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推广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和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着重研究了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在两者结合应用的可行性得到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管理体制中推广的具体做法,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质量管理原则
  高校管理体制推广
  中图分类号:G311
  
  1 引言
  
  ISO9000:2000标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制订的。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指明了在当今的环境下组织若想获得生存、发展,其价值取向应该放在顾客、相关方的要求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上;利益需要合理分配和共享;组织内外需要加强合作和理解;强调领导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关键的;强调学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在所有的活动中都应该融入以顾客、相关方、法律法规要求为导向的理念,为应对发展需要持续改进等。它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了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经济性、通用性和社会性,已经被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或等效采用为国家标准,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管理领域。
  近年来高校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GJB9001A-2001的标准要求,纷纷建立了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国内有47家高校通过了国军标认证注册,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共发出质量管理体系(军民)有效注册证书71张。这一方面满足了高校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项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和质量。现阶段在高校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一定难度,但可以借鉴质量管理原则,逐步完善高校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而对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2 高校的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浅析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是依据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制定的,虽然是有关产品的质量管理,但实质上涉及到生产产品单位管理体制的转变。高校的管理体制,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为权力在管理的各阶层和高校内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配置,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即权力结构。从横向权力结构的角度看,高校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政治权力和民主权力。高校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校、院、系三级,三者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维持着高校的日常运作。根据高校的规模和类型的不同,行政权力在三者间的分配结果也不同。学术权力,更确切地讲,它属于一种权威,不同于制度化的权力,权威意味着自愿的依存。学术权力作用的发挥程度,与高校类型密切相关。政治权力从学校层面讲主要是党委领导权,从学院层面讲主要是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民主权力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高校管理与监督的权力,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职能和属性决定了学术权力是各项权力的基础,各项权力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应是在保证和充分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行使的。
  目前,我国高校的组织架构大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党委系统,包括校党委会、党委常委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其他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等),下设学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团委、工会、纪检委等部门。二是行政系统,包括校务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以及各种专门委员会,主要职能机构有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科技处、社科处、科技开发处、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国际合作处、招生办、就业中心、保卫处、基建处、离退休工作处、审计室等部门。在纵向管理上,按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院(或中心、系)。一般高校还含有数量不等的直属机构及附属机构。三是学术系统,主要是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3 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质量隐患
  
  在ISO9001标准要求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也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要求”指的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按照质量定义,高校的质量可以理解为高校运行的状况能否满足国家、社会对其的需求或期望。目前高校的组织架构和与此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是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经验的结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这种组织架构及管理运行机制显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给高校质量的保障带来了如下隐患。
  (1)在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多年来延续了不断修补的惯性,缺乏整体设计,没有专门部门通盘考评学校的整体管理系统的组织、策划和权责关系以及编制、统一和规范相关管理文件,导致校管理层和职能部门之间、学校和学院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尤其是校内各部门和单位之间接口职责模糊,被管理者徘徊在几个部门之间而问题不被人过问的事情仍有发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被内部人员诟病,被顾客和相关方质疑。
  (2)校领导更多关注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成果,常常忽略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大批科研人员兼职管理人员,既牵扯了他们的科研精力,同时也对学校管理工作不利招聘、培训和职称评定时忽略同步关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对前者的倾向性过重,管理人员工作重点向非日常工作倾斜,在软课题研究、提升学历、发表论文方面花费过多精力,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和改进。
  (3)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不够且缺乏系统指导,供管理输出的文件模板缺少或欠规范由于管理人员对制度的理解和认知的差异,制度贯彻执行的松紧有别,影响了决策的制定并导致了管理口径不一,给被管理者和顾客造成了困扰和不便,甚至发生有些决策未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做出。
  (4)当有管理问题发生时,缺乏管理流程的记录,对责任人的追溯缺乏有效证据,不利于吸取教训和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单个部门或全校的管理水平、制度贯彻情况、职责履行情况缺乏数据的收集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主要依赖定性评价的结果,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4 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管理体制中推广的可行性
  
