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戏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艺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戏剧表演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对戏剧表演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弘扬传统戏剧表演的精神,融入新时代特色,使戏剧表演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戏剧表演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戏剧表演;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幾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戏剧表演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联系的紧密起来,其内涵和社会意义也更加丰富。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戏剧作为民族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是我国发展的缩影,每个时期的戏剧表演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对戏剧表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透彻的理解中国的文化传承。下面,我们结合戏剧表演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具体的作品,对其相关理论以及意义进行阐述。
一、第一阶段
(一)初创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期间,我国第一本专门的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在上海诞生,始于1904年9月。这一刊物希望通过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倡导尚武精神,发扬民族主义,去发动人民,推翻专制统治。
(二)发展
《雷雨》是曹禺先生创作一部经典话剧。该剧是我国最早的职业话剧,自1395年4月在日本进行首次表演之后,开始在我国各大城市表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当时,商业演出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基于这种考虑,上海的卡尔登剧院主动和该剧的创始人签订了长期合约。至此,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开始走上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剧场戏剧开始兴起,开创了戏剧在大剧场表演的时代。剧场戏剧不管是从艺术形式上,还是从商业运作模式上,都是戏剧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是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开端。
(三)成熟
《雷雨》在我国的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话剧演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国专业话剧团以及戏剧学院的保留演出剧目和实验演出的首要选择。其他国家甚至还将其改编为剧本演出。由此看来,由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组织的一系列演出活动,则是我国话剧舞台艺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也为剧场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戏剧演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二十世纪大舞台》这一首个戏剧刊物开始,到《雷雨》的首场话剧演出,是我国的戏剧从文本正式走上表演舞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戏剧从最初单纯的表演,逐渐发展为渲染时代特色的戏剧演出,并从稚嫩一步步迈向成熟,在我国戏剧史以及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然,从这一阶段戏剧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从创作方式上,还是在演出形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例如,在1931年9月18日我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期间,戏剧表演的主题就是极尽渲染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例如,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戏剧表演则着重强调的是革命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然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我国的文化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停滞不前,我国的戏剧演出也进入了转折点。
二、第二阶段
(一)反思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治上完成了对文革中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在经济上,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观赏趣味开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娱乐方式多样化以及狭隘戏剧艺术观念的双重影响下,戏剧观众的数量迅速减少,戏剧发展出现了短暂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的戏剧家们展开了一次对戏剧观念的大讨论,对过去封闭狭隘的戏剧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部分理论家认为,进入新时期之后,我国的戏剧创作实践已经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限制,提出了建立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的主张。
(二)变化
和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在封闭的空间内讲述故事,更多的是利用变化的视角,将西方戏剧的艺术手法融入其中,让观众在对戏剧进行感性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理性的评论。这种变化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方面,从戏剧剧本的创作方式上来看,过去的戏剧创作遵循的都是“三一律”,但是《陈毅市长》的创作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开始采用片段叙事的方式,围绕陈毅这一中心人物,将一些相互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利用不同的生活画面,从多个角度来对陈毅的形象进行内科全方位的刻画。这是我国戏剧创作结构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另一方面,从戏剧的表演方式来看,现代戏剧表演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步步惊心》的戏剧版为例,因为有电视剧和电影的版本在前,在戏剧上演之前,观众心里就会留有疑问:“戏剧版的故事是否会和原著一致?”直到演出开始,才能看出它的情节设计完全不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戏剧发展的两个阶段进行了具体分析,总体来说,戏剧表演的发展和今天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所表现的是不仅仅艺术效果,更是一种时代精神介质的传承。对新时代戏剧表演发展的理论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艺术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寿桐.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J].中国社会科学,2013,24(01):186-204,209.
[2]段绪懿.论余上沅的戏剧表演理论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3,17(05):66-71.
[3]刘祯.实践与理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J].福建艺术,2014,29(02):4-8.
[4]黎羌.中华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的未来[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05):39-44.
