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阿姐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今夜,长安城头不见月光。
  一千三百年后,这些城墙早已忘记了前尘往事。
  阿姐,就是从这里远嫁雪域,至今留在逻些城。阿姐不会忘记,自己离开长安是哪一年,出发的那天是几月几日;阿姐应该记得,临别的那一刻,自己心里在想什么。
  公元709年11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赞咄等一千多人的使节团到长安迎亲。 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驍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皇帝亲率百官渡过渭河一直陪送她到长安西部的始平县,并在这里支起皇家帐篷,举行告别宴会。席间,中宗皇帝将吐蕃使节叫到面前,泪流满面地啜泣着说公主年龄幼小,现在就要远离故土和亲人,实在令人心肝欲碎。文臣们奉诏以此为题即席赋诗,《全唐诗》中记载有二十多首(也有研究者认为是16首)当时所作的诗词。
  那天皇帝设宴饯别的情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脑子去自由想象,然而,当时在场的每个人的心情,谁也无法通过阅读史书去体会和感受。朝夕相处的亲人即将天各一方,离别的场面凄苦悲凉。送行者和远离者泪眼相向,那依依惜别之情,只有金城公主和中宗皇帝心里最清楚。
  为了纪念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也为了给她祈福,中宗皇帝特赦始平县的死囚不死,并免老百姓一年徭役,更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旧唐书·吐蕃传》中写道:“二月一日,诏改始平县名为金城,其乡为凤池乡,其里为怆别里,赦其县,免百姓给赋一年,以志其事。”
  因为阿姐出嫁异乡,一个普通的县从此有了吉祥的名称,并被人们世代铭记在心;因为阿姐离别亲人,一群囚犯重新获得了自由,与家人欢聚;因为阿姐肩负重担,一方百姓直起了累弯的腰,面露轻松欣喜之色。
  2
  站在大明宫遗址上四望,不知道哪儿是阿姐留下童年欢笑的家。
  美丽智慧的阿姐,善良慈悲的阿姐,云走了天空还在你的天空中。
  公元698年,金城公主生于邠王李守礼府邸,原名李奴奴,后被唐中宗李显收养。宗室女出身的她自幼与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受到了良好教育,而且培养出高贵优雅的气质。金城公主端庄美丽,满12周岁就嫁给了吐蕃第三十六任赞普赤德祖赞。唐中宗皇帝在《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中说出了金城公主入蕃和亲的目:“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元黎,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宴,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金城公主的入蕃联姻,与古时候各个国家统治者之间所实行的“和亲”政策完全相似,是为了满足吐蕃和唐朝双方的政治需要。当然,这次联姻在客观上给当时的藏汉两个民族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她资助并让很多进入吐蕃的汉人在当地成家立业,不少僧人跟随金城公主来到吐蕃学习交流,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两国民间的联系,增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使唐朝文化融入吐蕃大地,吐蕃文化风俗也自然流进了唐王朝。
  张说在奉命创作的《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一诗中写道: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
  戎王子婿礼,汉国舅家慈。
  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
  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唐蕃联姻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汉藏团结,进一步巩固唐蕃间的“甥舅”关系。而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尽管边境时有摩擦发生,但在统治阶层和整个大局应该说取得了预期效果。
  金城公主到吐蕃二十年时,她的夫君赤德祖赞给唐朝皇帝写信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
  阿姐依然年轻,我也已经长大。历史的车轮走得越远很多事件会越明朗,越明朗有些人显得更加高大。
  阿姐没有衰老,我却生了白发。有些人越想念就变得越美丽,越美丽思念也就更深切。
  公元739年,金城公主去世,享年41岁。她是踏上雪域高原完成藏汉两族和平相处历史使命的第二位唐朝公主。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大道一路向西,站在世界屋脊,四周的草地、农田、山谷、平原以及江河湖泊尽收眼底,她能够随时体察民情,了解掌握国势。“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因唐朝金城公主嫁往吐蕃,朝廷将距鄯州(今青海乐都)西南六百多里的黄河九曲地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青海历史纪要》)。想必,公主对青海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加关爱呵护。
  不管哪里升起烽烟,她都会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扑救;无论何处传来歌舞,她更是把所有族群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在吐蕃将近三十年时间里,她促成唐蕃会盟,立约互不侵扰,平息了边界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福边疆百姓。开元二十年(732年),金城公主向玄宗上《请置府表》,称:“听闻皇帝万福,我非常欢喜。如今两国舅甥和好,以后也不变更,天下百姓得以安乐生活。”
