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h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老师要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通过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练习,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规范合作,让学生的思想充分交流,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命活力 追问 练习 合作
  叶澜教授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那么,初中语文课堂也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理由有二:其一,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无一处不迸发出他们的生命活力;其二,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来自于生活,反映着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应该能够更具有生命活力。这几年,初中语文教师正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学会学习、生本教育等新理念来武装自己的课堂,力求在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而几年实践下来,还是有一些语文课虽然热闹,却没有生命的张力;虽然华丽,却缺少语文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让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追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优方式。
  追问就是启发学生再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中,先学后教的方式被大力推崇,我们这些基层的语文老师正尝试着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他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并且预设了几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学生们不仅认真读了课文,更积极地利用手中的各种参考书,寻找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踊跃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完整、深刻。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而不是如题目一样的“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学生积极举手,其中一个学生回答,“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的感受”。老师听完后,赞许地点头,表扬了这个学生回答得很好,并把答案又复述了一遍,继续下面的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现成的答案,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果。那么学生的先学,仅仅是从参考书上寻找答案吗?回答问题的这个同学懂了吗?其他同学理解了吗?这样的踊跃、热闹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吗?
  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课文,能够很好地用好手中的相关资料,甚至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所需要的答案,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如果老师适时地追问,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向纵深思考。比如老师就这个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能否用语文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学生就会思考:“济南的冬天”中心词是“冬天”,“冬天的济南”中心词是“济南”,题目告诉我们,老舍写的是济南冬天的景,结尾抒发的是对济南的热爱,首尾互相照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追问是在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能够把“学”与“思”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在“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练习,是学生全体参与的根本保证。
  “以生为本”的观念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已经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处在真正的自主状态中。
  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后对学生说:“会的同学请举手。”然后会的同学把手高举起来,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那些不会的同学所做的只是听别人说,也许听懂了,可不是自己的理解,很快就忘了;也许就根本没听懂,长此以往,就不想听了。我有时很无奈,因为自己的教室里总有那么几位“看客”、“听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应在课堂中用好草稿本。在他的课堂中,草稿本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每到上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出一些题目,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上,教师并不喊任何人站起来答题或上黑板做题,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每一个学生都要工作,就像他被叫到黑板前做题一样,教师专注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这样,教师就以简便的形式获得了关于学生知识情况的信息,同时每个学生都做到了完全独立地工作。又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他常常要求“不会的请举手”,然后一起帮助,直到把这个同学教明白为止。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设计一些有效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示例的方式,“我觉得哪个字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再一起讨论,这样课堂上就没有“看客”、“听客”,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课堂属于每一个学生,只有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合作,是学生交流思想的最佳途径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成共识、共赏、共进。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今人也言:“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就变为两种思想了。”合作学习,学生成为教学资源、动力之源、能量之源,课堂便会处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可是,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静心设计,否则误区不少: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或一枝独秀,万马齐喑;或表面热闹,成效甚微;或漫无目的,无所适从。那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内容的需要。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也不要每节课都合作讨论,我想一节课是否要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其前提条件可能有以下几个: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或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或这一问题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答案,能互相启发,思想碰撞。
  2.准备要充分。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做好合作讨论的准备,不能一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过身去讨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转身的时刻必须形成自己的观念或看法,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做不到的。有一次,我就是在这方面疏忽了。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认为柳宗元不是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请结合相关课文具体说说你的看法。问题刚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讨论,结果我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小组讨论起始阶段,也就是学生转过身后有一段时间,大家处于失语状态,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似乎无话可说或无从说起,这难免仓促。同样是合作讨论的课堂教学,这一次我总结了上次的经验,改变了方法,提了一个“比较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和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这两位农民有何异同”的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出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把要点写在草稿本上,三分钟后,再让学生讨论。这样就避免了上次尴尬的情景,各组讨论热烈,有几个组对问题挖掘得很深。所以,教师应该在问题提出后,应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了观点后,再讨论,可增强讨论的效果。
  3.指导到位。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各自观念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问难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和认识,引向深入,每位参与讨论者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认识或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不同之处探究其原因,从而修正、发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认识。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在合作中学习成长,语文课堂教学在合作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胜枚举,但是不管方法怎样多变,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释放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
其他文献
伴随着资源稀缺性与支出扩张之间矛盾的不断加剧,如何维系财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预算是控制资源分配的基本途径,对调节财政收支水平、实现财政可持续目标具
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 [学习目标]讲述“我”与书的故事,从中悟出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1.了解前人读书的故事。2.了解父母读书的故事。3.搜集、积累与
网友在新民网上海滩微博上接连发帖,讲述一些马路细节让人“看不懂”——“番禺路上一条宽幅仅4米左右的消防通道,为防乱停车,有关方面竟在路中设置了一排隔离杆。若消防车被
我国的文字在立国短暂的秦代进行了规范统一之后,伴随着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蓬勃发展又再一次得到了根本的变革。仅就文字的书写形式而言,舒展简约的汉隶取代
幼儿园中的问题行为,即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幼教工作者面临着如何矫正问题行为并培养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这一重大任
(童声作文获宁波市政府成果奖)【学习目标】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衬托。【课前准备】1.了解你身边关于关爱的故事。 (Child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情感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情感上与学生共鸣,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设计 个性化 感染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
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阔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学生
本文通过两个工程采用的高压注浆处理灌注桩桩底虚土试验结果,分析了灌浆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的机理,并指出了施工要点和难点。 This paper uses the high-pressure groutin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