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怎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宽广,教学目标也更宽泛,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经验积累。
  
  第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解题的基础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阅读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与要求。一些学生做单纯的计算题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实际问题、图表题等类型的问题时,却由于不理解题意或无法从题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而造成许多错误。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数学语言含义的敏感度。
  
  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表述
  数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规范、科学,数学表达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语言,数学教学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帮助他们形成数学语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照课本例题的表达加以分析,明确要求,并结合平时课堂发言、课后作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如教材上以图文或图表出示的例题与习题都可以要求学生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复述出题意,再如在数学中根据教材特点组织的一些操作活动,也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教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让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解题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
  新课程教科书中,实际问题经常用图画、对话、图文、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思维用文字表达则生动,用符号表达则简练,用图形表达则直观形象,当有些问题用文字表达过于繁杂时,可以用简练的符号来代替;而用符号表达又嫌抽象时,可以用直观的图形表达来辅助理解,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去讨论……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图形表达三者相辅相成,使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增强数学语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单元中有一道习题:大队部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了57.6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的价钱一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有部分学生面对这题束手无策,因为本单元例题教学的根据倍数关系替换的题目中两种量的倍数关系是直接告知的,但这题中两种量的倍数关系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替换了,但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或符号表达这题后,学生很快发现2支钢笔用3支圆珠笔替换,12枝钢笔一共替换成18支圆珠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展开联想
  联想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数学问题中的语言进行类比、联想,加强数学知识间的沟通和联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感的进一步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如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计划生产120台计算机,实际生产的比计划多,实际生产多少台?学生解题时常常把“实际生产的比计划多1/3”理解成“实际生产的是计划的1/3”。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画图时注重:多出的专怎么画),然后看着图联想到“实际生产的比计划多1/3”是“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是计划的1/3,也就是实际生产应该是计划的4/3”。
  这样的分析过程,就是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数学语感培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经常引领学生对题目本身进行层层挖掘、步步联想,领悟问题所揭示的数学内涵和外延,学生的数学语感就能进一步发展,数学阅读能力就能与日俱增。
  
  第二步:找关键词能力培养是解题的前提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由于小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短,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趋易避难,题目读得一知半解,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分析题意,因而他们在做题过程中经常性的“跑题”。通过划一划、圈一圈等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题目中比较重要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准确、快速的帮助学生审清题意,正确解答。如在教学分数实际问题题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审题能力。
  
  1.找关键句,划单位“1”的量
  实际问题中都有说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是实际问题的题眼,是解题的突破点,是关键句,所以在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找准关键句的能力。如六年级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题中“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第一句把二班做的朵数与一班做的朵数关系交代清楚了,第二句又说明了三班和二班做的朵数的关系,这两句在题中缺一不可,所以它们是本题的关键句。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不但要培养学生找出关键句,还要在关键句下面画上线,让他们在动脑、动手的同时能进一步理解题意。
  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关键句不完整叙述简单的情况,如“六(1)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关键句“女生占4/9”中只有一个量女生,另一个量省略了,具体省略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女生占4/9,应该是“女生占全班学生(45人)的4/9”。再如“现降价号”叙述更加简单,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现降价2/7”就是“现在比原来降的价钱是原价的2/7”。这样培养了学生抓住关键句的能力,也能将不完整的关键句补充完整,为下一步正确找准单位“1”的量打了好基础。
  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较差,首先是找不准单位“1”,往往是哪个条件放在前面就说哪个是单位“1”。究其原因,是没有真理理解分数的意义,不能从分数人手思考“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所以在分数实际问题教学时,每节课始,我都出示一些诸如“实际降价2/7”等一些关键句,让学生分析这些关键句中分数的意义。
  
  2.借线段图,写数量关系式
  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理清数量关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解题思路的形成。因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准确地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借助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是我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一个捕鱼队九月份捕鱼63吨,十月份的捕鱼吨数比九月份增加3/7。十月份捕鱼多少吨?”通过引导画出线段图学 生就不难发现:九月份的捕鱼吨数×3/7=十月份比九月份增加的捕鱼吨数、九月份的捕鱼吨数×(1+3/7)=十月份的捕鱼吨数或九月份的捕鱼吨数+十月份比九月份增加的捕鱼吨数=月份的捕鱼吨数。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大有提高。
  
