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的“三字经”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容置疑,这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谈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感受。
  培养创新能力,贵在“导”字
  “导”,即把重心放在“启发思维”与“引导学习”上,要求教师要沉下心,钻进教材去。对教材了然于胸,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教师在课堂上有话说,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积累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某个知识点拓宽的过程,既要求厚度,又要求宽度。当这个“度”拿捏恰到好处,教师在引导学生创新时,才不会出现偏差。“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这是何等的美妙?
  例如: 将10、20、30、40、50、60这六个数分别填入○内,使得三角形每边上的三个数的和是100。怎么填?
  分析: 10 20 30 40 50 60=210,而三角形每边上的三个数之和是100,则是100×3=300
  即:300-210=90,根据图示可知多出的90,是三角形中三个角圆框内的数多加一次的和。现在只要将10、20、30、40、50、60这六个数进行任意的三个数组合,只要得出的和是90,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的三三组合有如下几组情况:
  (1)10 20 60=90 (2)10 30 50=90
  (3)20 30 40=90 (4)10 30 50=90
  显然,学生通过不断填数,在(1)(2)(3)种情形时,会屡屡出现“碰撞”的现象。比如,三角形三个角圆圈内的三个数在填入第(1)种情形时,“碰撞”的现象就会随之出现:在10与60那条边上的中间数填入30,学生初试成功,心里有可能窃喜。但后面两条边上中间数的填写,让学生焦头烂额。20与60那条边的中间数,自然是20。这时中间数20与顶角上的数20发生了“碰撞”,让学生不知所措。再看10与20那条边上的中间数的填法,那只能是70。70哪里来?整个题中就没出现这个数。
  此时,通过观察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圆圈内填入第四种情形(10 30 50=90)时,问题才得以解决。即:40 10 50=100 10 30 60=100 30 50 20=100
  答案正确的学生未必对解题思路有全面了解,或許只是侥幸“取胜”。而努力了半天也未试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更百思不得其解。对的学生不知所以然,错的学生如坠云里雾里,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哪?这个时候,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尤为重要了。
  不妨将上面的四种情形拿出来,跟学生们一起探讨。从教师的引导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这种创新思维的提升,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
  教师板书:
  (1)10 20 60=90 (2)10 30 50=90
  (3)20 30 40=90 (4)10 30 50=90
  为什么只有第四种情形,才符合题目的要求呢?
  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前三种情形,每组构成90的和的三个数字中,十位上的数都是奇偶混杂,而唯独第四种构成和是90的三个数字,十位上的数都是奇数。通过这道习题的练习,师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今后的类似填数题中,一旦出现屡屡“碰撞”的现象时,不妨从数字的奇偶性去考虑,去繁从简,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培养创新能力,贵在“异”字
  “异”,并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哗众取宠。“异”是因人而异,因学生的学情而异,适时地制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要活学活教,有时也要来点笨办法。取其“笨”而行之,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有效的选择。
  例如:判断题: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一定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 )
  在讲解这道题时,很多教师都运用被减数、减数、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去讲解。即:被减数=减数 差。
  依此而论: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就等于2个被减数,而减数与差的和就等于一个被减数。很显然,这道判断题的结果就会打上“√”号。
  教师如果一讲了之,缺少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的话,可以断言这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能听懂的学生最多占三成,还有70%的学生怎么办?学情决定教法,学情也是考量教师能力的试金石。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于学生掌握的方法去教学,这就是“异”。“异”是一种创新,但如果一种创新教学背离了大多数学生,还谈得上创新吗?
  教师帮助学生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题目中,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一个是减数与差的和,并没有说出具体的某一个数。既然这样,能不能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反过来加以佐证呢?
  教师示范:
  13-7=6
  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13 7 6=26
  减数与差的和:7 6=13
  而26正好是13的2倍,所以判断题的结果应该打上“√”号。
  思考过程中,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举出的例子不尽相同,但结果只有一个: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遇到类似的习题时,只要列举的具体例子与题目的要求相符,就要大胆尝试。但同时,教师鼓励脑子灵活的同学要想出比“笨”办法简单的办法来。一题多解更叫创新,一成不变是创新路上的绊脚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贵在“试”字
  “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是导演。一堂课学生“演”得好不好,关键是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敢于放手,敢于让学生去试。
  在教学翻杯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结果,而是静下心来,先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例如,6只杯口朝上的杯子,每次翻转4只杯子,翻转多少次后所有的杯子的杯口朝上?如果10只杯子呢?
  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8组,每组6人。每组安排一个学生翻转,一个学生记录每次翻转的结果,其他学生注意每次翻杯的情况。每只杯子用圆圈表示,黑色的代表杯口朝下,空白的代表杯口朝上。
  学生自己动手,将翻杯子的结果统计出来。
  第一种:6只杯口朝上的杯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二种:10只杯口朝上的杯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巴尔扎克说:“问号是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现在统计结果出来了,就差一个问题。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6只杯口朝上的杯子,每次翻转4只杯子,为什么只翻转3次后就杯口朝上了?而10只杯口朝上的杯子,只要5次就杯口朝上了?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其实,在试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做足了前戏,解决问题已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学生通过对两组答案的分析,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翻杯问题,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问题。6只杯子与每次翻4只中,6与4的最小公倍数不就是12吗?而12÷4不正好是3次吗?同理,10与4的最小公倍数是20,20÷4=5(次)。
  试想,如果教师一开始把结果告诉学生,谈何创新思维呢?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的过程。缺少了创新思维的过程,学生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吗?活学乐学,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时刻体会到创新的甜头。
  在课堂上,注重的不仅仅是解题的过程、公式的运用,而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师的真本领。为了练就这真本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总结,才能结出丰硕之果,才能让创新之花越开越美。
  (作者单位:黄石市阳新县韦源口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区域课堂教学是促进区域课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策略,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能推进区域的整体办学水平,焕发课堂活力,打造优质课堂。现以樊城区为例,进行探讨
“美女”这两个字用在张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近乎完美的体型得自10余年专业的舞蹈训练,清丽的脸庞更是摄影师追逐的焦点。可当与这个刚刚20岁出头的女孩子交谈的时候,我才发现
中华研修大学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主办。经国家教委同意,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具有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资格,培养博士、硕士研修生及本科,专科生的多层次,多学科的全日制
北京金美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人体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生物衰老基因机制,采用基因工程修饰及靶细胞克隆表达等尖端生物技术,并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胶原蛋白激活因子。
【正】 小儿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夏秋季节,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下面介绍小儿腹泻的民间饮食疗法数种,若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酌情选用,则收效更佳。 1.口服盐米汤
【正】 大多数的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常常会转移至骨骼,这样,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一般来讲,X线检查灵敏度较差,对转移性骨肿瘤往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并且寻求颈椎骨折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6—2009年收治的68例颈椎骨折患者,对每个患者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治疗,诸如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
三阴性乳腺癌分化差、侵袭性高、易转移、预后差,近年来临床研究缺乏突破。2019年12月10~14日举行的第42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报道了三阴性乳腺癌在化疗、免疫治
足底按摩原名区带疗法,是把身体划分为10条垂直区带,再将脚底划分为10条区带,又将身体横行划分为头部、胸部、腹部、臀部等水平线,再将脚底划分为头部、胸部、腹部、臀部等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