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具身的混合场域叙事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与身体的纠缠改变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改变了生成体验的场域.如今完全基于线下的物理场域和完全基于线上的虚拟场域再也无法彼此割裂,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场域是线上线下彼此纠缠的、动态渗透的、互相影响的“混合场域”.一直以来我的艺术和策展实践试图面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即利用跨媒介、跨学科手段来筑建技术赋能之后的一种线上与线下混合的场域,利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方法来创建基于时空、身份、感官等维度的技术具身性混合场域叙事,将人们重新拉回到能够有效激活身体感知的场域之中,一种体验式、情境式和参与式的,不再需要被后现代语境所转译的,你我共同体验生命存在感的混合场域.
其他文献
运用Cite 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1—2020年我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发的与健康体适能研究关键词高度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体适能近20年来年均发文量在6篇以内,且期刊质量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预测未来相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将呈上升趋势;期刊发文机构与作者合作情况的分析表明该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大的系统聚合效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体健康体适能的现状调查、健康体适能的体育锻炼试验干预以及对比分析别国经验的借鉴类研究,理论研究存在深度和广度、质量和数量等多方面的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高等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各高校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推进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在线教育这一策略,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同时,我国高校在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区域设施条件差异、对在线教育认知偏差、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缺乏、学生学习效果良莠不齐等,这些严重影响在线教育质量和效果.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高校在线教育要从社会、高校、教师三个层面进行改革和转变,力求探索出更为长效的在线教育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课程定位,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调整与变革.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多元选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时要平衡好内容与课时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上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各种融媒体技术,注重对话,增强探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与实践机会,从而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更具时代性与实效性,为推动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注入内涵与品质.
为了探寻近10年我国教育反贫困研究的基本现状、热点问题及演进过程,文章利用CiteSpace V软件,以2011—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从宏观上对我国教育反贫困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各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文献质量有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教育反贫困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精准扶贫、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反贫困、高等教育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等热点问题,但存在研究失衡的现象;国家
以网络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笔者分析了新冠疫情下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在线服务原则、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总体来看,疫情期间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线服务导向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尤其注重版权政策指导,提供临时扩展资源及帮助用户获取可靠信息.国内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聚集之地,应强化读者学术规范及学术诚信意识培育,将帮助用户获取可靠的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信息素养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责之一,强化图书馆作为可靠信息来源的地位,引导读者养成从图书馆获取重大信息的习惯.
在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内涵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更高的要求.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现代职教体系的新要求,保证国有资产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显得十分重要.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提升策略.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深层次表现,是自塑和他塑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国家形象意识的培育,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国家形象认知,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时代需求.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价值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个层面存在契合点,暗示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目前,在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影响着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这就要求从问题出发,明晰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行的路径,从而彰显“思政劳育”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美术展览有了许多涉及广泛的艺术领域以及超越艺术领域的跨界行为和边界探索.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有着多年的策展经验,并善于在展览中整合各领域资源.本刊特邀他与我们共同探讨美术展览的跨界与边界等问题.吴洪亮认为,今天的展览要给观众多维的感受,而非建藩篱、立规矩,亦非为了跨界而跨界.同时,所谓的跨界也是对策展人的基本要求,因为策展在学术的基础上产生,又更偏重于实践,需要接触到一套复杂的系统.另外,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已成为展览系统无法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美术策展出现了多方面的跨界尝试,如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或与多种学科交叉互动.在此背景下,如何认识美术展览的跨界、界定美术展览的边界;跨界形式在美术展览中的具体呈现;通过跨界尝试,美术展览如何更广泛且深入地介入、影响社会生活;美术展览的未来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逐渐被展览和学术领域所关注.艺术史学者、策展人杭间教授有着多年美术策展的工作经验,长期关注民艺、设计等领域,并在2012年举办的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上率先提出“跨界设计”的策展方案并付诸实施.本刊特邀他就美术展览及跨界实验等问题进行深入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