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用语言暴力摧毁孩子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世界是张白纸,当你恶语相向时,他会全盘吸收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因为表面的伤痕是可以看得见的,而内心的伤害是无形的。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01
  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中说,在种种社会规范约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从而选择一种更文明的暴力——语言暴力,用这种方式继续侵害他人。与身体上的暴力相比较,语言的暴力带来的伤害更加巨大。有专家指出,在中国68%的家长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而语言暴力,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伤痛。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发布過一则海报。第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30分的考试卷,整个人看上去比较胆小,神情紧张,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第二个孩子刚刚跟小伙伴们完成一场不错的足球比赛,身上的泥渍还在,因此惹怒了父母:“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第三个孩子手里捧着打碎的花瓶,无助地望着你,眼神空洞,像是随时等待父母的责骂。他的身上刻着的话是:“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海报上的这些话,不仅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
  被语言暴力伤害过的孩子,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在国外的一个超市里,儿子正在打游戏,父亲很生气儿子不务正业。随即对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并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柜台上。父亲万万没想到,儿子会在他转身的那一瞬间,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了扳机。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生前经历了什么,可能是无数次遭到父亲的鄙夷,可能是对自己的绝望,恰好就在那个节点上,父亲的话击破了其心理防线,正好旁边有最致命的武器。
  冷漠的语言就是一种暴力,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但是足够摧毁一个生命。
  02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孩子对父母说的任何话都信以为真。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这本书中说的:“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一些恶毒的话,长大后出现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是一个证明。谢勇导演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都在小时候遭受了父母猛烈的语言攻击,丢人、猪脑子、废物、你怎么不去死……这一个个扎人的字眼,将这些孩子推入无尽的黑暗中,最终酿成大错。一个12岁男孩,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明明不是他的错,母亲却经常骂他,让他去死,说自己是废物。也许父母从未想过这些话会推动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长们尤其要知道,所有的语言暴力,都没有起到一点教育作用。因为在本质上,父母只是高高在上地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
  生活中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导致孩子自杀的案例不在少数。2019年4月17日晚10时,一名17岁的孩子,在途径卢浦大桥时,与父母发生争执,孩子立马下车从桥上跳下去,鲜活的生命在5秒之内就没了。2017年1月27日,正好是大年三十,云南镇雄15岁的小孩,因忍不了父亲的咄咄逼人,选择服农药自杀。遗书里,写满了对父亲的恨意。2016年四川达州渠县的高三学生小斯,在刚结束高考的第三天,因被父亲辱骂,当天失踪。3天后在渠江发现其尸体。在自杀的前一晚,小斯曾在qq空间发表过十几条说说:“我想得到父母的爱,却永远得不到。”还有成都14岁女孩小盈,因回家太晚,被父母狂批,后来女孩从6楼纵身跳下。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自家的孩子可以随便打骂,其实孩子的心灵还没有那么强大,他们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羞辱和对人格的践踏。长时间的不平等对待,会让孩子走向两条路:一条是将仇恨向内发泄,自残或者自杀;一条是将仇恨向外,打人或者杀人。如果你爱孩子,那么请停止语言暴力吧,因为这是破坏孩子成长的头号杀手。
  03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每个父母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孩子。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他们会有不完美,更不可能完全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不要要求孩子必须完美,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把他当成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爱迪生在8岁的时候,就被学校赶了出来,因为老师觉得爱迪生是低能儿。而母亲并不这样觉得,对爱迪生说:“老师说你是低能儿,我不认同他的说法,你明天起,就不要到学校里去了。我今天在老师面前发过誓了,我会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我已立下决心,无论如何你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有没有这个信心呢?”爱迪生说:“妈妈,我愿意发誓,我一定会做一番大事业,使说我低能儿的老师听了寒心。”后来爱迪生成功了,提到母亲,他说:“特别感谢母亲为我跟老师辩护,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
