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无如橘里枰

来源 :棋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棋人棋事”是本刊新世纪推出的一个非长设栏目,主要介绍当今活跃在棋坛上的象棋理论家、活动家,以及棋书排局作者,如果他们就生活在你的周围,敬请来信。
  1994年我前往日本大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学位,一天在图书馆中翻阅古籍,无意中看到了中国清代棋谱《韬略元机》,不由得勾起了下棋的瘾头。于是课余时间便四处找人下棋,结果杀遍当地未逢对手,这倒不是因为我的棋下得有多好,而是因为那里的华人太少,人人又都为生计、学业四处奔波,根本无暇认真下棋。后来听说特级大师赵国荣在东京组织象棋活动,花上1000日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75元)会费便可能与特大手谈,我不禁神往,可惜路途遥远、盘资巨大,遂将此事搁浅。
  抗战时,中国明清两代的大量文物都流入日本,其中就有许多棋具和棋谱,我便有了将国宝收还的想法,可是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这只能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直到1996年我到大阪的一家公司任职后,经济上才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便打算把收藏棋具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把存放在家中的《象棋史话》,还有一些棋谱带到日本,准备闲暇时研究一下。后来我在大阪车站的古书街,发现了周家森的《象棋与棋话》和一些新加坡出版的旧棋谱,尽管价格不菲,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另外还买了不少日本棋史学者的专著,比如说 寺 一先生的《日本将棋集成》、幸田露伴的《将棋杂考》(1900年版)等新旧书籍。研读后有两点感受:一、日本对棋史、棋具的研究深入细致,专著也比较多;二、新一代学者不断推出专著,否定老一辈学者的定论,否认日本将棋源于中国象棋的推断,似乎妄图割断历史上中日两国文化的传承关系。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从中国国内现状来看,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间里,象棋活动空前繁荣、名手辈出,棋谱专著的出版超过过去一千年总和的几十倍,但对棋史的研究却远远不够,现在出版的仅有张如安的《中国象棋史》和李松福的《象棋史话》两部专著,与棋艺研究相比明显不足。此外,许多专家的理论依据来自史籍、诗歌、小说中的记载,文章的自然推论多,定量的科学分析少,其结论难以使人信服。这些更坚定了我用实物来研究棋史的决心。
  1997年我被派往绍兴地区做日方代表,我的收藏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和加速期。因为日方公司在中国成立了五个合资工厂,我出差的机会很多,除非业务太忙,否则我必定到当地古玩市场寻觅。而这其中既有偶遇的惊喜,也有无踪的惆怅,所谓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外人很难体会。1999年我在杭州的古玩市场遇到一位陈姓收藏者,知道我收藏棋具后,他告诉我有一副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具,还给我留下电话,说我若有意的话可以给他打电话。说心里话,我真的非常希望得到这套棋具,但元青花整器在国际市场要卖1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我哪里买得起。不料几周以后,陈先生突然带着棋具找到我,我只好告诉他,我是打算研究棋史并非真正的古董商,实在无力购买。后来我们又几经交往,他终于被我研究棋史的诚心所打动,以相当便宜的价格将这套珍贵的棋具转让给我。现在陈先生已成为我收藏棋具的得力伙伴。陈先生原本是陶瓷鉴定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帮我找齐了从元青花到清青花的全部系列棋子,此外还有北宋木质棋子、元枢府棋子以及棋范(造棋子的模子),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罕见上品。特别是最近,他又帮我找到一枚唐代越窑“”,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研究内容。
  “我爱无如橘里枰”是伟大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美丽诗句,热爱象棋、发扬光大中华瑰宝人人有责,新世纪棋史研究要引入新方法,我对“注重实证、实物出发”这条路坚信不移!
  在张超英将这篇文章写好后,我们又对他进行了简短的采访,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象棋的一片赤诚之心。
  ■很早以前就听说您收藏棋具的事情,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吧?
  □从整套来讲,我现在有55套左右,散件要多一些,大约有100件左右。
  ■收藏这么多极具历史价值的棋具一定花费您不少钱吧?
  □总共花了四五万吧!不过还好,因为我现在是公司的日本代表,按以前的说法我的组织关系在日本,拿日方的工资,所以工资比大陆要高,还承受得起。
  ■家人对您这种做法理解吗?
  □开始我爱人还比较反对,但后来就被我说服了,有一些棋具还是后来她帮我买的呢!
  ■那现在收藏过程中还有别的什么困难吗?