  因为金城公主,唐蕃双方形成了“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融洽关系。金城公主是真正意义上的友谊的传播者与和平的守护者,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她的名字会永远镌刻在历史记忆的丰碑上。
  作者简介:久美多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出版有藏汉双语诗集《一个步行者的梦语》,藏文散文集《极地的雪》和翻译作品集《冈底斯的项链》《藏族女诗人十五家》《扎西东主小说集》等。曾获青海“章恰尔文学奖”新人新作奖、第七届青海省文艺奖、第二十四届“孙犁散文奖”、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
其他文献
在青海湖畔、在金银滩草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一位风尘仆仆的白衣天使,他风里来雨里去,时常牵挂着老百姓的疾苦和安康;他把老百姓视如父母,谁家有危急病人,他都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他恪守职业道德,为各族儿女提供着最好的医德服务;他不忘初心,用一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在西海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动人之歌。他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仁青,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好‘曼巴’!(藏
期刊
早在去年,我就有了写他的念头,却始终没敢动笔,因为我担心我的笔不能穷尽他的民族情结及乡村振兴梦想。十余年来,他用热情与热心演绎了小庄村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  就在前几天的一个周末,我决定去写写他,便去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去找他。在花儿歌手杨全旭的引见下,在小庄村广场上见到了王国龙。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中等个儿,身体单薄,说话平和,丝毫没有“村书记”的架势。  在广场上,在一座气势恢宏的轮子秋雕
期刊
韩兴斌,这个46岁的撒拉族汉子,长相斯文,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气质,很难让人与其果断、勇挑大梁的行政能力结合在一起。可能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赋予了他沉稳而又敏锐的性格,在他的血脉里融入永不迟疑的因子。黄河浪尖上的撒拉人,在什么时候都是用他们个人的气质,将事情处理的漂漂亮亮。韩兴斌将这种民族气质继承并在新时代传承下来,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循化县志记载可知,循化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南高北低,
期刊
郭勒木德镇: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rn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
期刊
2019年6月30日,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玉树市结古张灯结彩、国旗鲜艳.人们喜气洋洋,感受着迎面吹拂而来的新时代的徐徐暖风,玉树州正在隆重举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总结表彰大
期刊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辽阔的大地上,一边是巍峨壮丽的阿尼玛卿雪山,一边是连绵起伏的牧场草原.总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果洛州20万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这片土
期刊
在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的湟源县,各族儿女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精诚团结,和睦相处,幸福地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中,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赞歌.
期刊
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处山峦起伏、江河涌荡、壮阔又博美的高大陆,这就是以闻名于世的青海湖而得名的中国西部名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州.这里
期刊
秋日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在午后和着徐徐秋风的暖阳里,于波涛滚滚的隆务河畔,于金色谷地这一方天地间静谧、祥和.沿平坦宽阔的平阿高速一路南下进入同仁县城,迎宾大
期刊
在青海,央视《记住乡愁》的编导为什么唯独选中了三兰巴海村?“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的策划者为什么又要以三兰巴海村作为“田野调查”的样本?而在我的记忆里,绿树掩映中的三兰巴海村的背影为什么历经二十几年总也挥之不去?惊讶之余,答案竟然是如此的简单明了——  这是一个依偎在黄河臂弯里的撒拉族村庄,质朴宁静,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充满了岁月的沧桑;这也是一个沉甸甸的村庄,她的刚性,她的执着,她的极不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