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视角下的风貌环境提升导则控制探讨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改善和提升城市风貌环境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风貌环境杂乱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现阶段城市风貌环境的普遍问题,并借鉴以往解决城市环境风貌问题的各种经验和教训,尝试从“城市双修”的角度出发,通过生态修复以及城市修补,总结归纳出通过导则控制来提升城市风貌环境的方法,并以庆阳市环境综合提升为例,分析导则控制的具体应用方法。
其他文献
从自主性内涵出发,抽象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两个关键要素——"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内生权威因具有"价值内嵌"、"关系内嵌"和"利益内嵌"等特征,能够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有效主体。在"还权赋能"的农地改革下,农地资本化已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基于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的组合形态、关联互动和演化谱系,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建构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以期深化对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理
传统手工业村落作为农耕时代乡土工业的重要见证,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重新引起关注;其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效应的双重特征,使得这类村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为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揭示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村落的演化特征:农耕时代,在宗族结构的血缘关系主导下,传统手工业村落的亲缘关系、生产组织、宗教信仰紧密联
郑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市设计教研室主任,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俊宴:郑老师您好,能否请您结合个人经历谈一谈,您是如何跟城市设计结缘?郑正:这个应该说很巧。1955年我考大学的时候,大家都更热衷于考医学、机械这些学科。我堂兄郑鹏是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的老师。他回乡探亲,我无意之中从他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非常漂亮的城市图片,很兴奋,发现城市竟能建得这么漂亮,
期刊
在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山地城市因其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征面临着生态系统衰退、人居环境恶化等危机。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保障区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性、可持续性,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梳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历程,借鉴欧美战略规划案例,结合山地绿色生态空间的特征,构建包括风险评估、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优先级评价、弹性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并以重庆市
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识别每日起始出行,比识别完整出行链更准确。起始出行与城市早高峰出行紧密相关,借助手机大数据,可追踪到交通拥堵问题源头区。本研究从起始出行时间、距离、方向、密度四个视角入手,分析上海市居民起始出行特征分布,总结不同的起始出行发生模式。短时间内高密度、远距离、集中方向起始出行的发生会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压力,是导致上海市早高峰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源头,其主要分布在外环线附近的大型居住社
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解读国家中心城市职能的基本内涵,选择评价要素,确定评价方法,构建基础职能、成长职能和目标职能三位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体系。评价要素包括维度层、领域层、指标层。维度层包括基础职能、成长职能和目标职能,反映城市的现状、建设过程和终极状态;领域层包括人文环境、绿色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力、集聚能力、交往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宜居水平9类,代表维度层的评价重点;指标层包括GDP、就业人口、专利数等39个指标,是用于实际评价和比较的代表性元素。
当前国土空间面临转型,给自然资源规划分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国土转变范式、规划经验和规划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珠海市发展为例,从中总结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架构的创建策略。
本文选取北京作为研究城市,对其城区遗存的旧厂房的改造展开研究.通过对具体办公空间的空间尺度、材料、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地考察的感受,总结分析了城区遗存的旧厂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城市建设成绩,规划的全方位引领使得新加坡跃升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的花园城市。本文系统性介绍了新加坡规划各发展阶段历程及不同阶段的体系概要和规划重点,并对现有规划体系和内容特点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总结了规划编制中“规划的部门协同、规划理念的坚持和落实、城市设计管理、规划信息传导、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对国内城市的反思和建议。
1.何谓"精神复兴"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对历史名楼的传承,强调藉此文化胜迹之存续,凝聚和彰显一方文化精神,壮丽一方山水人文格局,实现"凝人心""培文风""固神秀""壮观瞻"的人居目标,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精神复兴"为内核的历史名楼文化传承观。诚如明代大臣、南昌名士谢一夔在《重修滕王阁记》中所言,"是阁之登,实足以发舒诸君之精神,而兴其忧国忧民之美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