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潰疡的疗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其中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复合性溃疡14例。结果 治愈62例(77.5%),有效16例(20%),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3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13-02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①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被破坏,溃疡的形成是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②近代研究发现溃疡病患者的病灶活检,大多能检出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从而确定H.pylori是引起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比单用西药疗效好。现将2006年6月—2009年12月所治疗105例消化性溃疡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5例中门诊患者99例,住院患者16例。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115例中胃溃疡4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5例,复合性溃疡15例。中医辨证分型:①肝气犯胃证28例(其中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16例,占57%),临床表现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②肝胃郁热证31例(其中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23例,占74%)临床表现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临床分组:10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16~65岁,平均32.5岁;病程1~34 a。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复合性溃疡14例;肝胃不和证20例,脾胃湿热证25例,气滞血瘀证9例,脾胃虚寒证26例。对照组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34岁;病程1~30 a。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复合性溃疡4例;肝胃不和证9例,脾胃湿热证8例,气滞血瘀证5例,脾胃虚寒证13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在溃疡病患者中检出H.pylori的情况下,应首选抗H.pylori根治方案,推荐铋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加1种或2种抗生素构成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①肝气犯胃证,治宜疏肝理气,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孕妇慎用)加强理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②肝胃郁热证,治宜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为主方,重用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萸辛以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投药慎香燥,可选用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溃疡面缩小,变浅;无效:病情无改善,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
  2结果
  治疗组80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复合性溃疡14例,治愈62例(77.5%),有效16例(20%),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35例,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复合性溃疡4例;治愈19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随访2~3 a,仅1例复发,复发率7%,对照组同时随访10例患者,有4例复发,复发率44%,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应用,诊断已不困难,西药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有些疗效仍不太理想,或某些新药近期疗效虽好,然而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尚短,远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消化性溃疡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外感寒邪,内客于胃,郁久化热,寒热错杂;或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寒,胃阴亏虚;或久病瘀血,阻滞胃络,而致脾胃(气阴)亏虚,湿热内蕴,气机失调,瘀血阻络,内疡乃生。笔者据此采用在西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加服中药汤剂,不仅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远期疗效亦十分满意,未见毒副作用且复发率低。现代医学认为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的诸多因素中,基本可分为损伤因子和防护因子两大类。损伤因子包括胃酸、吸烟、H.pylori等;防护因子主要是黏膜屏障作用。当损伤因子增强和/或防护因子减弱时,导致胃肠黏膜的损伤—防护机制失去平衡,即形成溃疡。治疗措施就是削弱损伤因子,加强防护因子,使胃肠黏膜恢复平衡,以促进溃疡愈合。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乌贼骨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中和胃酸;黄连、黄芩等中药对H.pylori有抑制作用;三七、白芨等有化瘀止血作用;甘草能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分泌,所含有的甘草次酸促进溃疡愈合,白芍能抑制胃肠蠕动,以解痉止痛,与甘草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黄芪通过促进血中前列腺素合成,进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双重作用;蒲公英可保护和修复胃肠黏膜等。总之,H2受体阻滞剂等西药有明确抑酸、护胃同时存在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但中草药能平稳地改善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故两者结合治疗相得益彰,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口服健脾益肾汤;对照组60例,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然后比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 23%,对照组为64. 05%,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益肾汤不仅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的功效,而且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作用,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57-02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结肠炎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
期刊
关键词:逍遥散 不孕症闭经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11-02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煨姜、薄荷叶组成。其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养血补肝。是治疗血虚肝郁、脾失健运引起的两胁作痛,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等的代表方剂。笔者运用此方加减,诊疗妇科疾病,疗效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咖啡酸片联合愈障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及对血清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2例C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咖啡酸片联合愈障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再障生血片,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A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的表达水平。结果(1) 咖啡酸片联合愈障颗粒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外周血象以及提高药物安全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11-03     医师处方用药,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注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一定不可滥用。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毒副反应,特别是在长期应用以后或用量较大时,更容易在病人身上出现毒副反应。即使阿司匹林这样一般公认为比较安全的常用药物,倘若大量服用,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文献报道,一次服用30~40g而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塑形夹板在创伤性骨折的固定治疗效果 。 方法 将创伤骨折6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0例对照组320例进行治疗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使用多功能塑形夹板固定治疗创伤性骨折获得消肿、止痛、愈合快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塑形夹板 创伤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92-02       1资料与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对比急性特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治疗组16例及常规治疗组9例。结果亚低温组有效率81.25%,死亡率18.75%;对照组有效率33.3%,死亡率66.7%,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是减轻脑肿胀、降低颅压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 亚低温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通过对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情得到缓解,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09-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易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总结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例的实践经验。结果 成功196例,中转开腹4例,平均手术时间46.4分,切口感染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胆漏1例,术后右斜疝1例,无胆管损伤和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并发症是导致LC中转及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做好LC术的关键是预防其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其发生原因加以预防就显得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外科感染300例,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60例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年龄<14岁为10.71%、>55岁为11.99%,急诊手术为14.8%,手术期间>2 h为12.73%,切口长度>12 cm为11.80%,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