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认识“科学发展观”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自2003年9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研究阐发“科学发展观”的文章越来越多。但如何完整准确地认识“科学发展观”,仍然是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这个课题的紧要性就更显突出。
  邢贲思同志是著名的理论家,2004年9月3日,邢贲思在《人民日报》第十四版上发表了题为《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文章;2005年4月1 8日,邢贲思又在《求是》杂志2005年第8期上发表《以人为本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文章,梳理科学发展观的脉络,阐发科学发展观的内核,在理论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邢贲思,希望了解邢贲思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认识,为读者切实理解、有效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帮助。
  记者:
  现在许多媒体在阐发“科学发展观”,但多是结合本行业、结合自身特性,似乎很少能够真正从本质上、从结构性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阐述。您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的认识科学发展观?
  邢贲思: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问题作出的科学、系统的阐述;是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以来,对于这一硬道理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迄今为止对发展问题讲得最系统、最完整,最有深度的。它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的继承、延伸和发展。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也是一致的。
  最近看到网上一些文章,把“科学发展观”跟邓小平理论对立起来,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有这种苗头:借着宣传“科学发展观”否定邓小平理论,否定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和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发展是硬道理”的一系列论述不是对立的,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现在的社会实践跟小平同志在世的时候大不一样,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而且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在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的确出现了偏差,比如环境问题,本身就和我们以前对发展问题的片面看法有关。注意了经济的发展,忽略了环境的保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我们的经验教训都有关系,决不是说现在的发展观否定了以往的发展观,只是在有些新的情况出现的条件下,有新的实践,我们总结了新的经验,对发展问题看得更加全面。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观,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发展是硬道理”,在小平同志的著作里,不只讲了发展是硬道理,比如还讲到了速度跟质量、速度跟效益的关系。经济要高速运行,但要注意质量和效益。相关论述表明小平同志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问题。当然,现在科学发展观里面有一些内容小平同志还没有概括出来,因为新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能要求前人都能回答后人碰到的问题。
  记者:
  应当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具体内容?
  邢贲思:
  首先,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发展是为什么的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是与对“以人为本”的完整正确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理论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大家好理解,是在以往的发展观基础上的深化,相比而言更加全面,因为兼顾了各方面的关系。发展不能单打一,不能只强调一个GDP,各种关系都要理顺。这样的发展观大家认为是很好的。但是焦点就是在于“以人为本”,而且有一些理论文章中也把“以人为本”看成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
  这个问题很敏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国际范围里面有一个大讨论,就是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掀起了一场关于“人道主义”的中苏之间的大论战,当时来讲是一种国际思潮,比较典型的是赫鲁晓夫提出的“三无”、“两全”(全民国家、全民党),当时我们党的领导不同意这种提法。现在西方世界对人本主义讲得也很多,他们讲的“人本主义”和我们理解的“以人为本”不是一回事。表面上他们也讲从人的最高利益出发,要尊重人的价值,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真正做到。垄断资本家掌握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权,所以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怎么讲好?既能够比较准确地传达中央精神,精神不要讲歪了,又能够跟国际上种种“人本主义”的说法、思潮划清界限?自己看了中央的文件和一些领导人的讲话,也做了些思考,首先把“以人为本”的问题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强调的GDP作为我们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讨论结合起来。GDP当然很重要,现在仍然很重要,不是说“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GDP就不重要了,它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说GDP不重要是不对的,但不能把GDP作为单一的指标、唯一的指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不对的,抓住GDP,其他都可以忽略不顾是不对的。以人为本最初提出来就是针对过去“以GDP为本”这种发展思路提出来的。