  4.1 服务理念一致
  首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高校教学、行政的社会服务理念是一致的。在当今社会,随着高校社会责任的强化,顾客关注的重点已从高校对人才和科研成果的产出扩大到高校组织产出的整个过程,如发展的规划,政策的导向,内部管理的改进,和谐环境的建设等;同时关注高校的不只是直接的顾客如学生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还有其他相关方顾客如社会、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作单位、内部教职工等等。“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是识别顾客的要求,以前瞻性的眼光满足顾客的要求。研究“顾客的需求”实际上变成追求如何进行各方利益的综合权衡达到最佳化。
  4.2 运行机制相近
  “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强调了管理层的介入,强调最 高管理者(校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发挥中间管理层的积极作用,调动全员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与高校的运行机制是相近的。高校需要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采用系统和透明的管理方式,即不仅要科学地理解和运用好八项原则,还要有利于全员参与。领导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变革时期重于领导,在稳定时期更看重管理。有效的管理与有效的领导相结合,可以打造更加有序的运行机制,有助于组织的未来发展。
  4.3 工作流程相似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要求对每项工作都建立起规范的作业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强调按秩序分类管理。高校的行政管理也是通过构建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到岗、事结合,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目标,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各环节相互协作。因此,原则符合高校的工作流程。
  4.4 管理方式相同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要求建立的管理方式,应以标准化文件形式予以确立,以记录文字作为检查、验证、追溯的依据,与高校重视文件化管理的方式相同。
  4.5 管理目标、合作宗旨相吻合
  “持续改进”要求最高管理者要领导、管理一个组织,其不仅对组织的目前负责也需要对组织的未来负责,更需要通过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为组织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未来实施有效的变革和创新打下基础。“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要求组织识别和选择合适的供方,培育互利的合作关系,取得供方的理解和支持,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与高校的管理目标、合作宗旨亦是相吻合的。
  综上所述,质量原则是可以被引入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教学管理,质量管理都应当成为各项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由质量管理原则引申出的各项要求,如按程序办事,规范工作流程,工作要有目标,要有设计,要有总结和反馈,还要有改进等等,对高校而言都是急迫需要的。
  
  5 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推广
  
  质量管理原则运用和推广于高校管理体制的质量改进,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服务过程的控制
  一件件具体的工作构成了一个行政部门的服务工作,一个个具体的过程构成了一个行政部门的服务过程,行政服务的质量是建立在这些具体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的,只要抓住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过程的质量,就能确保整个工作的质量。也就是说,过程控制重在过程管理,做法是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目的是为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强调过程管理的出发点是防患于未然。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的持续改进、强调过程控制和预防措施,而不是事后补救。
  就一项具体工作、一个具体过程而言,只有明确了工作及其过程的目的、主体、程序、规则、接口,才能使工作的操作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每项工作目标合理、责任明确、程序规范,才能保证工作之间无缝对接,确保工作的质量。
  5.2 管理职责的落实
  校领导应充分重视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在校内设立专门部门和人员讨论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在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可考虑加强体系内人员力量,将学校管理改进与体系建设相结合起来)。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学校、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予以逐步完善,同时应明确各部门工作的方针与目标,统一全员的服务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使部门的各项工作处于有效的“受控”与“持续改进”状态,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行政服务。对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出明确规定,并将其融入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中,实现工作方法由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保证管理工作不因体制的变化、时间的变迁、领导的变更和工作人员的更替而受到影响。
  推行群体决策制度也利于管理职责的落实。决策作为高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在高校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决策机制要强调全员参与性,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减少盲目性和主观性,增强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和制度贯彻的实效性。
  5.3 资源需求的供给
  资源是服务的基础,优质服务必须有优质的资源保证,包括优质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工作环境。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评价机制建设
  高校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科学地促进部门成员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专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建设,鼓励将专业技术技能运用到自身管理理论的深入与部门制度建设中去。学校一方面应鼓励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思考,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学习转化为创造性活动,自觉投身学校的发展,凭借工作表现,让个体价值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学校要致力于完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和工作业绩激励政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一定的学历、文化素质的要求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绝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而不看重实际专业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
  (2)要为每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3)要重视和谐的工作环境建设。在管理体制方面,要致力于为广大教职工们创造一个宽松有序而不压抑的工作环境,让各部门成员以愉悦的心情投入自己的工作。
  5.4 管理质量的改进
  (1)职责不能止于一项工作的结束,持续改进也应该是职责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成为每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各行政部门应该把改进教育、科研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作为一项基本的部门职责。各管理人员都应有持续改进的愿望和动力,最终使持续改进成为自觉行为,不重复出现同一错误应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和工作目标。
  (2)应对教育、科研测量所得到的质量数据进行评价,确定教育、科研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为进行科研决策、确定改进方向、提供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对高校而言,教育成果、科研成果、办学条件、科研过程质量、政策和管理制度应列为此类评价的主要对象。
  (3)质量改进的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贯彻。高校应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依据学校的发展,对规章制度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将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逐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5.5 自评估机制的建立
  高校自评估则表现为内部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自觉行动。自评估是一种自我体验、自我审视的过程,因此所做出的事实判断最具客观性,得出的结论也最具真实性,高校只有在自评估中才有可能自主设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估方式和指标体系,并依据本校的特色发展思路对工作的改进做出个性化设计。高校自评估机制的运行既看结果,也看过程,使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且更注重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高校可适度吸纳校外智力资源进入评估主体,邀请外校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者,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本校的评估。
  