  第三步:解题策略运用能力培养是解题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现行小学教材里编排的策略大致可分两块,一块是最基本的策略——综合和分析,另一块是较常用的策略——整理、画图、枚举、倒退、假设、转化。
  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会有所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存在差异。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种思维方式,让每一种思维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如六年级上册《数学三级训练》第77页智慧屋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甲、乙两筐水果共重35千克,如果各吃掉1/5,甲筐还余下12千克,乙筐还余下多少千克?学生就运用了不同的策略解答。
  学生一:解:设甲筐原有x千克。列出方程为:
  x-1/5=12求出甲筐原有15千克,然后再求出所要求的问题:(35-15)×(1-1/5)=16(千克)
  学生二:通过画线段图得出用份数解答,列式为:
  5-1=4 甲、乙筐都吃掉了1份,还剩下4份。
  (12÷4)×5=15(千克) 甲筐原有15千克
  (35-15)×1=4(千克) 乙筐一份的重4千克
  4×4=16(千克) 乙筐还余下4份是16千克。
  学生三:通过画线段图得知:因为甲、乙都吃掉了1/5,所以可以先求甲、乙两筐水果共重35千克的1/5,也就是甲、乙一共吃掉的重量,列式为:35×1/5=7(千克),再求出甲、乙一共剩下的重量,最后求出乙筐还余下的重量,列式为:35-7-12=16(千克)
  因此,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策略的优化与提升,要能多种选优,择优而用。在强调策略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为好的策略是相对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步:作业习惯培养是解题的保证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书写、独立思考、及时检验等。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1.诱导示范,从点滴抓起。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有很大的影响力。如黑板上的板书字迹要工整,布局要合理,特别是板书例题的解答过程要规范。再如对作业本的批改,应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劳动成果,不随意涂删,批改符号整齐,前后统一,批语书写工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具体的作业要求,引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训练。具体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情况,有的方失,从点滴抓起。
  2.树立榜样,让学生带学生。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学困生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运用集体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前优秀作业点评,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览,优秀学生作业经验介绍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办法。
  3.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习惯养成一定是在外力的作业和内因的需求中逐渐形成。外力来自教师的严格要求,内因则来自学生自身。首先让学生意识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性,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必须有一定的措施或载体方能时刻强化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自觉性。因此,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引导学生时时发现自身在良好作业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问题,时时提醒自己不断纠正。
其他文献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教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当今世界的教育非常强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今后的文盲是那些不懂如何学习的人”。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人才的“才”再不是以传授知识总量大小为单项指标。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则应顺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习作教学方面倡导,一要求真一一童真、童趣、童语;二要求实——有实在的内容,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三要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从语言到内容,都是自己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觉得无事可叙、无感可发,即使写出的也因原原本本描述生活而内容简单,缺乏魅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缺乏朝向真实内心的“虚构”。因此,笔者在习作指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着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更多关心学生的创造,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教材,英语教师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
期刊
一、激发学习兴趣演绎课堂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要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去寻求答案。很多学生或因为对科学课不感兴趣,或因为重语、数、英而轻其他学科,抱着对科学课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就必然懒得思考,也就很难提出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采用趣味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教
期刊
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反映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学习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完善,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曾经进行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建国之初,根据当时的情况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于1957年指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期刊
《李广射虎》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讲述了李广一次夜巡途中“误石为虎,中石没镞”的故事。文中的诗是唐代卢纶的《塞下曲》之“啉暗草惊风”,诗与文共同的价值核心是歌颂西汉“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不是人物传记,只是撷取李广传奇经历的片段——“中石没镞”。我们解读文本的价值指向是人,而不是神。因而,适当还原、丰富李广的人性使之具有相当的美感成为解读的首要目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享受,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发展。所谓的“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活动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加速体育生活化的渗透,使体育生活化成为一种自觉和理性的进程。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中班的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学习重点在右脑。古诗文韵律优美,语言精练,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适合中班幼儿认知特点,能充分刺激右脑,利用孩子的直觉记忆力和潜意识,在自然状态下快乐吸收,从而增强其记忆力和创造力。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文?如何灵活多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古诗文呢?    一、中班幼儿古诗文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确定    (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明确目标
期刊
如今的孩子都只有一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么多的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俨然是家里的小皇帝。这些小皇帝们大都生活在单元式结构的建筑中,邻里间很少往来,减少了孩子与他人相处、合作的机会,也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交往合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都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更别谈让他们合作了。这需要老师来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与他人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