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引导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两大特点,一方面,有些课程观点教师不可能强制学生接受,而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课堂上大放异彩。从这一层面看来,《品德与社会》的作业并不应该以考察知识点、巩固课堂学习效率为主,而应该以开放学生眼界、激发学生思维为主,从而减少学生思维盲点,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增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修养的信心。
一、《品德与社会》活动化作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面向学生社会道德认知现状开展的德育教学,而德育课程的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教授,而在于思想的引导、实践的检验,因此其课堂活动化作业应该切实遵循自主性原则,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促使学生思想成长的关键性课程,其活动化作业设计若能遵循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利于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切实提升学科学习效率。
(二)多元化原则——综合开发课程学习资源
单调、重复性的作业只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也不利于全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综合提升学生道德、社会认知,活动化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轻了学生作业的单调性和枯燥性,然而,在设计活动化作业时,仍需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综合整合课程学习资源,一方面,多元化的活动作业设计使得《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保持新鲜感和活力,增强学生的课程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凸显社会品德资源的多元化,为学生充分认知该课程的全面性提供平台。
(三)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思维留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有关于思想认知、行为培养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具有开放性,活动化作业也应该尊重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取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综合探讨社会品德的相关问题,解除学生思维限制,充分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二、《品德与社会》活动化作业设计实例探究
(一)题目、内容、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化作业
这类型活动化作业遵循自主性、多元化和开放性原则,在作业的选题、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因素,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自主的活动体验,强化对社会品德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文化风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这种开放性的主题活动作业。文化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更何况是世界文化瑰宝,对此,活动化的课堂作业可以不设主题范围,展现形式方面也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偏好、符合本课主旨的主题,为学生多方位挖掘思维多样性、全面展现世界文化图景搭设平台。
(二)自主设计的活动化作业
这类型活动化作业十分契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作业完成的途径,这也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进行《同一片蓝天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适时布置自主设计的活动化作业,有利于提升该课的学习有效性。这个单元的探讨主题是世界呼唤和平,在回顾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痛和损失后得出各国和平相处、避免战争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选择一个侧面,运用运动角色扮演、绘画展示、材料收集事实展现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全面反映如今国际社会的现状和世界呼唤和平的趋势和潮流。
(三)实践性活动化作业
实践性的活动作业,要求学生走出课本,亲身体验和感受,经过实践活动提升对社会对品德的认知,深化内心道德的感受。这种类型作业形式多样,教师应该依据不同教材主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业的完成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进行《你我同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设计这类实践性活动作业,比如让学生在课间对同学之间的相处进行观察,在课后运用不同的媒介(电话、短信、邮件、互联网等)与同学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就观察到的现象和沟通交流的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人与人相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展示式活动化作业
展览式活动化作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创造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有效完成作业的热情,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出来,为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
例如,在完成《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为垃圾找个家”的主题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以“家庭中的垃圾废品”为原料,进行创意品的设计和制作,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制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绿色”作品的展示,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选出“最具创意奖”、“最佳制作”等,在增加学生环保意识之余,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有效合作和互动。
[参 考 文 献]
[1]唐松.小学品德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几项原则[J].教书育人,2010(34).
[2]张宇文.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活动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2).
(责任编辑:张华伟)
一、《品德与社会》活动化作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面向学生社会道德认知现状开展的德育教学,而德育课程的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教授,而在于思想的引导、实践的检验,因此其课堂活动化作业应该切实遵循自主性原则,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促使学生思想成长的关键性课程,其活动化作业设计若能遵循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利于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切实提升学科学习效率。
(二)多元化原则——综合开发课程学习资源
单调、重复性的作业只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也不利于全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综合提升学生道德、社会认知,活动化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轻了学生作业的单调性和枯燥性,然而,在设计活动化作业时,仍需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综合整合课程学习资源,一方面,多元化的活动作业设计使得《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保持新鲜感和活力,增强学生的课程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凸显社会品德资源的多元化,为学生充分认知该课程的全面性提供平台。
(三)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思维留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有关于思想认知、行为培养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具有开放性,活动化作业也应该尊重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取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综合探讨社会品德的相关问题,解除学生思维限制,充分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二、《品德与社会》活动化作业设计实例探究
(一)题目、内容、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化作业
这类型活动化作业遵循自主性、多元化和开放性原则,在作业的选题、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因素,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自主的活动体验,强化对社会品德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文化风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这种开放性的主题活动作业。文化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更何况是世界文化瑰宝,对此,活动化的课堂作业可以不设主题范围,展现形式方面也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偏好、符合本课主旨的主题,为学生多方位挖掘思维多样性、全面展现世界文化图景搭设平台。
(二)自主设计的活动化作业
这类型活动化作业十分契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作业完成的途径,这也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进行《同一片蓝天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适时布置自主设计的活动化作业,有利于提升该课的学习有效性。这个单元的探讨主题是世界呼唤和平,在回顾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痛和损失后得出各国和平相处、避免战争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选择一个侧面,运用运动角色扮演、绘画展示、材料收集事实展现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全面反映如今国际社会的现状和世界呼唤和平的趋势和潮流。
(三)实践性活动化作业
实践性的活动作业,要求学生走出课本,亲身体验和感受,经过实践活动提升对社会对品德的认知,深化内心道德的感受。这种类型作业形式多样,教师应该依据不同教材主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业的完成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进行《你我同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设计这类实践性活动作业,比如让学生在课间对同学之间的相处进行观察,在课后运用不同的媒介(电话、短信、邮件、互联网等)与同学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就观察到的现象和沟通交流的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人与人相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展示式活动化作业
展览式活动化作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创造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有效完成作业的热情,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出来,为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
例如,在完成《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为垃圾找个家”的主题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以“家庭中的垃圾废品”为原料,进行创意品的设计和制作,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制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绿色”作品的展示,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选出“最具创意奖”、“最佳制作”等,在增加学生环保意识之余,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有效合作和互动。
[参 考 文 献]
[1]唐松.小学品德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几项原则[J].教书育人,2010(34).
[2]张宇文.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活动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2).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