  6 结语
  
  近年来,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可谓是在高校的“小范围内”引入了质量管理的理念,造成了一小部分科研管理机制的转变,顺应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转变之痛,在冥思“因何而痛”的时候,却也领悟到了转变之后的“升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精辟的总结,放之四海而皆准,若为当今高校所用,必将有所增益。但仍需认识到这八项管理原则在管理体系中运用的有效性取决于组织的素质和文化背景,特别是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当今,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成为主流,新的竞争规则和道德观念的产生,价值观念的成熟,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对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而言,必须善于自察并提早做准备,把质量管理原则贯彻于管理体制中,不断优化管理过程和系统,提高过程和系统应对变化的能力,提倡学习和开放式的思维,实现管理的有效创新。
其他文献
奥巴马政府计划兴建由15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的“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这是美国政府重振国内先进制造业的一项重大举措。2013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报告,描绘了整个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初步设计方案和主要特色,以指导相关建设工作。  一、美国建立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的背景  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举足轻重,既支撑创新,又攸关国家安全。制造业是美国的经济支柱。2011年,美国制造业创造GDP达1
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是有待开发和利用的宝藏。提高民族医药的创新能力,可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尤其是对于发展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卫生保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于民族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十一五”重大科研专项中就设有民族医药专项,同时正在编制的“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医药发展的基本思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医药事业长期处于譬如研究机构规模普遍
1950年,被人们广泛尊称为人工器官之父的科尔夫博士发明了人工肾脏,后来改良为现在的透析机,挽救了数百万因肾脏衰竭而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生命。  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的今天,血透延续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通过血透机,将患者的血液引出来,再用机器把血液输送到特制的“人工肾”(即透析器),在此处将血液进行“清洗”,把血液内的毒素和过量的水分清除,最后把血液输回患者体内。如此周而复始,以发挥“人工肾”的治疗作用
摘要:CRM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战略及软件系统,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全新动力,并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核心竞争力的全新打造。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来拉动组织变革;要重塑有利于CRM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CRM 组织再造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电子
人们常常用各种诗词来赞叹松树的挺拔和坚实,也用“松寒不改容”来比喻人的坚毅品格。但可知道,松树也会生病,也会遭遇病虫害的侵袭?事实上,这一问题也是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叶建仁教授所关心和研究的科研课题。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对松树的病虫害防治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也为我国林业发展和环境维护做出了诸多贡献。  
摘要:地方高校在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时,不能一味死板硬套事业单位有关的招聘程序,应结合高校招聘工作特点,优化师资人才引进程序。本文在简要分析地方高校师资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S省某高校师资人才招聘工作实践,运用工业工程(IE)的程序分析法技术对高校人才引进程序进行了优化和再设计,实现了人才引进程序规范性和实用性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地方高校;师资人才;引进程序优化;工业工程  中图
摘 要: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突显出的解释-功能性;其三,立足更为广泛的文化视角进而生发出的批判-哲学性。由此可见,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体系,马尔库什旨在建构一种“思想-日常生活-文化”
摘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使命,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济南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上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当前济南市城镇化增速滞缓、集约发展水平低、小城镇建设较弱、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
摘要:当前,山东省太阳能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进一步明确太阳能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的方针,采取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标准先行、示范带动、品牌培育等措施,规范和开拓太阳能产业市场,逐步实现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自主化、市场规范化、产业聚集化,推动太阳能产业实现新突破,努力将山东打造成为太阳能产业强省。  关键词:低碳经济 太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而经济型酒店因为即经济又实惠的原因更受大众的青睐,所以在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速度最快。但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盲目的竞争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近年来消费者非常重视环保,倾向于绿色酒店,倡导绿色消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强烈,对于我国经济型酒店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发展成为绿色酒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