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读语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y3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中一种重要的基础能力。为培养小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能力,作者总结了教学经验,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搭建训练平台等方面入手,让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得扎实有效,让每个小学生都能热爱朗读,绘声绘色地正确朗读,为语文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方式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能力。根据年级段的不同,朗读的要求不同,但是声情并茂、书声琅琅的读诵课文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追求的精彩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十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不断地摸索实践,寻找着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通过朗读传递作者的情深意长,通过朗读提高审美情智,通过朗读形成独特微妙的语言灵感。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为学生开口朗读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势必将成为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突破口。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敢于朗读、乐于朗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同样如此。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从单一的文字思维感知,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具体场景中,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亲近人物,感知事物,甚至成为文中的人物,积极朗读,主动朗读。他不是在生硬地读别人的故事,而是在说“自己”的话,读“自己”的事,怎能不愿意读呢?怎么会不想读好呢?兴趣一激起,他们就会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和已具备的朗读能力自由畅快地大声朗读。这时老师再适时地加以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課时,我准备了装水的瓶子,一些石子儿,做了几个乌鸦的头像。一看到文本中的事物栩栩如生地摆在面前,学生立刻兴致高涨。他们观察着水瓶,触摸着那些小石子儿,还有的戴上乌鸦的头像。但是乌鸦到底要做些什么呢?在我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孩子们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积极大声地朗读起来,感情色彩把握得十分到位。所以,我认为,精心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十分有效。
  2.分演角色,表演文本,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文本,培养朗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进入角色,使学生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读出不同事件的悲、欢、离、合。读者努力做到绘声绘色,听者也会感觉身临其境。学生的朗读能力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如教学课文《晏子使楚》一课,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楚王,然后借助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扮演晏子的学生读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的语气;而楚王则读出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最后又尴尬无奈的语气。根据故事情节的推进,读的学生越来越投入,听的学生也做出不同的表情,当“晏子”读到“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时,听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把手举起来挡住天空,接着甩动袖子,然后肩并肩,脚抵脚,场面有趣极了。当“楚王”读到“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一句的时候,一边双手抱拳,一边尴尬地笑了一声,惹得大家拍手叫好,热烈鼓掌。继而,其他学生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
  3.示范朗读,明确朗读目标,激起学生对声韵美的追求。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向师性。借助这一优点,我在指导朗读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教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时候。他们的识字量有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范读课文。只有当教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优美动人,学生才会被吸引打动,产生对美的追求,才会爱读乐读,积极地练习朗读,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在教学中,我严格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在范读时特别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掌握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我认为,只有感受到声音韵律的美,学生才会愿意模仿练习。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我在范读中就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这样示范教读的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天的晨读时间里抽出五分钟,专门让他们听录音。内容可以是生动的故事、优美的散文、激情澎湃的诗歌,也可以是课文范读。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听上一学期、两学期,那么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二、指导方法,传授正确朗读的技巧
  1.抓住重点字词,读出真情实感。
  良好的课堂气氛,生动的情境创造仅仅是激发学生热爱朗读的客观条件。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熟练地运用朗读技巧时,才能真正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活色鲜香,才能读出文本的真情实感,读出作者的情深意长。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内在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儿子从钓鱼到放鱼,情感由得意欣喜到依依不舍的变化,并且用声音传递这种情感,我首先设置问题带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通过不懈努力得到了一件引以为荣的战利品,却要因为一种无影无形的道德指责把它放弃,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当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我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朗读,如:“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把“大声、慢慢、依依不舍”这些词语放慢语速,着重朗读。学生立刻读出文中主人公的伤心、无奈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挖掘重点字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只有他们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中,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2.学会使用标记符号,努力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
  要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常识和朗读时使用的标记符号。如悲伤的情绪要读得缓慢低沉,兴奋之情语调稍快,声音上扬﹔渲染气氛时语气要加重,读诗歌时要节奏明确、抑扬顿挫等。如在《白鹅》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用符号形象地标出朗读技巧。“|”表示停顿较长,“l”表示一般的停顿,“.”表示读重音,“一”表示速度加快,“……”表示速度稍慢,“/”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调。教学中通过投影片,直接用符号在文中表示,使朗读训练具有目标性、可感性。这样学生在朗读时便有所凭借,就能绘声绘色地朗读。在以后的文本朗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技巧,从而大大提高朗读水平。
  三、搭建平台,营造热爱朗读的氛围
  为了让学生始终对朗读保持热情,朗读能力得到不断训练,我还在班级中定期举办诗歌朗诵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比赛等。先帮助学生准备朗诵材料,指导他们朗诵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回家对着镜子练习,最后在比赛中予以评价奖励。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朗读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指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朗读作为每一个小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只要教师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训练,那么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逐步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
  [3]秦训刚,宴渝生,主编.语文新课程标准读本.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课堂案例为例,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两方面展开叙述。  关键词: 探究教学 课堂组织能力 教学设计  “探究与尝试”是新世纪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探究教学一直是新课
摘 要: 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保姆和导师的角色,它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而且传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语文课默默承担的。要使一堂语文课富有诱人魅力,让学生爱学、乐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和语文世界的无穷奥妙,就必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 语言美 情感美 氛围美 设计美
知识迁移能力就是用一个或一类知识影响另一个或另一类知识,甚至影响另几类知识,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仅靠学生的自主体会是难以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训练。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中“气压带和风带”一节为例,探讨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
摘 要: 文章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合作教學理念进行分析,结合小学体育的学科特点,研究合作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适时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得到广泛推广。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小
摘要:2011版《生物课程标准》基于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注重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全面展示生物科技最新进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新课改将教学过程定义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了初中生物学情感教学的探索,改教教材为用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思维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情感教学 高效课堂  生物课堂实施情感化教学,师生
摘 要: 《商务谈判》是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把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双语水平及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和需求情况,作者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为例,对两个年级的国际贸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明确了作为独立院校代表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突出了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和需求,为该门课程的双语实践教学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同一教育措施的影响下,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大部分老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班里一批调皮捣蛋孩子身上,其余学生基本上无需多管,甚至“一刀切”的方法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从现代教育最优化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角度看,这种教育方法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因材施教”是我们在长期学科教学过程中探索提炼出来的教学方法
摘 要: 语文教学追求有效乃至高效,教师在思考相关策略的前提下,力图课堂教学适应课程改革之需要,适应人才培养之需求。本文从立足课堂,因学施教所做的思考值得大家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立足课堂 因学施教 策略思考  在任教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思考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所思考的问题有得失方面的,也有自己感到需要有所扬弃方面的。现拙于笔端的是几年来对立足课堂因学施教的策略思考,深
摘要:作者从互联网语言的重要意义与其独特的特点出发,面向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比传统计算机语言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现代互联网语言开发语言PHP(HypenextPreprocessor)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PHP 教学改革 互联网 教学改革  1.引言  PHP(Hvpertext Preprocessor),是目前互联网开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开源通用脚本语
摘 要: 初中信息技术课后作业是对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一种综合考量,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也能够让学生在作业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做出合理纠正与调整。注重初中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编排,对于提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分层、多变、整合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课后作业 设计 编排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