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位态的几个关键点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切切实实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和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更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 文艺精品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后,这一理论已被各国政府和政要广泛接受。最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着重提出:“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这表明,党中央对国家实力的理解更加清晰到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理解更加全面,对成为全球大国的理解更为准确。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时代的历史机遇(中国的全面崛起)和全球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迫使我们必须深刻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文化的、柔性的、和平的方式诠释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以中国精神的感召力获得世界的理解和认可,以对世界共同价值的追求和传播来获得普遍的文化认同,实现以德服人、以文化人的诉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的灵魂
  在全球化竞争舞台上,有了灵魂附体和护佑,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够强身健体。在全球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沉的软实力,为此我们要在全球化舞台上勇于亮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证明,我国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成功的,对此我们要充满自信,更要有能力在全球化博弈的舞台上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以软实力的提升来支撑全球大国的成长,在全球化舞台上积极塑造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使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建构和闪亮起来,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文化强国。
  首先,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其次,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最后,还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文化产业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国际经验表明,软实力建设的重心在于一个国家和民族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在当今时代主要表现为内容产品的输出及其文化贸易份额比重的提高,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文化产业的方式实现的。文化的竞争力主要依托文化产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依靠代表一个国家文化品位和精神高度的文化精品去占领国际市场,在主流社会和主流消费群体中得到积极传播。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满足国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又是增强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21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以其文化实力占据了全球文化市场的制高点(同时也是全球文化价值传播的制高点)。事实上,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正引领国际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文化思潮的流动,占据了国际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重要而有利的位置。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领域的扩张和反扩张、渗透和反渗透作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内容之一,大多是经由文化产业来实现的。可以说,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重组,各种力量博弈的一条中轴线。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是文化的别称,文化产业之间的博弈其实是整个国家文化发展体系的竞争,是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和版权的竞争,是作品的精神感召力和所传播的价值观的竞争,是文化精品之间的竞争。
  因而,我们要在一种深刻性上,特别是在一种文明观和国家战略层面理解发展文化产业的价值。首先,要在经济建设视野中定位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从思想文化宣传的小圈子进入到经济发展大循环,充分发挥文化的溢出效应,促进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深度融合。其次,要在“文化强国”积极引领文明跃升的视野中定位文化产业发展,从文化资源大国迈入文化产业强国,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价值观建构和传播的文化命题。作为当代文化发展建设的主导方式、手段和路径,要使文化产业成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弘扬的重要载体。
  创造文化精品,参与世界文明互鉴
  今天,文化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提质增效的历史阶段,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审美品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这不仅见之于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更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事实上,对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最好的阐释方式就是文化精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情召唤广大艺术家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论是道路、精神还是力量,它的连接纽带都是文化,特别是作为文化核心部分的文艺作品。正是在文艺作品的记录、展示、传播、教化和传承,以及国家形象建构中,成全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需要通过文艺作品来滋养和蕴育,需要经由文艺作品和文化经典来传承,这种精神的凝聚和文化的拱卫才能托起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高地。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表征。随着全球文化竞争的加剧,我们看到文化精品不仅是思想创造的高位,更占据着价值传播的制高点,处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的价值链高端,从而主导整个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布局。
  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哪一种文明来引领人类向更高层次的文明跃升,不仅关乎文明发展的话语权,更关乎主导文明进程的民族文化的全球位态,从而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格局重组。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它满足的是一个时代民众审美与哲理性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艺的最高水平,是一个民族能够在世界文艺舞台竞技的能力。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有文艺精品参与世界文明的互鉴,有为世界文明提升做贡献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跟在后面“借光”,更不是依附于强势文化后面充当“爬虫”。这样的文化软实力才能从根本上支撑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
  在文化创新中提高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当前的世界大势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提升,不仅急切地需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突破,更需要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为全球治理体系重构贡献智慧和处世之道。这愈加警醒我们,要在发展中实现文化创新,在文化交流和价值共享中增强文化的自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及文明发展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尤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影响力、竞争力就更为迫切。
