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走出引读教学的盲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老师说:“过去看课堂实录,先查查有多少个问号,现在看课堂实录,先查有多少个破折号。”这样的话是发人深思的。近一段时间来,“引读”作为有效朗读的一种手段,在各级公开课中频频亮相。成功的引读的确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朗读中走进文本深处,营造出感人至深的课堂氛围。然而,也有一些教师把引读当成制造语文课堂“沸点”的灵丹妙药,频频使用,却又仿之不当,引读的盲区因而显现。
  
  盲区之一:方向感的缺失
  
  引读不是随意而为,有效的引读设计,必定是能体现文本深厚的思想意蕴,作者独特的见解主张和审美感悟的。所以教师在引读时要善于发现一些关键点,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而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对引读的理解浮于表面,只在形式上下功夫,不能扣住文本内核来设计,于是常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大肆渲染引读,课堂表面上是热闹的,学生表面上活跃的,其实并不能形成有价值的思考和体验,整个课堂给人失衡感。
  
  盲区之二:机械性的操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读若不能建立在学生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能做到读和思的联结,就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行为操练。有的教师在读课题时就让学生引读,对于年龄、生活经验等各方面都和成人有落差的小学生来说,刚读到课题,根本还没有了解其间的内容,没产生兴趣,就被老师暗示着两遍三遍地读。更有教师在课堂上“四十分钟八十接”,整堂课上教师引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教师要说什么,早已装在学生心中。这样的朗读只能体现学生对老师教学的配合,而与学生的个人感悟无关了。
  
  盲区之三——真实性的质疑
  
  在观摩一些教师的课时,发现学生“一引就能读,一读就能对”,引与读之间的配合近于完美。这首先当然得归结于执教者设计的精妙,但就笔者的经验而言,课堂中真正水到渠成的引读是难得一见的,即便是教者潜心研究,巧妙铺垫,也时有课堂上“卡壳”的现象。大多数看似天衣无缝的引读需要课前彩排,最好现场还需要一两个共谋,以带动来不及反应的学生。语文课有了“作秀”的嫌疑,而现场感、探究感、真实感缺席了。
  那么,如何走出引读教学的盲区,让课堂的引读教学“形”“神”兼备,如何让学生通过舒徐有度的引读,达到“文”“我”同化,“情”“思”共振呢?笔者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真情”是引读设计的出发点
  
  引读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暗示、启迪,以读传情,使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读出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情感因素作为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引爆点”。语文本身就需要一种对生命的感动,教师作为课堂的首席,要以文本为依据,深入挖掘文本中丰厚的情感因素,同时也要把握孩子们的情感起点,掌握契机,引用文中蕴含的情和自己的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以自身的悟引领学生的感悟。只有学生在与文本的的对话中真正陶醉于其中,才能产生对文学作品丰富而立体的情感体验,才能走进作者情感深处,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用朗读表达出来。
  
  二、“意义”是引读设计的落脚点
  
  1、实现意象的联结
  有教师执教g游园不值》,在回顾全诗时,作了这样的引读谢十:
  师:有一天,舂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春色的,可我穿着一双木底鞋。哦,主人是——
  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
  生:(读)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不信你看——
  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师用描述性、想象性的语言连缀全诗,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感受情境,又填补了古诗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随着人情入境的朗读,学生的眼前浮现的也许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古朴幽远的画,一个令人神往的传说。
  
  2、享受情意的升腾
  以下是王菘舟老师执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教学片断。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还对他们盼啊,盼啊!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师:一年过去了,读!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在处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句时,王老师没有让学生为读而读,而是对时间进行巧妙“切割”,用引读的方式从“1年”向“5年”“10年”“65年”逐渐推进。65年漫长的苦难历史,犹如一幅连绵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徐徐展开。学生的声声诵读,成了对昏庸朝廷的血泪控诉。
  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说:“一唱三叹,有遗音者。”回旋往复的引读不应只停留在对课堂气氛的一种调节,一种制造课堂高潮的手段,而应该追寻这样的境界: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摘要:信息技术课中的有关文件夹课程内容的讲解,分别从理论与实践进行论述,尤其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更注重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似的实例加以对比来加深理解。  关键词:文件夹 文件夹 逻辑 物理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素质有了新的概念:不懂English(英语)和Computer(计算机)的人,将被视为新一代的“文盲”。  我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从事中学
在我国当前教育环境下怎样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传统教育又不利于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在生物教学中我使用了探究性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
摘要:童话是一种虚拟文学,人物是虚拟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虚构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把童话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阅读体裁,深受儿童的喜欢。幻想是童话的重要特征,这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笔者认为,教学童话时,只有遵循其文体独有的特点,符合学生的童话阅读心理,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 语文 童话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
高中技术课程评价机制的建立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考层面、会考层面、学校学分认定层面,以及微观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就评价层面等;涉及到很多关系,如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评价与选修模块评价的关系,纸质测验、在线测试、实物作品评定、操作技能考核等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与高考录取之间的关系等等;涉及到诸多因素,如当前我国的体制问
摘要: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化学小魔术以及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代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行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寓写于听、说等诸方面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一、加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近些年的的高考题里对等值线的考查是比较多的,因它包含的知识容量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从新课标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来看它必将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为了更好的备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等降水量线的复习方法。    一、要对等降水量线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所谓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之为等降水量线。这里要注意的两点,一是注意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一种深刻而细微,真诚而睿智的爱。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合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后进生,全体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社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