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COPD肺动脉PPAR-γ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探讨PPAR-γ、增殖凋亡失衡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将90例因肺鳞癌行手术切除的男性患者分为COPD组及非COPD组,取术后无肿瘤浸润的肺组织,HE染色光镜下测定血管壁横断面积占管径总面积百分比(WA%)及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PPAR-γ及PCNA表达情况,原位断口DNA碎片标记(
【机 构】
: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COPD肺动脉PPAR-γ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探讨PPAR-γ、增殖凋亡失衡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将90例因肺鳞癌行手术切除的男性患者分为COPD组及非COPD组,取术后无肿瘤浸润的肺组织,HE染色光镜下测定血管壁横断面积占管径总面积百分比(WA%)及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PPAR-γ及PCNA表达情况,原位断口DNA碎片标记(TUNEL)技术检测肺动脉平滑肌凋亡。
结果COPD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WA%及WT%均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5、- 7.14, P< 0.01),呈现血管重塑现象;COPD组PPAR-γ阳性率为(10.74±8.81)%,非COPD组为(28.22± 15.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8,P= 0.00);COPD组增殖指数(PI)[(26.81±5.57)%]较非COPD组[(9.35±4.7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7, P= 0.00);COPD组凋亡指数(AI)[(4.50±1.20)%]较非COPD组[(6.71±1.4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P= 0.02); COPD组增殖凋亡比(PI/AI)[(4.59±1.60)%]较非COPD组[(1.36±0.79)%]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8,P= 0.00)。PPAR-γ与肺血管重塑WA%、WT%呈负相关(r=- 0.705、- 0.785,P< 0.01),与AI呈正相关(r= 0.501, P= 0.001),与PI/AI无明显相关(r=- 0.152, P= 0.348)。
结论PPAR-γ低表达及增殖凋亡失衡在COPD肺血管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PPAR-γ促进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延长荧光素钠注射时间在减少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底造影患者9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5例和实验组510例,分别记录荧光素钠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的年龄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免疫衰老.尽管调节免疫衰老的确切机制还有待于研究,但已证实免疫系统功能增龄性降低即免疫老化是进化上古老而保守的机体调节过程.该文就老化机体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改变和病原体感染在宿主免疫系统老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明确感染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可溶性IL-5受体α(sIL-5R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为哮喘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哮喘组及sIL-5Rα治疗组,哮喘组和sIL-5Rα治疗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sIL-5Rα治疗组每次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sIL-5Rα100μg,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则用生
目的:探讨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颈髓损伤并截瘫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颈髓损伤并截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B组行常规呼吸道护理,A组在常规
目的检测吸烟致COPD患者肺组织T辅助细胞17(Th17)分布及IL-17水平变化,探讨吸烟导致的COPD慢性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因“孤立性肺结节”行手术切除肺叶患者的肺组织标本共56例,并将其分组:吸烟COPD组、吸烟肺功能正常组、不吸烟COPD组、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收集各组患者肺组织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h17
疟疾发病具有空间异质性,通过绘制疟疾地图明确防治目标是疟疾防治和研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迅速发展的3S技术不仅可以方便、准确地反映疫情时空特征,而且通过建立发病与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的数学关系,为疟疾制图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该文对制图法及其在疟疾控制和消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十种哺乳动物的克隆子代已经出生,即胚胎是由体细胞核移入去核卵子形成的.对于该技术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引起广泛的争论.基于这个背景,由一方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对肺癌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根因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寄生虫,人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测及诊断较为困难.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继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它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目前,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核酸探针技术、PCR及其衍生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该文对分子诊断技术在弓形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