  □当然有了。首先就是鉴定,因为棋具年代分布广泛,制造材料多种多样,所以要对一件棋具的价值进行评估就很困难;另外就是完整性,一套完整的棋具包括棋盘、棋子、棋盒三部分,一般棋子和棋盘保存得较好,而棋盒则极容易丢失。
  ■您有没有想过以后卖掉这些藏品?
  □没有,绝对没有!收藏棋具完全是我个人爱好,还有一点就是想为棋史研究做些贡献。至于这些棋具,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建一座象棋博物馆。咱们国家有许多种博物馆,惟独没有象棋博物馆,我想象棋这么大一个项目,流传千余年,建一座博物馆很有必要。
  ■目前国内与您一样志同道合的收藏者多吗?
  □像我这样专门收藏古代棋具的人,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
  听了这些话,我心中不由得有种很悲的感觉,当我们大肆宣传象棋是中国文化宝贵遗产,必须继承和发扬时,然而真正付诸行动的又有几个人,没想到在棋史研究的道路上,张超英走得如此孤单和坚决。任何一项事业都不可能只有一个人来承担,也不应让一人来承担,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去。□
其他文献
河北 刘殿中(先负)火车头 杨德琪  (2000年11月16日弈于蚌埠)  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左炮封车    200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于11月8日至11月18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比赛进行到第10轮,我与河北特级大师刘殿中相遇,当时的形势是双方同积4分(亏一盘棋),均有降组的危险,谁获胜则可提前保住甲组席位。因此这盘棋的胜负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请看交战实况。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
期刊
人们总是把秋天比作收获的季节,对于一名棋手而言,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通过自我不懈的努力,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晋升大师、特级大师。  或许这话有些流于世俗,但对于当年只有21岁且无任何头衔的笔者来说,成为大师一直是心仪已久的梦想。  1989年金秋十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全国个人赛赛场,当坐在对弈桌前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去年只取得第24名的尴尬情景,心跳也在不觉中加速,手心里满是股股冷汗,于
期刊
期刊
期刊
河北 张江(先胜)深圳 汤卓光  (2000年11月13日弈于安徽蚌埠)  飞相对士角炮    1、相三进五 炮8平6  2、马二进三 卒7进1  3、车一平二 马8进7  4、兵七进一 车9平8  5、马八进七 马2进3  6、马七进六 车1进1  7、炮八平六 炮2进3  8、马六进七 车1平4  9、仕四进五 炮2进1  10、车九平八 炮2平7  11、炮二进二 …………  布局至此,双方
期刊
东方剑客(先负)一将就死  (2001年1月11日弈于联众网络)  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棋手之间的“对弈”、“手谈”已被网上棋战所取代,这无疑给古老的艺术又带来了新的活力,同高手对弈已不是痴人说梦。笔者在联众网络采撷一则对局,双方均为网络二级大师,积分在2 200分以上。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车9平8  3、车一平二 马2进3  4、兵七进一
期刊
2000年9月IXA设立个人赛组委会,策划本年度最后一个网络象棋公开赛,简称IT2000(INDIVIDUAL TOURNAMENT)。本次大赛组委会主席是来自美国奥特本学院的童增祥教授,主裁判是美国休斯顿地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专家谢文川先生,原香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后移居美国的郑守贤先生负责英文报告的撰写,美国知名企业家郑勤霖先生对此次比赛提供赞助。    我和秦皇岛的“砍瓜切菜”被邀请参加此次大赛
期刊
乌盟 曹志成(先负)包钢 李永祯  (2000年10月20日弈于乌盟集宁市)  顺炮直车对横车  此局是内蒙古第14届“益杯”象棋赛上的对局,曹志成棋友自评了此局。  □笔者 △弈者  1、炮二平五 炮8平5  2、马二进三 车9进1  3、车一平二 马8进7  4、炮八平六 卒7进1  △我选择炮八平六是不想让对方走成横车的变化,果然对方想了很长时间,才走了步卒7进1。  □红方平六路炮是稳健的
期刊
期刊
对我来说,如果把上海棋院比作娘家的话,那江苏棋院肯定算得上是老舅家或者老姨家。这两年因“单枪匹马”编一份没赚啥钱、却搭上了大把时间与精力的《象棋天地》杂志,江苏棋院主办或承办的象棋赛事,我足足跑了七八个。南京五台山的江苏棋院不仅去过三回,还在那儿住了几天,自以为对江苏棋院还是比较了解的。但为了掌握更多、更细的材料,我又给江苏棋院办公室主任言穆江大师去电话“求援”,言老师火速从档案中找出几份有用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