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为发展而发展,为提高发展速度、提高GDP指数而发展呢?还是为什么?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点是有其深刻含义的。因为在我们的国家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我们的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加上知识分子,加上新的阶层,都是人民大众的一分子。我们的发展就要考虑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这跟我们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完全吻合。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尽管其“人本主义”的口号叫得很响。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出来是非常深刻的,它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和“以GDP为本”的不太科学的发展观划清了界限。
  同时,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发展的问题。请注意,这里的发展不只是GDP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说这个发展空间上是完整和谐的,时间上是持续的。
  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就是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非常重要。我们的发展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比如工业上去了,农业总是上不去,服务行业、第三产业总是上不去也不行。现在看起来,这个毛病还是有,三个产业的结构不合理:农业偏大,二产工业制造业也不够强大,特别是三产,虽然统计数字显示情况已好一些,但是三产的比重还是偏小。第一产业的比重偏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偏小。
  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此次中央五中全会着力强调“三农问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农民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或者用正式提法是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是在农村。特别现在农村有些地方划地搞科技开发区,实际上剥夺了农民的土地。现在失地农民四千万,不 能得到很好的安置。本来农民就比较贫困,加上失地,农民的收入很低,医疗保险几乎没有。最近有一个统计,79%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没有医疗保险。城里人看病难,农民看病尤其难。首先是没有钱,也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农民的孩子上学也非常困难。边远地区农村孩子要到大城市里上学比登天还要难。极少数通过各方面的救济、贷款才能够上一个一般的学校,清华、北大也有贫困地区的子弟,但是比较少。跟农民问题有关的还有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到城里来就业的农民,实际上还是农民。他们也是处在低收入的状况,缺乏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有的地方还不能按时领到工资,子女上学难,也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不解决,这个大的结构得不到调整,我们的社会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和谐社会也很难实现。中央提出“五个统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就是城乡的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财产分配不合理,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
  地区差别也是如此,西部地区和东南的沿海地区发展也是非常不平衡。西部和东南部的差别不单是西部的农民和东南部的城市居民的差别,是西部的全体居民和东南沿海全体居民的差别,这和城乡差别又不同,由此带来的收入分配、财产分配的差别也是很大。中央为什么那么强调要开发大西北,开发西部,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加大了投入、加大了政府的转移支付,因为西部的情况比较差。总体来讲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不能相提并论,差别太大了。这个地区差别如果长期没有消除,长期保持下去,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小平同志过去一再强调先发达的地区、富裕的地区要给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多一点支援。这不是平均主义,是平衡发展,没有协调平衡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会顺利。
  关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央现在越来越重视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都要协调发展。光有经济发展,如果社会问题一大堆,社会矛盾、社会不公平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就要受到限制。其次,即使经济发展起来,社会也会是畸形的。西方世界就是这样,经济繁荣,但是社会问题成山成堆。最近法国出现的暴乱事件,实际就是外国移民和法国大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参加暴动的这些人都是外国移民,都是贫困、低收入群众,文化水平也不高。歧视性的政策造成外来移民生活越来越困苦,蓄积的不满也越来越多。我们现在总的来看社会比较稳定,但是包含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相当严重的。4000多万的失地农民加上1000万的下岗工人,再加上破产的股民,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一旦爆发也是不得了的。矛盾不能积累,矛盾要化解。越积累越厉害,越化解越缓和。为什么中央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那么强调社会公平问题?因为不公平的现象相当突出,引起群众的不满心理。有一点不公平是正常的,收入不可能完全一样。合理的收入差距是不会有问题的。关键是不合理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社会难以承受,老百姓难以承受。有些媒体每天都宣传什么“富豪排名榜”,国外、国内多得不得了。这些人在市场经济里面获得成功,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资本积累是怎么来的,机遇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弄潮儿,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要过分宣传,不要去刺激那些贫困的群体。