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网织红细胞的多参数分析在贫血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液网织红细胞参数及其荧光强度的检测在临床鉴别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Ret)百分数、绝对值和RNA残留荧光强度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不同类别的贫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et有明显变化;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FR)、荧光强度的变化差异很大:幼稚红细胞比率(IRF)和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降低;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中Ret及其荧光强度的自动化分析,结果准确、快捷,避免了以往手工操作的较大误差,检测指标项目较多,可以作为临床上某些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对判断和监测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程度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他可莫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冷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每日早、晚清洁面部后,外用0.1%他可莫司软膏,同时每日下午冷喷治疗1次,每次10 min.对照组每日早晚清洁面部后外用0.1%他可莫司软膏.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连用1个月后停药,分别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周,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
目的 探讨钾、镁离子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使用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溶栓时是否给予补钾、补镁治疗分为补钾补镁组、补钾组和对照组.结果 补钾补镁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7%,低于补钾组的21.59%和对照组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钾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包括置泵前,置泵时,置泵期间及置泵结束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及皮肤感染率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及皮肤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 观察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50/500 μg),早晚各1次,吸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每天1次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18μg,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等对症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并通过ELISA法
目的 探讨七氟醚+舒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并高频射通(HFJV)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0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随机分为七氟醚+舒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B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置镜容易度.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A组置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4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轻者给予非甾体类药物,症状明显者给予激素治疗.结果 15例发热患者治疗1~4d后体温正常,2~7d后患者颈部疼痛明显好转,激素逐渐减量,疗程2~3个月.41例患者均治愈,无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不一,易于误诊,核医学为其重要诊断手段,肾上腺皮质激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随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0例,均采用彩超检查动态观察妊娠情况,9例患者采取临床保守治疗,分别在出院后2、4、8周做定期随诊.结果 10例患者中,孕囊型5例,混合包块型4例,随诊显示不均质低回声包块逐渐缩小,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逐渐增厚.1例孕4个月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片(80 mg/d)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45粒/d)与替米沙坦片(80 mg/d)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量(24 h U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肿块后间隙入路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间隙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46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囊性增生症10例,乳腺纤维瘤24例,乳腺脂肪瘤3例.结果 6例术后6~7d拆线,无并发症,顺利痊愈2例术后后间隙积液,局部穿刺抽吸及理疗后7d后治愈;2例术后切口感染,换药及抗感染7d后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所有病例切口均呈线性且隐蔽不易被发现,乳房外观及形态正常.结论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拟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评估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