【摘要】戏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艺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戏剧表演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对戏剧表演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弘扬传统戏剧表演的精神,融入新时代特色,使戏剧表演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戏剧表演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戏剧表演;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幾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戏剧表演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联系的紧密起来,其内涵和社会意义也更加丰富。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戏剧作为民族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是我国发展的缩影,每个时期的戏剧表演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对戏剧表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透彻的理解中国的文化传承。下面,我们结合戏剧表演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具体的作品,对其相关理论以及意义进行阐述。
一、第一阶段
(一)初创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期间,我国第一本专门的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在上海诞生,始于1904年9月。这一刊物希望通过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倡导尚武精神,发扬民族主义,去发动人民,推翻专制统治。
(二)发展
《雷雨》是曹禺先生创作一部经典话剧。该剧是我国最早的职业话剧,自1395年4月在日本进行首次表演之后,开始在我国各大城市表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当时,商业演出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基于这种考虑,上海的卡尔登剧院主动和该剧的创始人签订了长期合约。至此,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开始走上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剧场戏剧开始兴起,开创了戏剧在大剧场表演的时代。剧场戏剧不管是从艺术形式上,还是从商业运作模式上,都是戏剧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是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开端。
(三)成熟
《雷雨》在我国的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话剧演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国专业话剧团以及戏剧学院的保留演出剧目和实验演出的首要选择。其他国家甚至还将其改编为剧本演出。由此看来,由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组织的一系列演出活动,则是我国话剧舞台艺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也为剧场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戏剧演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二十世纪大舞台》这一首个戏剧刊物开始,到《雷雨》的首场话剧演出,是我国的戏剧从文本正式走上表演舞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戏剧从最初单纯的表演,逐渐发展为渲染时代特色的戏剧演出,并从稚嫩一步步迈向成熟,在我国戏剧史以及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然,从这一阶段戏剧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从创作方式上,还是在演出形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例如,在1931年9月18日我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期间,戏剧表演的主题就是极尽渲染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例如,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戏剧表演则着重强调的是革命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然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我国的文化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停滞不前,我国的戏剧演出也进入了转折点。
二、第二阶段
(一)反思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治上完成了对文革中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在经济上,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观赏趣味开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娱乐方式多样化以及狭隘戏剧艺术观念的双重影响下,戏剧观众的数量迅速减少,戏剧发展出现了短暂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的戏剧家们展开了一次对戏剧观念的大讨论,对过去封闭狭隘的戏剧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部分理论家认为,进入新时期之后,我国的戏剧创作实践已经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限制,提出了建立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的主张。
(二)变化
和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在封闭的空间内讲述故事,更多的是利用变化的视角,将西方戏剧的艺术手法融入其中,让观众在对戏剧进行感性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理性的评论。这种变化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方面,从戏剧剧本的创作方式上来看,过去的戏剧创作遵循的都是“三一律”,但是《陈毅市长》的创作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开始采用片段叙事的方式,围绕陈毅这一中心人物,将一些相互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利用不同的生活画面,从多个角度来对陈毅的形象进行内科全方位的刻画。这是我国戏剧创作结构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另一方面,从戏剧的表演方式来看,现代戏剧表演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步步惊心》的戏剧版为例,因为有电视剧和电影的版本在前,在戏剧上演之前,观众心里就会留有疑问:“戏剧版的故事是否会和原著一致?”直到演出开始,才能看出它的情节设计完全不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戏剧发展的两个阶段进行了具体分析,总体来说,戏剧表演的发展和今天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所表现的是不仅仅艺术效果,更是一种时代精神介质的传承。对新时代戏剧表演发展的理论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艺术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寿桐.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J].中国社会科学,2013,24(01):186-204,209.
[2]段绪懿.论余上沅的戏剧表演理论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3,17(05):66-71.
[3]刘祯.实践与理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J].福建艺术,2014,29(02):4-8.
[4]黎羌.中华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的未来[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0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