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学习中识谱能力的培养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钢琴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拥有良好读谱习惯,关系着学习钢琴的进度和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它至关重要,因此尤为需要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做到脑、眼、手、耳全方位训练..有些儿童只看重弹奏技巧忽视识谱中的问题,有些钢琴教师重视培养却缺乏在实际中有效的方法,这些都在影响着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文主要结合自己钢琴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从基础训练、发现并解决识谱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训练和培养良好读谱习惯几个方面,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识谱能力.
其他文献
在线论坛中的文本大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体现学习者的个人情感与知识建构水平,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与依据.针对教育文本挖掘现有研究对兴趣和行为进行孤立分析的现状,将学习者潜在的兴趣主题和行为倾向纳入主题模型,构建了融合行为-情感-主题-时间的潜在语义分析模型,即BETTM(Behavior-Emotion-Time-Topic Model),以致力于挖掘四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华中地区某高校开设课程的在线论坛数据,通过挖掘学习者在整个教学周期中的兴趣主题与行为倾向,探究二者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革新实验室是帮助群体或组织应对危机、发展实践的形成性干预方法,也是一套基于拓展性学习理论的群体实践创新方法论.作为革新实验室的核心特征,形成性干预主张实践者的自我革新和研究者的引导作用,以促成实验群体对新实践的创造.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和双重刺激法是革新实验室的两大基本原理,对应生殖细胞、镜像材料、多样化工具等重要实验手段,发挥言语锚定、反思激发、能动性培养、工具创造等关键作用.革新实验室的全球应用覆盖六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农业生态、社会管理等四大领域发挥作用.基于维尔库宁四分类
2019年,第一届中国柳琴艺术大赛的颁奖典礼上,一支500名选手组成的柳琴队伍齐奏了一曲《我的祖国》,气势恢宏声震夜空,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看到自己多年来为普及柳琴事业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绿树成荫,作为此次活动策划之一的崔军淼激动万分,泪水夺眶而出.
期刊
(接上期)rn二、新型音柱琴码的研发rn通过对传统二胡琴码的多角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新型琴码的研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琴码制作需符合以下几个条件:rn1.新型琴码需要解决传统琴码最强振动点偏离的问题,使最强振动点位于琴码中心点.
期刊
潮州筝派作为我国古筝艺术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清丽雅致、委婉细腻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本文试以潮州筝曲作为立足点和切入口,对潮州筝曲的来源分类进行初步的概要梳理,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乐曲进行简要的释义分析,并对当代潮州(风格)古筝曲创作做出相关的思考,以期古筝艺术从业者尤其是传统古筝艺术爱好者对潮州筝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期刊
日本现代尺八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人们都知道尺八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由此就有人热衷要将尺八引荐回来,希望“尺八回家”.我们即使将尺八引进,并让它有一定的演奏者和听众,是否就意味着古代东渡的尺八“回家”了呢?打个比方:我国古代传入日本的尺八,就是我国东嫁日本的“女儿”,那今日从日本引进的至多也只是回“外婆家”的“外孙”,而不再是“女儿”.那么“外孙”能否在“外婆”家落户?我看,恐怕连生根都难,又何谈落户!
期刊
(接上期)rn与“潮州筝”“河南筝”“山东筝”等以地域命名的传统筝派不同,客家筝是以一个特定的族群“客家人”来命名的.大约在晋安帝九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时期的战乱中,中原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被多次南迁的客家人民带至广东东部梅县、惠阳、韶关等地,与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中州古调”“汉调”“汉乐”.
期刊
乐器名称是乐器物质概念的代指符号,是识别乐器个体的专门称呼.人类在利用大自然的材质用以乐器演奏时,以及人类在使用大自然中的材质进行乐器制作时,由不定型到定型的造物,由响器到有固定音高,由单音乐器到编列旋律乐器的不断制作发展,逐渐产生了由单一到类别化的渐臻专用演奏功能的乐器群体.换言之,人类在推动乐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时产生了多种乐器以及表意该多种乐器的名称.作为音乐表达的重要工具,以不同方式命名的乐器名称代指的物化乐器推动了音乐的向前发展.在数千年的乐器历史发展长河中,乐器命名有其特有的规律性,乐器名称
期刊
1952年至今,满瑞兴师傅从事民族乐器制作已经70年了.在他擅长的众多民族器乐制作门类中,琵琶制作是尤能体现其精深研究和精湛技艺的一项.70年来,作为与新中国民族乐器产业共同成长的乐器制作人,从最原始的锛凿斧锯,到机械化精细加工,满瑞兴一面见证着中国民族器乐制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一面从工艺、音色、演奏审美与体验等方面出发,对其手下的乐器进行不断打磨,使其制作的琵琶在成为演奏家手中利器的同时,也从“器”与“道”两方面成为了反映和融汇当代艺术审美和追求的综合体,塑造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时代内涵,“满瑞兴”三个字
期刊
音乐演奏中的情感共通是一个具有争议的美学问题和舞台实践问题.本文结合音乐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了共情的理论基础,并认为共情过程就是大脑对外来输入音乐信息的自我认知重新编码和再输出的过程,共情对提取信息和审美传达具有正向效用.由此,分析及呈现了演奏者与作曲家之间共情的规范性法则.通过钢琴演奏说明了共情在实践中的相关要素、发生过程及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