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但作为经济社会中最活跃力量的中小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却不足20%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并且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需要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1.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大企业规范,管理中随意性比较大,家族式管理以及个人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较少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严重。
2.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相对于大企业经营成本高,竞争力弱。
3.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且可担保的资产少。中小企业大部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土地、设备、厂房规模一般都不大,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另外,企业要办理一笔财务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制约。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方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供给方来说,要形成有效供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供给能力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资金的供给能力不是问题,但其资金主要投向是大企业大项目。而真正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则发展缓慢,其数量与规模相当有限。供给意愿方面的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策支持不够。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非常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门槛觉高,小企业无法进入。
2.没有完善法律政策。小企业的期初基本上是依赖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等手段取得创业资本,随后的发育阶段也很难获得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主要是依赖企业内部积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
(四)金融体系方面
1.现行金融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程度过高,不利于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活动。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也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体制。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己有十多年历史,但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运作机制上都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日前的主体市场在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和连续盈利等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
2.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银行金融机构大量的信贷资金在政府的媒介、催化作用下,流向了国有大企业。
3.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探索
(一)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1.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和财务控制。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在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信誉度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其融资问题则要求其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和财务控制,诚信立业。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要有一定的信用作为保障,消除融资各方的风险顾虑。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信用为立法基点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增强融资能力。
3.提高信用水平,并争取多种担保方式。中小企业要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争取提高银行对其的信用等级评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担保资产少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资金的格局;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收3年营业税的政策。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银行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信贷力度。首先,银行要创造一套适应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的调查技术、考核评价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其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买方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再次,银行要调整管理的流程,并按照集约化、简约的流程处理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以适应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定位,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的商机所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摒弃偏见,做到与大企业一视同仁。
2.大力发展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首先,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切实为所在地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目前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仍不够明确,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还在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还不能给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中小银行机构可以利用它们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联合承销各类证券,积极参与投行业务。此外,中小银行机构还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财务咨询业务。其次,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它必须包括一大批独立的民营中小银行或其它贷款性金融机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并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1.立法保护,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主要包括法律支持体系、创新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以及各支持体系的合理配套和有效衔接。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2.借鉴国外经验,设立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应由政府出资创立,资本金由政府提供,其运行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必须把通过融资活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宗旨不是为了盈利,它所要获取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功能应定位于商业银行的补充,为符合产业政策但无法获得商业性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加大对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机制。首先要坚持不以赢利为目的,继续扶持和发展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其次是通过入股、租借、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成立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壮大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互助型担保机构。三是积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实际代偿损失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4.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首先,要引导、帮助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要充分借助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一些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交易,及时筹集发展资金。同时,引导一些资信良好、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它们发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券。为此,要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完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结构体系,研究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适合中小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汪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0(1).
[4]靳明,李爱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融资模式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8(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1.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大企业规范,管理中随意性比较大,家族式管理以及个人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较少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严重。
2.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相对于大企业经营成本高,竞争力弱。
3.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且可担保的资产少。中小企业大部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土地、设备、厂房规模一般都不大,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另外,企业要办理一笔财务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制约。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方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供给方来说,要形成有效供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供给能力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资金的供给能力不是问题,但其资金主要投向是大企业大项目。而真正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则发展缓慢,其数量与规模相当有限。供给意愿方面的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策支持不够。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非常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门槛觉高,小企业无法进入。
2.没有完善法律政策。小企业的期初基本上是依赖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等手段取得创业资本,随后的发育阶段也很难获得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主要是依赖企业内部积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
(四)金融体系方面
1.现行金融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程度过高,不利于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活动。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也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体制。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己有十多年历史,但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运作机制上都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日前的主体市场在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和连续盈利等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
2.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银行金融机构大量的信贷资金在政府的媒介、催化作用下,流向了国有大企业。
3.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探索
(一)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1.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和财务控制。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在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信誉度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其融资问题则要求其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和财务控制,诚信立业。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要有一定的信用作为保障,消除融资各方的风险顾虑。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信用为立法基点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增强融资能力。
3.提高信用水平,并争取多种担保方式。中小企业要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争取提高银行对其的信用等级评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担保资产少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资金的格局;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收3年营业税的政策。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银行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信贷力度。首先,银行要创造一套适应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的调查技术、考核评价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其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买方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再次,银行要调整管理的流程,并按照集约化、简约的流程处理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以适应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定位,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的商机所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摒弃偏见,做到与大企业一视同仁。
2.大力发展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首先,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切实为所在地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目前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仍不够明确,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还在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还不能给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中小银行机构可以利用它们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联合承销各类证券,积极参与投行业务。此外,中小银行机构还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财务咨询业务。其次,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它必须包括一大批独立的民营中小银行或其它贷款性金融机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并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1.立法保护,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主要包括法律支持体系、创新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以及各支持体系的合理配套和有效衔接。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2.借鉴国外经验,设立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应由政府出资创立,资本金由政府提供,其运行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必须把通过融资活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宗旨不是为了盈利,它所要获取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功能应定位于商业银行的补充,为符合产业政策但无法获得商业性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加大对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机制。首先要坚持不以赢利为目的,继续扶持和发展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其次是通过入股、租借、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成立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壮大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互助型担保机构。三是积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实际代偿损失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4.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首先,要引导、帮助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要充分借助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一些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交易,及时筹集发展资金。同时,引导一些资信良好、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它们发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券。为此,要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完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结构体系,研究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适合中小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汪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0(1).
[4]靳明,李爱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融资模式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