所以这些问题不去化解,而去渲染,效果不好!经济社会一定要协调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化解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各种不公平现象,尽量去帮助一些低收入的贫困的群众去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对高收入者通过税收适当限制一下他们的财富积累程度和财富积累速度,适当限制,不是不允许他们发展,要有正确的政策。现在逃税、漏税的事情多少。一批影视明星、歌星出场费高得惊人,钱来得太容易。市场经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市场经济好的一面,确实是搞活了经济,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不好的一面就是随机因素太大。特别象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搞得比较晚,还不成熟,运作方面还有很多不规范。比如影视歌星的演出市场就很不规范。演出公司不断炒作,明星的期望值不断膨胀。中国的演出市场比西方的还要不规范。韩国的演员很多都到中国来发展,因为韩国的演员在国内报酬相对是比较低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得到了重视,加强这方面的力度使其更协调的发展,也已经到了紧迫的地步。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十分重要,现在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这方面问题不准备多讲。
  由此可见,中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如果解决得好,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不能说光是经济上去就行了,很多问题不是光靠经济发展就能解决的。很多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也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是只抓一个经济发展就都能解决。最近暴露出来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就是一个体制问题的突出表现。经济发展了,如果体制不改变,这些问题还会继续存在。现在医院的权力太大了,患者没有知情权。医院应该是公益机构,却被当成了赚钱的机器,所以才会产生上述的怪事。有一些还属于违法的问题,投机倒把、滥用权力的问题。所以五个统筹的发展非常重要。
  记者:
  相比于以前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邢贲思: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理念上的创新。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以人为本”;
  第二是思路上的创新。不是光抓一个经济,经济里面也不是只抓一个工业,是全面的发展思路;
  第三,模式创新。这次五中全会又强调结构调整,强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是在三中全会基础上新的发展。这些思路提出来以后,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模式会有大的改变。怎样利用再生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搞好再生资源的利用。我们这方面的浪费太惊人了。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很快,但是经济发展质量并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浪费太大。我们是靠高投入、高耗费来拉动,可持续发展不能这么干。所以发展模式一定要改变,一定要从过去相对比较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化为一种比较集约的发展模式。中央这次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记者:
  中央十分强调“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意义很重大,但基层落实的状况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避免让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流于形式而不能落到实处?
  邢贲思:
  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应该认清这个问题,提高认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很多领导干部还是能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不行,要出事。比 如煤矿问题,矿难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就是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的就是特大事故,现在动辄就是100多人。很多领导都胆战心惊,不太敢掉以轻心。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现在不能说走形式、走过场、搞花架子的领导没有,但是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还是有所认识。煤矿出了事,问题比较严重,中央三令五申,再不认真抓,确实就是失职了,对上对下都不好交待。现在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已经认识够了,但多数领导干部还是有所认识。光靠花架子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把实际问题处理好。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是不是认识得很深刻。丢乌纱事小,有的渎职、失职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落实好也不容易。不敢掉以轻心是一回事,是不是有效地采取措施来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另外一回事。比如矿难频发,各地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就是一个例子。
