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备课”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所做的规划,即在课前应对教具、教法、教学思路、教学步骤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完整的计划。但是课堂教学又具有很强的动态的、即时的“生成性”特点,它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和个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的变换之中,因此实际的课堂教学,教师并不能在设计时全部加以预测和规划,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随时针对随机的学情环境实时的、灵活的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纵观多年来的传统备课不难发现,我们过于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获取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上,忽略了如何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种教学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知识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与新课改的“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的理念相违背,为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备课”,除应发扬传统备课的优点外,更应突出以下三点:1 精心编写预习学案
  高效课堂要求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作业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预习,课后变成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授课之前让学生先阅读、感知或动手操作要学内容,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发现,预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要想把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关键是设计好预习学案,因为预习学案直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做什么,把什么活动进行前置,这就是预习学案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前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出高效的实用的预习学案,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主动去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确定重点、难点、疑点,真正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必修一《摩擦力》时设计如下的预习学案:1.1 预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动摩擦力的方向。(2)会用f=u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懂摩擦因数大小的因素。(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1.2 预习自测(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2)压力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举例说明。(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吗?(5)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6)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7)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吗?2 层次化的有效问题设计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但高中物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把握知识的内涵、区别和联系,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必会产生思维障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的提问,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提问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领会知识、理解知识,还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因此,有效的提问一定要有层次性,才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化和最优化。如在学习《互感与自感》这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的问题:
  教师给出电路甲后,设计问题1:当接通电路时,小灯泡发光有无延迟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当电路接通时,由于自感现象,小灯泡发光应该有延迟现象。
  实验验证:并未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问题2: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是感官的分辨能力不够)
  问题3:如何设计新的电路进行验证?(推出乙图)
  用乙图演示:当电键接通时,串有电感线圈的小灯泡比串有普通变阻器的小灯泡点亮略有延迟,说明理论分析成立。
  问题4:在乙图中电键切断时小灯泡将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小灯泡还要发光一段时间。)
  问题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分析:切断电键时,由于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电流不会立即减小到零,即电键切断后,在“电感线圈——两只灯泡——变阻器”构成的回路中维持一段时间的电流,小灯泡还要发光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未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问题6: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初始电流相等,持续时间无感觉)
  问题7:如何设计新的电路进行验证?(推出丙图)
  用丙图演示:电键切断时,小灯泡发出瞬间强光。
  问题8:为什么会发出瞬间强光?
  理论分析:当电路达到稳定时,由于线圈的电阻比较小,流过的电流比灯泡上的电流大得多,在开关切断的一瞬间,线圈的电流在回路存在的前提下不能突变,因此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立即反向并增大,使小灯泡发出瞬间强光。
  问题9:上述分析是否完全正确呢?如何验证呢?
  教师给出丁图并进行演示:当电键接通后灯泡1发光,电键断开瞬间灯泡2发出瞬间强光,理论分析成立。
  本教法采用积木式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电路的各部分是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组合而成的,实验电路的结构及演示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展示得非常清楚。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或推论的方法,这样的实验设计,向学生展示了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创造适宜的条件,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个“动态”过程。第三,巧妙的应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3 精妙的演示实验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国际学习科学领域中有这样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许国梁教授也曾经说过“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清楚”。演示实验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正确的表象,从而认识现象的关键特征。如在学习《电阻》这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的实验:
  学生活动:连接一个测小灯泡电流的简单电路,同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教师活动:拆下一根导线,分别用外形(长度、横截面积)完全相同的军用电话线里的细钢丝和同样光亮的电炉丝接上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学生十分惊奇:两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其导电本领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种做法达到了“设疑引思”的功效。)
  学生活动:分别把三种导线顺次接入刚才的电路中,学生发现,把铜丝接入电路后,小灯泡亮度与电流表示数无变化;把康铜线接入电路后,小灯泡亮度几乎不变,但电流表示数略有减小;当把镍铬合金导线接入电路后,小灯泡明显变暗,电流表示数显著减小。
  这样自然地引入了“电阻”这个概念,实验从定性(灯的明暗)和定量(电流表的示数大小)两个角度展示了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使学生既能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又能注重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上述过程不仅体现在认知功能上,还表现在情意功能上(中间教师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下面的操作中保持学习兴趣,做到了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协同。
  总之,只有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好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把评价列入其中,才能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当前所面临的紧要任务,只有变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1 后进生的种类及其特点  做为
期刊
【摘要】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正在不断推进,但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利的因素与环节,我们应该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总结,切实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教育;因素  当前,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发展基础教育,已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但是,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不同
期刊
学校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德育渗透各科教学之中。  1 各科教学中,不能忽略品德教育  各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就可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就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和爱美的情操。这表明语文具有鲜明的思维性,语文教学要把工具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
期刊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差生的转化。怎么才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陶行知 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差生,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社会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颇倾向,严重干扰了教师对学生的
期刊
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农村小学安全工作涉及亿万家庭,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尤其是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更为突出,周边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众多等使得安全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在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艰巨性是无法想象的。农村小学生对外界的认识少、对基本的安全常识极度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广大的农村地区应如
期刊
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于4月在开县进修校落下了帷幕。学习内容丰富,我们聆听了很多专家讲座,观摩优秀教师讲课,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评课,最后进行了考试。回味这些天来的点点滴滴,学习如同一泓泓清泉,将我日渐消极怠慢的思想涤荡;学习又如同一根根火柴,将我埋在心中的教学热情点燃。我的教学思想、教师道德观念、教学方法都在每一次的学习中得到了洗礼。  1 获得了更多为人师的力量  在大屏幕上观看了特级教师的优秀事迹后,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 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期刊
【摘要】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心理、思维方式诸方面比较趋于定型化,并且外显为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是心智模式改变着我们的心态。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还与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密切相关。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往往是学习进程中的障碍。所以,发现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并予以改善,对提高学习效率极为重要。在我们日常的历史与社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当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为适应时代潮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而显得特别重要,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一种教育。  人的素质是主体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是未来综合国力的核心,人的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综合作用,特别是后天的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自身的努力,是素质积累发展的条件。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素质的基础性质,决
期刊
当前,初级中学普遍存在作文教学课时不足,作文教学尚无令人信服的理论体系,也无具体教材可依的教学现状。不少语文教师都在试图通过日记练笔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日记教学,如何通过日记教学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语文水平的舣效提升,成为我们探究的话题。  不可否认,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作文教学曾呈现山大面积的“无序”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原因无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人多数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