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致白血病的机制

来源 :卫生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工业原料之一,同时也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主要引起白血病.当前研究发现,苯的毒性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攻击造血干/祖细胞,从而引起血液毒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本文就苯引起白血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老年人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设定的特殊人群之一,其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同时,老年人又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而合理的营养又对于健康老龄化具有关键意义.膳食指数可作为营养监测的评价工具,通过使用膳食指数,定量评估老年膳食质量,有助于识别老年人群中发生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还可以将膳食得分作为因素和结局,进行膳食指数与健康的双向关联性分析,为针对特定老年人群进行有效的膳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以及健康老龄化的相关目标.本文综述了老年人的营养与健
目的 了解婴儿配方粉加工环节克罗诺杆菌污染状况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13-2014年采集黑龙江省婴儿配方粉生产企业加工环节的各类样品2405份,进行克罗诺杆菌检验,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种群结构分析.检索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克罗诺杆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和国际MLST 数据库(https://pubmlst.org/cronoba
茶及其主要的多酚成分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辐射、抗菌、预防动脉硬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含量最高的儿茶素,抗氧化活性最强.EGCG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与其健康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本文对EGCG的体内过程、代谢动力学特征(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以及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体质指数发育轨迹是反映儿童体脂变化时间、速率和累积效应等的综合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体质指数发育轨迹与心血管健康存在关联.本文从体质指数发育评价方法、体质指数发育轨迹常见类型及影响因素、儿童体质指数发育轨迹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评估宁波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污染状况,估算动物性食品中这两类抗生素暴露引起的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18-2020年宁波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和四环素类兽药残留水平进行监测,计算中位数、P97.5、平均值和最大值,再结合浙江省居民食物摄入量数据,利用点评估方法对这两类兽药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土霉素在淡水鱼、养殖大黄鱼、淡水虾、鸡肉、鸡蛋、猪肉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土霉素
随着经济发展,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及其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除了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危险因素外,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假说认为生命早期严重营养不良暴露可能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风险.本文旨在呈现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期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联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大鼠肝细胞BRL-3A细胞活力及对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和精氨酸琥珀酸合酶(arginosuccinate synthase 1,Ass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肝细胞BRL-3A,分为对照组(0 μmol/L PFOA)、低剂量组(6.25 μmol/L PFOA)、中剂量组(25 μmol/L PFOA)和高剂量组(
目的 探讨电石作为其他粉尘和碳化钙(CaC2)两种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差异.方法 选取西北某电石生产企业,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获取电石粉尘的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开展职业卫生检测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和主要接触岗位电石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和峰接触浓度(PE),采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采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进行作业分级.电石粉尘按照其他粉尘和CaC2两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风险评估和作业分级结果的差异.
防腐剂是化妆品应对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手段,添加益生菌相关物质是近期化妆品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及现阶段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化妆品中防腐剂使用、皮肤微生物和益生菌相关化妆品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现阶段皮肤微生物组学发展现状,对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对皮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国化妆品安全监管微生物技术需求与检定溯源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前体物质复杂、结构多样的强致癌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食品与人体中.该类物质对肝、肾等具有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的器官可产生强毒性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但对神经方面的损害鲜有报道.本文简要概括了亚硝胺类化合物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人们对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