  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不仅是提高认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改革的过程,应该把它看成一个体制改革的过程,看成一个法制持续健全的过程。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不单是一个方式的改变,是一个体制的变革,方方面面的制约都要到位,另外法制的制约要健全。行政长官问责制等一系列制度已经出台了,但还远远不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过程很长。体制改革的问题也引起了一些部门的重视,卫生部部长高强最近谈到,卫生医疗体制要改革,提到医院要有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把一部分政府办的公立医院改制成为由社会力量办的医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因为政府力量毕竟有限。此举将有效地利用各种医疗方面的资源,使其为更广大的患者服务。这种改革是陆续出台的,不是一下子出台的。教育方面也会有比较大的体制改革。有些问题要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如卫生部采取“飓风行动”,打击非法行医,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已经涉及到体制的全面改革,法制的全面建设。
  还有,“科学发展观”一个总的思路、理念提出来了,要靠很多具体政策来加以贯彻,否则就架空了。“科学发展观”里面的内容都是很具体的,比如城乡发展,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加大对农村问题的解决力度。
  中央在大的方面提出一些理念,但是具体也需要各级政府跟进。很多事情在国外并不都是由政府来管的,不需要政府来管,有些事政府也办不了,很多事情可以通过中介机构等其他机构来办理。政府不是万能的,很多事不是政府该管的,政府不该管不需要政府来管的事情。所以“小政府、大社会”讲了多少年,关键是政府职能没有转变。科学发展观要贯彻,除了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法规,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把很多政府职能放下去,真正实现“廉价政府”。过去讲“吃皇粮”,很多公务员心安理得,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实际真正吃的是老百姓的粮,吃的是纳税人的粮。中央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当然很重要,政府节约也很重要,建设节约型政府就是一个大问题。
  无论是解决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就是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它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提出来一个理念、一个思路,问题就解决了,要有系列的配套措施,其他的改革也要跟进,包括体制改革,包括社会结构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改变,一系列的改革要跟进。
  记者: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与大多数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邢贲思: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首先,它关系到群众利益保障问题。重点是“三农”问题。目前,最突出问题是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的问题。当然,劳动者的利益要全面保障。最近即将要通过的“人事劳动合同法”,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保证落实。城乡矛盾要解决三农问题,工人的问题要通过劳动合同法,下岗工人的问题要强调社会保障。免收农业税的决定,国家每年少收入400多亿,但中央决定还是要这样做,就是要让大部分的农民从比较贫困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这个层面来讲,这个代价不算大;还有温总理提出,两年以内,逐步免收农村的义务教育费用,保证了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这都是重大的举措。
  同时,我想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照顾了绝大多数的弱势全体,照顾了更广大群众,“以人为本”尤其是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确实有效地保证了社会每个成员的权益,而且让他们共同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不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极少数高收入者所独占。总体来讲,支持弱势群体,政策要往这方面来倾斜。市场经济的随机性太大,机遇好就发财了,机遇不好就会破产。要把市场经济好的一面、积极的成果转化为所有大众共同得到的实惠。
  我们政权的最基本的基础是工农加上知识分子,而现在工农的社会地位、收入、财产状况最差,知识分子总体讲好一点,但是也有很贫困的。所以我们政权基础的工农大众越来越贫困、社会地位越来越不受重视,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下去,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中央一系列的措施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照顾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只照顾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只要是正当的、守法的,我们要保护。但是政策的重点、重心应该适度地向弱势群体转移,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发达。我们不能光看表面现象。现在大城市很辉煌,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荣景象,但光看这一面,其他方面看不到也不行。“科学发展观”不能落到实处,一大堆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谐社会也很难构建好。所以现在中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平的维护,都要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了这三方面的任务,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这么一大堆弱势群体的存在,情况得不到改善,少数人越来越富,有人几乎贫无立锥之地,这样下去,就有小平同志担心的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危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裕的。但是社会主义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多数人的富裕,应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才叫社会主义。
  记者:
  国家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应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媒体,《科技智囊》杂志也希望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专题报道使我们的读者——各层面的管理者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推动理念的落实!
