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穿掘性蜂窝组织炎:13-顺维甲酸治疗有效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用13-顺维甲酸成功地治疗了1例头皮穿掘性蜂窝组织炎(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患者.患者男性,21岁,面部有轻度痤疮4年,头皮脓疱、囊肿伴补钉状秃发2年.多发性囊肿损害集中在头顶和枕部,其中多数损害柔软、有波动感,一些损害有脓液排出.囊肿性损害部位头发脱落,有些脓疱处有糜烂.面部有少数痤疮性丘疹.脓疱中曾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经土霉素1g/d治疗3个月后,面部痤疮好转,但对头皮损害无效.口服13-顺维甲酸0.5mg/kg/d 6周后,头皮囊肿缩小,12周后完全治愈,同时有毛发再生.

其他文献
皮肤是保持人体水分以及防止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伤害的屏障.局部应用药物(皮肤科的主要治疗手段)时,人们希望透皮吸收最小并且不产生系统性副反应.但认为药物不能透过皮肤是不现实的.药物确可透皮吸收,并且可以产生不期望的或期望得到的系统作用.
期刊
沙眼衣原体(CT)的培养困难,且耗资太高,因此特异性地诊断CT感染较难,疾病控制中心(CDC)对CT感染的治疗方针主要是对高危人群推断服药。最近发展起来的两种方法有助于鉴定CT感染,一种是以直接免疫荧光抗体(DFA)试验检测抗原,另一种是根据女性病人的临床和病史特征预测其CT感染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性传播疾病(STD)诊所病人的患病率并以CT培养结果为标准评价上述两种预测方法。作者选择连续来STD
在麻风病防治工怍中预防和控制皮肤涂片时可能发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准则.新近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液、精液、阴道/宫颈分泌物与艾滋病传播有关.HIV很脆弱,次氯酸钠、甲醛或酒精可容易地使其灭活.从世界范围看性接触是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方式.但有意、无意接触或重复使用了HIV污染的(未灭菌的)针头、注射器、手术刀、剃刀或其他的皮肤、粘膜穿刺器械所致损
期刊
在瘤型麻风病人中,麻风分支杆菌自由生长,引起大量抗体的产生.而在结核样型病人中则生长受限,仅产生少量抗体.细菌负荷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在瘤型麻风病人,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的非特异性障碍.
期刊
已知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病人在治疗的第一年中频繁地发生逆向反应(RR),并和细胞介导免疫(CMI)的反应性急速增加有关.逆向反应产生的急性神经炎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这是造成25%的麻风病人慢性残废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RR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预测易感RR的遗传标记,不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供对逆向反应发生机制的认识.
期刊
自从1964年Terry等和Grey等报道IgG存在4种亚类以来[1],IgG亚类异常及其在一些疾病中的意义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复习文献介绍如下.
麻风常侵犯眼。眼并发症约20~25%。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000000麻风患者失明。麻风患者的失明是一个不可逆的双重悲剧,因为他们既失去视力又失去触摸时的感觉。所以,眼的损害严重影响了麻风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极大的痛苦。
期刊
作者对1982年7月至1983年4月这9个月间参加哥本哈根两个男性同性恋蒸汽浴俱乐部的男性进行了梅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学标记的检测。共检测了260名,其中213名为丹麦人,37名为其它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人。10名为非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人。年龄中位数为37岁(17~72岁)。
1976年由于一个偶然机会,一位酒渣鼻患者在运用灭滴灵治疗其他疾病时本病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一些中等至重度的酒渣鼻患者,在全身应用四环素无效后,改用灭滴灵治疗,病情都得到改善。随后,陆续出现了全身和局部应用灭滴灵治疗酒渣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期刊
经十多年的研究揭示了壬二酸,一个天然存在的无毒性的九个碳的二羧酸[COOH-(CH2)7-COOH],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以及可用作治疗制剂的可能.20%壬二酸霜剂局部应用,已表明对治疗寻常性痤疮有效.初步的研究也显示它可能对酒渣鼻及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有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