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近年来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情况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于1996年底建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003号鉴定站)。从1997年起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实行“双证制”(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从1997年建站至2010年,每年鉴定合格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通过辽宁省校鉴定站培训的学员达5万人,拿到不同级别资格证书的有3.9万人次。其中,2008年鉴定合格人数4324人次,2009年4039人次,2010年11418人次。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在鉴定工作中,始终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效益和质量第一”的原则。由于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以质量促规模,以质量求发展,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农业部“全国优秀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及中央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二、在职业鉴定工作上一些突破性的工作
近几年,随着农广校毕业学员的减少,可鉴定学员的比例与前几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为此,我们积极开拓鉴定领域,通过报纸、电视台、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将培训和鉴定工作深入到了部队、企业、在职人员、高校以及各种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深入到部队
从2003年9月开始,鉴定站与沈阳军区联勤部农技推广站达成合作协议,一年4期,每期4个月培训来自东北地区各部队后勤部门的战士。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又将培训范围由东北地区扩大到沈阳战区。截至目前,沈阳军区的技术兵中已有1083人次获得了相应技术等级的资格证书。
2. 深入到企业
2005年5月份,鉴定站与辽宁省食用菌培训基地签属合作协议,共同进行菌类园艺工的培训和鉴定工作。2006至2007年,共有451人次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3. 深入到在职人员
2004年,鉴定站根据辽宁省农业厅辽农发〔2003〕25号文件《关于2003年全省农业系列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及时转发了省农业厅的文件,并号召各级分校抓住有利时机,与当地主管部门争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做好农业系统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2006年以来全省已有789人次农业系统在职人员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有力地推动了县、乡一级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
4. 深入到高校
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反映证书持有人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沈阳农业大学是辽宁省农广校鉴定站在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合作单位之一。自2005年合作以来,为该校培养了一大批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人才,获证后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实现了就业快、就业好的目标。2008年到2010年共有993人通过了考试,获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5. 深入政府的农业项目
2007年,以省农委名义下发了《关于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学员中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通知》(辽农〔2007〕122号),明确指出从2007年开始,在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学员中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各项目实施县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三是规范管理,确保质量。2008年新型农民已鉴定3169人次;2009年鉴定1674人次;2010年鉴定9760人次。
实践证明,由政府“买单”进行培训和鉴定是符合农村和农民现状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三、基本经验
1. 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做到“三个结合”、“五个统一”
要求每个县级分校至少建立一个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中专及中专后继续教育教学的实验实习相结合,利用其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开展鉴定工作;二是与各地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三是与高科技示范园区和优秀学员的试验园(场)结合。
在鉴定过程中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资格审查、统一提取试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评分作业、统一档案管理。
根据农业部和中央校的有关要求,我们在全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通知》(辽农广校字〔2005〕31号),进一步规范了鉴定工作程序,要求各级校在鉴定中进一步增强鉴定工作的质量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是鉴定工作队伍的主体,是组织实施鉴定的一线人员,是鉴定活动的主导因素,其鉴定行为直接决定着鉴定质量。因此提高考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加强对考评人员的管理,对于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考评员队伍建设上,我们特别注重对各级分校校长的考评员资格培训,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各级分校校长要首先成为考评员,学会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学校校长、考评员及技能鉴定管理者融为一身”。每年我们都号召市、县校校长、负责鉴定工作的老师积极参加农业部和中央校组织的考评员培训班,据统计全省已有考评员104人,质量督导员16人。建立了一支办事公道、作风过硬、熟悉政策、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考评员队伍,基本上满足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
3. 加强督导,完善监督机制
为保证鉴定的公平性和高质量,各市、县级分校都成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鉴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鉴定过程中聘请质量督导员参加考评工作,这种做法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质量保证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鉴定条件与鉴定工作数量和质量不匹配
农广校多年来以农民培训和业余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业,主要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各市、县分校及教学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为此,他们在培训和鉴定时多是通过租用其他学校的实验室、教室来开展鉴定工作,费用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鉴定质量的提高。
2. 试题库陈旧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省校鉴定使用的试题都是从国家试题库中提取的。因试题库十几年来基本没变,在鉴定时就出现了试卷内容重复、陈旧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我们都要把鉴定试题中的一部分试题进行调整,上报中央校,经批复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如果农业部能够建立鉴定试题库,可以随时“组装”试卷,就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试卷水准。
3. 新工种的试题库组建缓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工种不断出现。如我们的农产品经纪人,这项工作开展已经有3年了,但国家试题库还没有建立很完善。目前,我们鉴定使用的试题是经农业部批准的自己出的试题,而且只能鉴定初级工种。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按照“结合项目促规模,规范管理促质量”的思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每年全省鉴定人数达到1万人。
一是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职业技能鉴定与“阳光工程”、设施农业培训、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结合的覆盖面,加强与社会企业、农业职业院校、部队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合作,拓宽鉴定渠道,扩大鉴定规模。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实施好“全国农业高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三是实施“金蓝领”计划,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全年鉴定高级工500人以上。
四是在农广校学员中做好“双证制”推广工作,符合鉴定条件的全日制受助学员鉴定率要达到100%。