  邢贲思:
  不只是个人,企业更应该肩负社会责任!我们的企业家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现在的企业家搞好企业就认为很棒,但这是对企业家的起码要求,如果连企业都搞不好,叫什么企业家。把企业搞破产了叫什么企业家?搞好企业,使企业盈利,是一个企业家起码应该做到的,但是企业家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员,还肩负着社会的责任。中外企业家相比之下,外国的企业家公益事业做得更多,比如比尔·盖茨夫妇,拿出288亿美元做基金投入慈善事业。企业家是因为有机遇赚到了钱,应该想到要回报社会。中国的企业家也不是吝啬,是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传统。外国的基金会多得不得了,中国相比则比较缺乏,所以捐钱也不知道捐到哪里。但是讲一讲社会责任很有必要,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怎么能够为消除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包括按时准确地纳税,这也是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同时应当热心公益事业。国家对慈善公益事业只是支持和号召,没有强迫。但企业家应该有这种自觉。关于社会责任感不仅企业要有,每一个人都要有。国家好了每个人才能好。
  记者:
  谢谢邢老接受我们采访。
  邢贲思:
  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极其深刻的转型时期,科学发展观适应了这个转型时期的社会需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我今天的讲话,主题就是完整准确地认识科学发展观。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相信,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一定能够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其他文献
跑马圈地,凭借头脑的优势,在知识的版图上率先插上一杆旗帜,从此兢兢业业地守疆护土,坚守这块竞争壁垒,将各路对手拒之门外,便可坐收渔利——这是迄今为止多数企业对待知识产权的常规思路。如果不嫌冒犯的话,我们可以将它一言以蔽之地称为知识产权的“种马思路”。  这种思路因循的是“奇货可居”的传统观念,换言之,就是利用法律的手段,将“我们已经拥有的”转换成为“我们现在和将来所独有的”。一项知识产权的诞生,也
期刊
近年来,随着奇石收藏热的持续升温,用“火热”二字来形容国内的奇石市场恐怕一点也不为过,且不说那一件件身价令人惊叹的奇石单品和那规模已经超过几百万人的奇石收藏爱好者群体,就单单看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各类奇石馆和举办得如火如荼的各色奇石展销会、奇石节,就可以窥见一斑。如今,奇石投资市场俨然已经成为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又一大亮点。    奇石之事    奇石是古老的艺术,如果追溯它的源头,恐怕要从地球
期刊
编者按: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又到了盘点与展望的时候。  近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布了《2006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该报告在全面回顾与总结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基础上,对2006年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展望新的一年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具有极高的信息参考价值。  本文从为企业决策者服务的角度出发,撷取该报告中相关观点及数据。一方面,通过回顾2005年中国国内消费
期刊
编辑:柯妍  从北京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特点看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和关键。”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增强自主创新
期刊
概念篇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到了我们的面前,Internet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企业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上看到的公开的信息所带来的利润已经逐渐的变少。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需要自己的员工走出企业去亲自获取,这样的信息才更有价值。所以,应尽快部署企业自己的移动办公战略,为员工创造多样化的有个性的办公局面,并使自己在众多客户面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信息时代商战增加竞争力。  如今,许多
期刊
在《红楼梦》所描述的众多女眷当中,我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就是贾探春。说起来,在贾府的姑娘、媳妇中,真正姓贾的也就四位姑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而探春则是这贾府姑娘中的佼佼者。  探春是个既有才情又有能力的姑娘。在吟诗作对方面,她虽不比林黛玉、薛宝钗,却也算出口成章;而在治家理财方面,虽没有王熙凤的风风火火,平儿的周到细致,但也颇有才能。如果说王熙凤是一个成熟干练的管理者,那么探春
期刊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样样成”,做起事情来一帆风顺,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不顺”,由此才让人感到前路迷茫,未来未卜。如何才能让自己对未来多一些把握呢?如何让自己多一些成功呢?  每一个人做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身的行为系统,只不过有的人认真总结提升过,有的人还处在散乱和无意识状态,现实中恐怕多数人属于后者。作为一个微弱的个体,一个
期刊
编者按:  手机、电脑、互联网已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人们在享受着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快捷方便中,实现了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轻巧按键便把万里之遥变成咫尺。  曾几何时,坐在家里办工、不管人在何方,随时就能找到,只是人们美好愿望中一个遥远的梦想。如今,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IT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IC技术广泛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梦想已经变成现实。无论在简单的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复杂的航天
期刊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各国不仅在本国内积极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联合起来为了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尤其是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及“2005年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的召开,将全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推向了高潮。    全球高度关注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    自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思
期刊
编者按: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从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到伐薪烧炭、耕耘养殖,再到机械化大生产以及信息和知识生产,传统的生物质能源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并迎来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进入工业社会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