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质量就业的贵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路径探索——以新型建筑材料专业为例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199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一线工作岗位人才的重任,为保证培养人才能够满足岗位能力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院校应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在新型建筑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中围绕结合专业精准选择企业、对接岗位需求科学建立课程体系、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升级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信息化搭建智能育人环境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育高质量人才的路径.
其他文献
校园App的推广,旨在让校园生活变得更为便捷与高效,有效提升校园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效率.然而,校园App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几款常用的校园App进行典型分析,针对”00后”高职生的使用积极性不高,App数量过多及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等使用反馈,提出了学校规范管理、学生提高保护意识、App提供者提高技术和服务的解决建议.
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探究,通过专业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提高认识.全面调查学生职业信息情况后开展职业规划座谈会,帮助学生制订出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实践职业,最后指导学生实习就业,实现全程全方位思政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立德树人”是戏曲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通过构建”大思政观”,将育德融入育人全程,传统戏曲专业课程同样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以越剧专业为例,对越剧表演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越剧唱腔教学课程思政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育人培艺双元合一的戏曲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教学策略.
以高职院校职场应用文教学为例,从建设内容、具体实施、预期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利用”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多元化授课模式,采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课后实践活动的创新教学策略,为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改革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百万扩招”政策不仅丰富了高职院校的生源,也给高职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为适应特殊生源特点,需要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变革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开发适应生源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中课堂教学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
当前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此提出通过实行新教师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高职教师培养机制中的校企合作;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和制定高职教师培养机制中的政策法规等措施实现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解决高职教育前行中的瓶颈问题,保证高职教育改革顺畅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劳动力流失和务农农民老龄化,部分农村出现大面积弃耕现象.农民弃耕行为研究可揭示农民不愿耕种的原因,对弃耕治理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数据,根据以地定人原则,在遥感辨识撂荒耕地的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兴宁市48个行政村进行入户调查,揭示丘陵山区农户弃耕原因,并分类提出解决策略.结果表明,农户弃耕行为受农户家庭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土地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劳动力不足、务农人口老龄化是弃耕的直接原因;耕地基础条件和
自然资源学课程是阐述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学科,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政元素与课程资源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促成自然资源学课程全面提升的教学内容.特结合高等院校自然资源学课程,探讨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可为高校的专业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近年来,山东省高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服务质量,推进校务服务一体化,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山东某S高校始终筑牢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坚持将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管理,学生管理以服务形式呈现,将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聚力打造成”服务日常事务、增强实践历练、提升职业素养、强化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平台,使其成为有温度的服务育人新阵地.
实行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改革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弱化、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对此,提出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对策:树立开放、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双师型的思政工作队伍;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健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