五是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管理制度,制定职业技术鉴定考核标准,开展考评员和督导队伍的培训,加强鉴定档案的管理,规范鉴定程序,保证鉴定质量。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于1996年底建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003号鉴定站)。从1997年起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实行“双证制”(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从1997年建站至2010年,每年鉴定合格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通过辽宁省校鉴定站培训的学员达5万人,拿到不同级别资格证书的有3.9万人次。其中,2008年鉴定合格人数4324人次,2009年4039人次,2010年11418人次。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在鉴定工作中,始终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效益和质量第一”的原则。由于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以质量促规模,以质量求发展,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农业部“全国优秀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及中央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二、在职业鉴定工作上一些突破性的工作
近几年,随着农广校毕业学员的减少,可鉴定学员的比例与前几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为此,我们积极开拓鉴定领域,通过报纸、电视台、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将培训和鉴定工作深入到了部队、企业、在职人员、高校以及各种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深入到部队
从2003年9月开始,鉴定站与沈阳军区联勤部农技推广站达成合作协议,一年4期,每期4个月培训来自东北地区各部队后勤部门的战士。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又将培训范围由东北地区扩大到沈阳战区。截至目前,沈阳军区的技术兵中已有1083人次获得了相应技术等级的资格证书。
2. 深入到企业
2005年5月份,鉴定站与辽宁省食用菌培训基地签属合作协议,共同进行菌类园艺工的培训和鉴定工作。2006至2007年,共有451人次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3. 深入到在职人员
2004年,鉴定站根据辽宁省农业厅辽农发〔2003〕25号文件《关于2003年全省农业系列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及时转发了省农业厅的文件,并号召各级分校抓住有利时机,与当地主管部门争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做好农业系统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2006年以来全省已有789人次农业系统在职人员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有力地推动了县、乡一级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
4. 深入到高校
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反映证书持有人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沈阳农业大学是辽宁省农广校鉴定站在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合作单位之一。自2005年合作以来,为该校培养了一大批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人才,获证后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实现了就业快、就业好的目标。2008年到2010年共有993人通过了考试,获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5. 深入政府的农业项目
2007年,以省农委名义下发了《关于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学员中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通知》(辽农〔2007〕122号),明确指出从2007年开始,在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学员中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各项目实施县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三是规范管理,确保质量。2008年新型农民已鉴定3169人次;2009年鉴定1674人次;2010年鉴定9760人次。
实践证明,由政府“买单”进行培训和鉴定是符合农村和农民现状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三、基本经验
1. 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做到“三个结合”、“五个统一”
要求每个县级分校至少建立一个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中专及中专后继续教育教学的实验实习相结合,利用其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开展鉴定工作;二是与各地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三是与高科技示范园区和优秀学员的试验园(场)结合。
在鉴定过程中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资格审查、统一提取试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评分作业、统一档案管理。
根据农业部和中央校的有关要求,我们在全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通知》(辽农广校字〔2005〕31号),进一步规范了鉴定工作程序,要求各级校在鉴定中进一步增强鉴定工作的质量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是鉴定工作队伍的主体,是组织实施鉴定的一线人员,是鉴定活动的主导因素,其鉴定行为直接决定着鉴定质量。因此提高考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加强对考评人员的管理,对于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考评员队伍建设上,我们特别注重对各级分校校长的考评员资格培训,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各级分校校长要首先成为考评员,学会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学校校长、考评员及技能鉴定管理者融为一身”。每年我们都号召市、县校校长、负责鉴定工作的老师积极参加农业部和中央校组织的考评员培训班,据统计全省已有考评员104人,质量督导员16人。建立了一支办事公道、作风过硬、熟悉政策、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考评员队伍,基本上满足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
3. 加强督导,完善监督机制
为保证鉴定的公平性和高质量,各市、县级分校都成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鉴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鉴定过程中聘请质量督导员参加考评工作,这种做法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质量保证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鉴定条件与鉴定工作数量和质量不匹配
农广校多年来以农民培训和业余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业,主要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各市、县分校及教学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为此,他们在培训和鉴定时多是通过租用其他学校的实验室、教室来开展鉴定工作,费用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鉴定质量的提高。
2. 试题库陈旧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省校鉴定使用的试题都是从国家试题库中提取的。因试题库十几年来基本没变,在鉴定时就出现了试卷内容重复、陈旧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我们都要把鉴定试题中的一部分试题进行调整,上报中央校,经批复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如果农业部能够建立鉴定试题库,可以随时“组装”试卷,就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试卷水准。
3. 新工种的试题库组建缓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工种不断出现。如我们的农产品经纪人,这项工作开展已经有3年了,但国家试题库还没有建立很完善。目前,我们鉴定使用的试题是经农业部批准的自己出的试题,而且只能鉴定初级工种。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按照“结合项目促规模,规范管理促质量”的思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每年全省鉴定人数达到1万人。
一是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职业技能鉴定与“阳光工程”、设施农业培训、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结合的覆盖面,加强与社会企业、农业职业院校、部队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合作,拓宽鉴定渠道,扩大鉴定规模。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实施好“全国农业高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三是实施“金蓝领”计划,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全年鉴定高级工500人以上。
四是在农广校学员中做好“双证制”推广工作,符合鉴定条件的全日制受助学员鉴定率要达到100%。
五是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管理制度,制定职业技术鉴定考核标准,开展考评员和督导队伍的培训,加强鉴定档案的管理,规范鉴定程序,保证鉴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