  在全球文化格局重组中,西方文化及文明,在当今及看得见的未来,仍然是相当强大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化与文明怎样在“文明互鉴”的现代视野中借鉴、吸取、消化西方文明和文化中积极、健康部分的同时,保存自身文明和文化的精华,不受西方文化中负面价值观的侵蚀,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并应把这种研究提升到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高度。应该说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文化有自觉的体认和适当定位,在切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给中国文化以现代诠释,在世界文化格局重组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以实实在在的软力量支撑中国成为全球大国。
  在凸显文化价值,张扬文化作为综合国力中的“软力量”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文化发展和强大的根基是经济、军事、科技这些“硬力量”。应当从未来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省意识,充分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理论学术资源,更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思想和价值传播资源。作为中国软实力的底蕴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力量,我们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积极阐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在全球化舞台上提升中华文化的位态,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主导文化中的一元。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其他文献
【摘要】独立学院具有同等于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但也存在“客观环境不如意、工作队伍力量弱、机制设置不合理、工作对象特殊性”的困难。新时期,作为独立学院之一的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把握时代要求,努力实践,探索出一条“五位一体”学生党建工作路径。  【关键词】内涵与要求 困难与对策 实践探索 经验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随着独立学院的
期刊
【摘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特征的跨国贸易“自由”形态新格局、新模式、新常态,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自由贸易区”,是新时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代表的“自由贸易”新常态,不仅对传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突破意义,而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与提升。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对“自由贸易”跨入新格局、步入新常
期刊
【摘要】 西方的“价值战”是为资本权力全球化的利益需要而建构起来的一套价值体系。以价值而判断敌友,让西方国家彻底陷于敌我不分的困局之中,陷于恶性循环之中。西方人不会自动停止其“价值战”战略,但这一战略将会伴随着其实力的下降和对世界造成的破坏性而失去战略意义并贻害西方自己。  【关键词】意识形态 “价值战” 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IS组织血洗巴黎惨剧发生之后,全
期刊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当今世界格局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大国实力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批新兴大国快速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强劲。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换时期,中国应积极谋求在全球的方位,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夯实大国基础,谋划大国战略,重塑大国形象。  中国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最引人瞩目的靓丽风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功摆脱了大而不强、贫穷落后的面貌,跃升为世界
期刊
【摘要】弗兰尼茨基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基点,发现、重建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社会批判的人道主义基础。他认为异化范畴恰当确切地反映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哲学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所有其他前提都是从异化理论中引申出来的。  【关键词】弗兰尼茨基 异化 社会批判 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543 【文献标识码】A  弗兰尼茨基对异化范畴的理解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软硬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不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所倡导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价值观”等正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共鸣与赞同。古老的中华民族历经历史沧桑巨变,而今正行进在通向全球性大国的康庄大道上,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支撑有哪些?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又需要什么样的大国思维与战略?  
期刊
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民生工程,是正风肃纪工作的进一步延展和深化。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自觉担当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探索正风反腐的有效途径,用实际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权力就是责任 责任就要担当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达州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
期刊
渠县探寻解决“四风”和腐败问题新路径  2015年以来,达州市纪委坚持标本同治,在渠县探索建立民情大调查和乡镇廉政食堂制度,从源头上探索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新途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认可,凝聚了党心民心。  渠县以“察民情、化民怨、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情大调查”,荡除群众身边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第一,民情一线察访。机关干部每季度、村(社区)
期刊
重要发现  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前三项关键支撑  71.05%受访者认为“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是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标准;94.56%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性大国,中国、俄罗斯紧随其后  80.1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
期刊
【摘要】文章对重庆市开发新区中的铜梁、永川、潼南、璧山地区的部分农户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并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以及村委会的互联网信息意识十分薄弱,信息化设备缺乏,需加大农村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已有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需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推动农村信息化服务快速发展。  【关键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