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班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据了解,在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了探究能力的发展。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一般有下列三种原因。
  (一)有问题不肯提,特别是学优生。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
  (二)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老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师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
  二、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只有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变为“我要问”,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1)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都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2)碰到冷场时,可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过: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鼓励下,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老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地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掺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中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的不同,再提出问题。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现象,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
  4.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也会乐意提出问题。
  四、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切忌急功近利。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开始时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二)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将教为主改为学为主。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般物理成绩不好的同学在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思维、物理语言等方面往往表现得也不是很好,而相反,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这些方面就表现得不错。无论是物理概念、物理思维,还是物理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意识之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同样道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来源于客观物理事实的物理意识对于物理事实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及所学的物理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内容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某些教学问题作深入探讨,或从教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样知识的获得和运用都是直接接触客观实际,也不是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病情程度将眩晕分轻、中、重三层,每层收集60例患者,共180例。将每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给党的教育带来一个新课题:教育党员不仅在思想上行动上拥护党在新时期制定的方针路线政策,还必须掌握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本领。这样,才能具
摘 要: 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经济无论怎样发展,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却十分突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电子线路》 创造性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9页有这样一道题:某同学认为:I=U/R变形可得R=U/I。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为了努力营造学生能够“自由呼吸”的地理课堂,我研究了初中的地理教学大纲,参考了同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供参考。  一、课堂导入形式新颖多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
期刊
目的:观察肾复汤治疗痰瘀互结证慢性肾炎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ADPN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途径,为中医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①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学生在新授课上能初步掌握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因此物理习题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开展探究式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开设探索设计性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意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1]。  新化学课程标准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