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学理依据、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理依据和基本内涵,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营造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生态;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建设多元化创新创业教学团队,领航学生“双创”道路。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理依据  实现路径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17-03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探索符合文旅融合需求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优化高校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培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旅游人才,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文旅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理依据与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的转换而创造知识的过程等。这些理论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撑。基于旅游人才需求的新取向,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仍需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树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整体明晰的价值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构建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旅游教育综合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比重,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团队为形式”,注重实践教育与教学,通过旅游专业对接旅游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对接经济建设、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等“四对接”的“专创融合”途径,实现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双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普遍适用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模块、考核评价体系等,并对其实践成效进行评价。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调整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学分比例。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中,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匹配。进一步完善包含学科大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等综合构成的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体系建设为基础,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促进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实现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养成和品格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大一阶段增加创新创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主;大二、大三阶段增设创新创业选修课,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技能为主。在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广泛涵盖、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建设符合学生和社会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积极建构必修课、选修课和培育课程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在专业课程中积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传播创新创业理念、原则方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营造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生态
  强化实践环节要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建立专业实践平台,充实实验、实训、实践环节。强化校企、校地、校所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研究资源和校友资源等各种资源,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育、文化创意和科技创业等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性创业,通过学生虚拟经营企业,熟悉创业流程,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建设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使之具备项目评估服务、工商税务服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服务、创新项目培育服务、创业项目运营指导服务、项目融资服务等。同时,配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平台,协助其提升实践平台建设,做好项目对接、校企合作等。
  (四)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方的作用,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前沿编写专业教材,将创新项目、创新方法与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构建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校企合作资源等为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并进行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通过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索方法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能自主、自愿地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前沿问题,达到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的培养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与自主探索,将专业教学与创新训练、创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思维。
  (五)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过程评价、自评、他评、互评、结业考试等多样化考核方式,并在考核评价上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的分值,通过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重视学生学习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动机、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科学的过程评价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优化的本质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过程评价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过程评价的动态性,增加创新创业实践分值,突出评价内容的丰富性,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完善的过程评价,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愿
  将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进一步搭建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专业学科竞赛平台,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邀请优秀创业校友和企业家校友,定期组织创业论坛、沙龙、讲座、访谈等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主题突出、丰富多彩的学科创新、艺术创意和创业实践活动;总结推广各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经验,表彰和树立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增强感染效果,进一步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七)建设多元化创新创业教学团队,领航学生“双创”道路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原则,一方面选派优秀师资加强创新创业培训或深造,另一方面聘请企业或校外创业导师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多元化、专兼结合的一流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依托各高校已有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在学校内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跨学院跨专业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旅游管理专业综合优势,为社会培育一支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创新创业素质突出的旅游人才队伍。
  三、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首先,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如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领导小组,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战略与目标,如贯彻国家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规划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统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发展。其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成立创新创业独立工作部门,统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体落实。例如,设立旅游管理创新创业处,下设综合科、理论研究科、项目培育科、活动科、公共服务科等5个科室。综合科主要负责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相关文件管理、工作协调与日常教学管理等;理论研究科主要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项目培育科主要负责创新创业项目挖掘与培育、创业实践类项目运营指导、组织人员进行项目评估等;活动科主要负责组织创业沙龙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外出参加培训或双创活动等;公共服务科主要负责项目工商注册、税务、学校与国家政策对接、创业项目融资、创新创业导师聘请、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
  (二)制度保障
  在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题会议”精神,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尽快出台《创新创业导师聘用制度》《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创新创业项目评估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点,细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目标、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落实各项政策细则,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经费和场地保障
  设立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经费投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在经费投入上,用于支持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条件、建设实践基地、支持学生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投资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創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总之,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以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旅游人才培养,探索并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创新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为构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琳.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李术蕊.专创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蒋丽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
  [3]杨峰,杨新娟,王艳花.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16)
  [4]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
  [5]陈寿灿,严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8)
  [6]顾绘.产教深度融合:学理依凭、机制内涵与实施寻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
  [7]刘冬梅.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7(17)
  【作者简介】孟秋莉(1982—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与培训。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师徒制"从古代开始就成为了我国传承技能的特殊方式,直至今天,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新的培养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师徒制"并不过时,仍然被许多企业所采用。现今基础建筑工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被频繁爆出各种竞争乱象,其中以电影片方雇佣“水军”对电影不当评价为典型,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兴起,传统线下电影评价模式也逐渐被网络评价模式所取代,对电影不当评价的“水军”队伍也在迅速壮大。雇佣“水军”对电影不当评价行为主要表现为在电影上映前后雇佣“水军”刷好评、给竞争对手的电影恶意差评、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删除网络上对自己不利的评价信息或者删除对竞争对手有利的评
文章运用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旅游文明秩序构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意是其基础,由此提出旅游文明系统多边契约模型,并在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文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更
鲧被尧舜殛于羽山的表层原因是因为治水失误,而更深刻的原因是,围绕联盟"公权力"的归属,以鲧为首的"四凶"小集团与盟主尧舜间曾展开激烈的争夺;为确保自身的盟主地位,尧舜利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各行各业也在逐渐进行改革探索,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更多的优势资源和机会,创造更大的机遇,更好地实现多元化发展,提
微型弹跳机器人在不规则环境中作业如地震救灾中有着特殊重要作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跳跑式微型弹跳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储能-驱动机构。储能-驱动机构以舵机为驱动器
目的探讨洋葱精油是否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购买的鲜洋葱进行显微鉴别,索氏提取法提取鲜洋葱中的精油,GC-MS法分析
7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问题。习
我国还要研制什么样的火箭才能赶上航天强国?2014年3月3日,两会期间,记者将这个问题抛向了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