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活动化作业设计原则及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引导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两大特点,一方面,有些课程观点教师不可能强制学生接受,而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课堂上大放异彩。从这一层面看来,《品德与社会》的作业并不应该以考察知识点、巩固课堂学习效率为主,而应该以开放学生眼界、激发学生思维为主,从而减少学生思维盲点,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增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修养的信心。
  一、《品德与社会》活动化作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面向学生社会道德认知现状开展的德育教学,而德育课程的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教授,而在于思想的引导、实践的检验,因此其课堂活动化作业应该切实遵循自主性原则,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促使学生思想成长的关键性课程,其活动化作业设计若能遵循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利于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切实提升学科学习效率。
  (二)多元化原则——综合开发课程学习资源
  单调、重复性的作业只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也不利于全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综合提升学生道德、社会认知,活动化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轻了学生作业的单调性和枯燥性,然而,在设计活动化作业时,仍需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综合整合课程学习资源,一方面,多元化的活动作业设计使得《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保持新鲜感和活力,增强学生的课程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凸显社会品德资源的多元化,为学生充分认知该课程的全面性提供平台。
  (三)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思维留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有关于思想认知、行为培养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具有开放性,活动化作业也应该尊重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取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综合探讨社会品德的相关问题,解除学生思维限制,充分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二、《品德与社会》活动化作业设计实例探究
  (一)题目、内容、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化作业
  这类型活动化作业遵循自主性、多元化和开放性原则,在作业的选题、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因素,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自主的活动体验,强化对社会品德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文化风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这种开放性的主题活动作业。文化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更何况是世界文化瑰宝,对此,活动化的课堂作业可以不设主题范围,展现形式方面也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偏好、符合本课主旨的主题,为学生多方位挖掘思维多样性、全面展现世界文化图景搭设平台。
  (二)自主设计的活动化作业
  这类型活动化作业十分契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作业完成的途径,这也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进行《同一片蓝天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适时布置自主设计的活动化作业,有利于提升该课的学习有效性。这个单元的探讨主题是世界呼唤和平,在回顾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痛和损失后得出各国和平相处、避免战争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选择一个侧面,运用运动角色扮演、绘画展示、材料收集事实展现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全面反映如今国际社会的现状和世界呼唤和平的趋势和潮流。
  (三)实践性活动化作业
  实践性的活动作业,要求学生走出课本,亲身体验和感受,经过实践活动提升对社会对品德的认知,深化内心道德的感受。这种类型作业形式多样,教师应该依据不同教材主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业的完成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进行《你我同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设计这类实践性活动作业,比如让学生在课间对同学之间的相处进行观察,在课后运用不同的媒介(电话、短信、邮件、互联网等)与同学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就观察到的现象和沟通交流的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人与人相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展示式活动化作业
  展览式活动化作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创造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有效完成作业的热情,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出来,为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
  例如,在完成《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为垃圾找个家”的主题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以“家庭中的垃圾废品”为原料,进行创意品的设计和制作,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制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绿色”作品的展示,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选出“最具创意奖”、“最佳制作”等,在增加学生环保意识之余,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有效合作和互动。
  [参 考 文 献]
  [1]唐松.小学品德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几项原则[J].教书育人,2010(34).
  [2]张宇文.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活动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2).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利用暖棚加1层或2层薄膜,调节冬小麦越冬期间温度,探讨升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温度为CK、CK+2℃、CK+4℃,分别处理冬小麦30、60、90、120d。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育性状
为了明确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指标与光谱仪冠层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进而为甜玉米生长指标快速监测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了正甜68不同施钾水平的由间试验,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
文章通过对宜昌市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行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宜昌市乡村医生性别比例失调,年龄结构偏大,业务素质较低,乡村医生用于医疗防保的时间较多,但分配比例不
为了解杭州市农村地区实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情况,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加强农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摘 要:探究式教学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内在一致性,通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在全面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物理教学模式,树立一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物理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河南地区3种筋型中有代表性的1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NO3-/NH4+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混合形态氮肥下小麦早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为探索双免耕覆盖对旱地一年两熟下小麦和玉米的增产效应,探讨了双免耕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土壤水分含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浙东山地红壤丘陵区仙居县3 288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该区域的土壤肥力特征,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仙居县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实在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为了给山西省晋中盆地生态条件下特早熟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特早熟夏玉米品种冀承单 3 号,在山西省晋中盆地麦收后硬茬播种,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