放,缓解受疫情影响困难客户的经营压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随着企业复工及需求反弹,对小微企业的负面影响会有所缩小;但如果企业复工节奏进一步受到疫情牵制,小微企业现金流枯竭压力将大大增加,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向银行业资产质量传导。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监测贷款质量变化,加大授信后检查的力度与频次,关注企业、个人经营变化情况,对因疫情影响不能进行现场核查的,要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充分使用预警系统,强化对授信企业的前瞻性管理及风险辨别能力,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提前做好预案。
  (三)持续推进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
  此次疫情进一步强化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共识。银行业应积极推进业务模式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中,通过手机银行、小程序等形式,将传统柜面渠道业务延伸至线上,为零售端客户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存取款、转账、贷款、理财等服务;此外,推出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如通过APP、小程序等提供智能理财资讯、贷款信息等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四)多渠道拓宽营业收入来源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针对国内新一轮产业升级,将信贷投放重点转移到新基建、中长期制药、中医药及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业务发展。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挖掘力度,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在挖掘传统产品潜力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低成本、低风险、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拓宽收入渠道和来源。平衡好当期收益和中长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把握好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和不同定价基准下的业务选择,做好利率风险管理,为增收创造条件。
  (五)优化各项业务内部管理链条
  加大业务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等新型媒介,重新定义营销模式,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扩大影响力。加强精细化的经营与管理,精准定位产品适配客户,全力做好金融服务。持续开展流程优化,提高各项业务内部管理效率。加强流程优化和创新,探索打造做件、征信查询、审批、面签、合同制作、放款等环节一体化作业流程,使各环节衔接更顺畅,释放更多投向市场的生产力创新。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打造科技金融和智能银行,加大手机银行APP场景的应用和开发,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注释:
  ①本文所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含辖内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数据来源为金融机构会计报表数据,数据包含辖内地方法人银行的省外异地分支机构数据。数据来源为金融机构数据上报汇总。
  参考文献:
  [1]钟震,郭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20(3).
  [2]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宜昌市的调查[J].武汉金融2020(3).
  [3]刘春华.新冠肺炎疫情与金融风险:影响与对策[J].华北金融2020(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其他文献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较大冲击,原有的发展体系、业务流程等都亟待完善。大数据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随着人们对互联网运用概率的不断增加,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涌现出来,迎合了人们的新需求,推动着金融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商业银行不对自身的金融业务进行创新,难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来开发新的业务类型,就容易被时代所抛弃,降低竞争力。文章分析了大数据对商业银行
期刊
摘要: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企业需要创新完善经营管理内容与方式,确保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社会经济效益。金融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因此,现代企业要树立起先进的金融管理工作理念,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合理引进、应用金融管理方法,提升企业内部金融管理水平和能力,推
期刊
摘要:管理对于国有建筑企业而言是重要的主题,而创新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市场环境逐渐复杂、竞争异常激烈。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方式创新成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及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基于陕西某建筑公司过去一年的经验总结,针对国有建筑企业管理方式创新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新举措。  关键词:新形势 国有建筑企
期刊
摘要:现金池是企业集团对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与控制方法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管理方式。一个企业集团要对企业所有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通常会考虑到应用现金池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较之传统资金管理模式,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效益,进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应,所以要重视现金持续有效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研究分析。笔者根据自身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对
期刊
摘要: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分析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相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措施。拓展服务及宣传渠道,丰富融资平台,降低金融方面风险,围绕改革重点领域推进投资银行等业务,不断深入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潜在动能。  关键词:商业银行 乡村振兴 实体经济 创新服务模式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
期刊
摘要: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环境的变化,预算管理模式依照公共财政理论开始建立。因此,预算管理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A土木勘察院需对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能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本文立足于研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以A土木勘察院为例,剖析该单位面临的预算管理问题,提出该单位今后的预算管理改革方向和初步设想,为其他类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滚动预算法 预算管理成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各碳交易试点中碳排放权价格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当前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理论基础及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各碳交易试点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先行者,并且已经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定价效率不高、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依据各先行试点的碳市场建设取得的经验及教训,本文采用内在价值为基础的碳交易定价模型,以山东省电力行业为例对碳价进行一个合理
期刊
摘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阻碍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跨度大,信息流通的不顺畅和不透明常常导致资金周转效率低下,在疫情的影响下,政策扶持效果不明显,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却通过大数据有效连接了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能更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的痛点。本文首先探讨区块链和供应链双链融合的运作机制、相较于传统供应链的优势及分别对于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银
期刊
摘要:商业银行要想健康良好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市场营销调研。为此,笔者以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为出发点,探讨了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调研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市场营销 调研  一、商业银行市场调研的内容  因为诸多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市场造成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在开展市场调研时也需要选取广泛的
期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承担了开放合作的重要任务。广州试验区历经三年建设,既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面临着突出问题。广州试验区应抓住中央及省市以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機遇,重新谋划布局,加快试验区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6月,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置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旨在以金融为手段,以创新为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