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在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98例并钝性胸部伤的多发伤患者按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分为两组,合并心肌挫伤组48例,未合并心肌挫伤对照组50例,比较cTn Ⅰ和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与肌酸激酶比值(CKMB/CK)不同界值及联合指标在两组患者中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 结果 cTn Ⅰ≥0.60 ng/ml诊断心肌挫伤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0%和64.6%,Youden指数为0.54.联合cTn Ⅰ≥0.60 ng/ml和CKMB/CK ≥6%较单独检测cTn Ⅰ≥0.60 ng/ml或CKMB/CK ≥6%敏感度显著提高(85.4%∶64.6%,P<0.05) (85.4%∶27.1%,P<0.05),且较二者特异度无显著下降(84.0%∶90.0%,P>0.05) (84.0%∶88.0%,P>0.05).cTn Ⅰ水平与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ISS评分呈正相关(r=0.534,P<0.01);与cTn Ⅰ轻中度异常组比较,cTn Ⅰ重度异常组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 结论 cTn Ⅰ≥0.60 ng/ml对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诊断有高度的特异度和较好的敏感度,可作为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的生化监测诊断指标,其联合CKMB/CK≥6%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cTn Ⅰ可作为多发伤并心肌挫伤的早期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指标。

其他文献
颈动脉损伤(carotid artery injury,CAI)病程凶险,死亡率高.按受伤部位可分为颅内段及颅外段.按伤情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后者也被称为钝性颈动脉损伤(blunt carotid artery injuries,BCAI).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颅外段CAI患者的诊治过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FTY720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Allen大鼠ASCI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6只)、B组(假手术组,27只)、C组(脊髓损伤组,27只)、D组(FTY720全身用药组,27只)、E组(FTY720局部用药组,27只).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外周血和局
目的 比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在评估严重多发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日- 2011年10月31日收
目的 探讨股骨头部分切除行生物性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股骨近端载荷性能的影响,以评估置换后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选取24具正常青壮年新鲜股骨(包括股骨头)标本,其中8具标本利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具设为对照组,8具设为疲劳组.建立单腿站立位股骨头受力模型,生物力学测定仪测试2000N载荷下部分人工股骨头置换前后股骨颈基底外上方(A)、股骨颈内侧小转子部(B)及股骨大转子下方(C
第二掌背动脉的近端皮支多起于腕背横纹水平,而远端皮支则起于示、中指伸肌腱联合以远,二者在手背皮下组织中相互吻合成恒定的弓状动脉,以近端或远端皮支为蒂可分别形成逆行或顺行手背皮支皮瓣,是修复腕、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1-2].2006年3月-2011年1月,笔者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轴点来切取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成功修复6例手指和2例手背远端尺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2011年7月23日20:30左右浙江温州发生导致40人死亡和136人受伤的动车追尾特重大交通事故.面对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伤员,如何合理地安排救护人力资源,迅速区分轻重缓急,使医疗救援力量发挥最大效能,是灾难紧急救援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将此次早期紧急救援与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终身残疾和功能障碍[1].研究表明脊髓受外伤打击时,受伤部位的中央灰质神经元与白质区内的传导束并不是同步受损.白质损伤更多由于继发损伤所致,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出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死亡不是缘于直接损伤,而是继发细胞凋亡的结果[2-5].虽然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但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仍不能令
期刊
颈交感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交感神经的方法.目前的研究表明,颈交感神经阻滞可调节血管舒缩物质,降低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 70表达的上调以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2].并在增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和正常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3],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运用及其脑保护作用目前未见报道.笔者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
期刊
创伤性脑动脉瘤发生率不到颅内动脉瘤的1%[1],创伤性胼周动脉瘤更为少见.临床上往往满足于创伤性胼胝体血肿诊断,未能考虑到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存在,导致漏诊并延误诊断及治疗.我院2004-2012年收治创伤性胼周动脉瘤3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过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1,男,50岁,交通伤入院,GCS7分,颈部抵抗感,头颅CT示胼胝体血肿并双侧脑室铸形(图1).住院9d时昏迷程度加深,急诊行右额开
期刊
目的 探讨大连市住院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交通伤预防和院内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调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大连市住院交通伤患者20 744例,其中死亡673例(3.24%).按性别、年龄、住院日期、转归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时间分布:住院交通伤患者的死亡人数自2006年至2012年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死亡率在2012年减少最明显(x2=6.30,P<0.05);住院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