  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导了,他们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世界上的。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成长,孩子舒服,你也幸福。
  《以弗所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污秽的语言,一句也不可出口。”孩子的世界是张白纸,当你恶语相向时,他会全盘吸收,并且把这种恶给到其他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相信,当你以温柔、爱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会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最少的伤害,最多的善意,最浓的自信,最充足的安全感。 请停止语言暴力,从现在开始。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笑一笑,隔膜少  “色难”是《论语·为政》中的一个词,涉及儒家核心概念之一的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是,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道。孔子说:“要做到和颜悦色最难。父亲有事情,孩子们帮着做;有好酒好肉,让父母先吃,这就算孝道吗?”  孔子对孝道的标准,在今天看来,真是有点高不可攀。能抢着帮父母做事,能把好酒好肉让给父母先吃,在今天的人看来,已经
能处下,方能居上  2个女儿小时候,总喜欢在爸爸汪曾祺脑袋上梳小辫,且乱揪一通,手上用多大劲也没个准,疼得汪曾祺直咧嘴,头也不禁躲来躲去。她们还不停地呵斥着:“别乱动!”不一会儿,女儿拉着满头扎着红色、绿色绸带的爸爸去照镜子,问:“好看吗?”汪曾祺总是充满慈爱地夸奖:“真漂亮!我们妞儿就是能干!”闹够了,2个女儿把兴趣转移到别处,汪曾祺想拆掉头上的花布,便认真地问:“可以拆掉吗?”小女儿说:“不行
每个天才都来自脚踏实地  2019年10月29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这次科学家峰会,邀请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会,包括4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奖项得主参加。00后的談方琳,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参会者中年龄最小的,被人们称为“世界最小科学家”。  15岁的谈方琳为何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峰会呢?这是因为,她破解了世界级
越是完善自己,越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贾桂强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问:“怎样才算对父母孝呢?”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就是要赡养父母,将来有好吃的要给父母。”贾老师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第一层次的。”  然后又提问:“有没有谁能说出第二层次的孝?”有位男同学说:“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让他们心情愉快。”这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贾老师说:“这就是孔子说的‘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对父母尽孝,不只是在物质上
日本的学校体育是在立法保障下进行并繁荣发展的,日本政府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指导纲要》,于2011年修订并实施了新的《体育基本法案》,关于健康教育的相关规定和说明随处可见。日本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采取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不但在运动实践中随时注意灌输健康意识,还专设体育理论方面的内容。  日本大学的体育课分为2种形式,除了平时的体育锻炼课,还有一种就是理论课。体育实践课主要考评学生对自
20世纪20年代,作家刘心武的父亲考上了一所大学,但因家境贫寒,他没有钱交学费,便想向父亲的一位老友借这笔学费。  刘父找到了父亲的那位老友家,向其诉说了自己家的处境。父亲的老友很同情他,但老友很忙,一边交谈一边接电话,所以刘父没有机会向他提借钱的事儿。后来,父亲的老友对他说:“我中午和朋友们有个饭局,你也一起去吧!”于是,刘父便出席了那次饭局。参加饭局的都是名流显贵,大家不断地交谈,刘父更没有机
发怒是人的本能,制怒是人的本事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广东禁烟。他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  林則徐接到圣旨,把公事一一料理停当后才回到私衙。他让夫人收拾行李,并叮嘱道:“把书房墙上的‘制怒’带上。”夫人不解地问:“老爷,比这贵重得多的东西
换一换,改一改,变一变,或许你就能成功  生活中,不论多么坚强的人都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它可以避免坚持的痛苦。可是,虽然这样做情有可原,成功者却从不轻易放弃,只有失败者才会这样做。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这样的时候他们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习惯?这里和你分享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理念,很可能让你的生活从此不同。  人为什么会想到放弃?放弃的理由只有一个:穷尽所有办法仍不奏效,束手无策。
无聊的时候会翻自己的朋友圈和空间,发现了2017年我发的动态:为什么要努力?18岁时不知道,20岁知道了。因为当你不努力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幻觉:只要我努力一下,分分钟打败那些平庸的人。而当你开始努力并坚持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再不努力,分分钟就要被别人打败了。当你努力到了一定程度,可能又会发现:好像已经拼到尽头了,但我确实不能超越他了,但,哪怕多接近他一点也是好的。久而久之,没努力的人以为随时可
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高中毕业后,浙江诸暨的郭红萍就选择了工作。最初她只是打算在中东做小商品生意,却没想到在工作单位凭借流利的英语和开朗热情的性格,成为正式员工。转正后,为了熟练掌握维修业务中接触到的大量英语术语,她在维修技师的帮助下,整理出30多页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表,每天强记恶补,不甘人后,上岗仅1个月,就能和客户自如对话。  为了和来自欧美、中东、亚洲等世界各地的客户沟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