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后德国的安全选择与北约东扩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89年德国统一后,开始了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反思:德国力图将西方的制度扩展到中东欧,创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安全。这导致了德国人对德国在欧洲,以及所有与欧洲有关的政治和安全组织中的作用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结果是,德国设法达成统一的德国国家利益与德国和北约﹑欧盟﹑俄罗斯以及东中欧国家之间重要关系的平衡。
  关键词:德国 北约东扩 国家安全政策 平衡
  Germanys Security Options and NATOs Expanding After Reunification
  Lin Jie
  Abstract:After Reunification,German reflected it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Germany seeks to extend its system to the West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d creating the German-centric security in Europe.It led to German began a debate what is about the roles of German inin Europe,as well as all relevant European political and security organizations.The Result of this dispute is German attempted to gain a balance between the unified German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relations of Germany and NATO,the European Union,Russia and East Central European.
  Keywords: German NATOs Expanding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Balance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29-03
  
  在北约国家中,没有比重新统一的德国更早提出北约东扩,并给予更多关注的了。从1989年开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走向了统一的进程;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则标志着欧盟改革的开始。在这种环境中,德国开始了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反思:德国力图将西方的制度扩展到中东欧,创建以德国为中心的更稳定、安全的欧洲大陆。这将导致对德国在欧洲,以及所有与欧洲有关的政治和安全组织中的作用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结果是,德国设法达成统一的德国国家利益与德国和北约﹑欧盟﹑俄罗斯以及东中欧国家之间重要关系的平衡。
  
  1.统一后德国的安全利益
  
  冷战中,德国是处在美苏冲突前沿的国家,上百万的军队和成千上万的核武器部署在国土上。对德国分裂的两边而言,为欧洲安而付出的政治﹑经济代价都是巨大的。1989年中东欧巨变和德国的统一意味着新德国可以抛弃其旧有的安全政策,在欧洲的中心开始建立新的安全策略。
  1.1 在德国人看来,统一的德国将成为欧洲中心的“强国”。科尔政府重申在北约和西欧联盟(WEU)等多边组织中承诺,逐渐加强与法国的多边联盟,强调长期以来不追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政策,并且在欧洲常规部队(CFE)谈判中要求削减部队。德国公众强烈支持这些政策。1991年,德国人赞同北约继续发着欧洲安全“最佳守护者”作用的为57%比28%,支持外国军队继续驻扎的为55%比28%。①
  1.2 从1989到1991年,德国完全专注于统一进程中的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国家统一是德国期待已久的。这对德国的经济和预算﹑地方和国家层次的选举政治以及社会政策产生了惊人的冲击。为了应付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DR)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只有西德的7%,失业率达到33%,劳动生产率比西德低70%的状况,德国每年需花费1500亿德国马克(相当于1000亿美元)。②
  1.3 德国反复表示,它认为对中东欧安全问题的主要威胁不会来自俄罗斯和前苏联﹑华约成员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在5年间向前苏联(后来是俄罗斯)提供了700亿德国马克的经济援助。③在外交上,1990年11月,科尔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睦邻友好与合作条约。科尔出席了1991年北约的罗马峰会,要求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建立信任机制。④德国和俄罗斯在地区稳定上有着共同利益,双方都无法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这一地区。俄罗斯害怕本地区反俄联盟的兴起,而德国则害怕种族冲突和难民潮引发的经济﹑政治难题。由于没有美国的参与,欧盟东扩带给俄罗斯的创伤比北约东扩要小得多。⑤
  以上这些因素意味着德国旧的安全目标——抵御来自华约军队的侵略,必将发生改变。由于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崩溃,在德国人看来,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被彻底埋葬了。接下来,德国的安全政策将被纳入北约东扩和新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作用的转变进程中。
  
  2.北约东扩:“输出稳定”
  
  当统一的激情消退后,北约和欧盟为了争夺建立欧洲新秩序的领导权而争斗,德国开始面对新的安全政策选择。德国的焦点由领土防御转向了积极向北约以外的国家提供安全保护,从前苏联这个唯一的威胁转向可能危及“欧洲稳定”的普遍的﹑未知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的防御和外交政策官员必须在争论中对北约东扩做出答复。
  这一次,德国精英和公众的观点十分接近。82%的精英和70% 的普通公众相信北约对欧洲安全而言是必需的。公众还支持德国加强在北约内的联盟关系。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冷战后世界的安全威胁时,他们更担心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会蔓延到前苏联地区。同时,88%的公众赞同改善同美国的关系,92%的人赞同加强和法国的合作,以处理欧洲问题。而在德国新的安全作用、军队的作用和未来的欧洲安全等问题上,德国人尚未在和平主义还是激进主义的安全政策中做出抉择。⑥
  是追求更独立的安全政策,成为中欧集团的领导者,或是成为柏林-莫斯科特殊关系的一部分,共同统治东欧?这些设想由于得不到民众和政治家们的支持而被排除了。那么,只剩下两个选择:加强与欧盟主要西方国家的关系,建立“欧洲核心”;或扩展跨大西洋体制,在美国的领导下建立“大欧洲”。关于德国未来安全政策的争论将围绕这两个选择,在政府和政党斗争中展开,直至逐步达成共识。
  前北约秘书长曼弗雷德•沃纳(Manfred W?rner)在1993年9月10日的演讲中提出了北约东扩的议程。德国国防部长福尔克尔•鲁厄(Volker Rühe)认为这是解决冷战后众多安全问题的好办法。在德国,关于北约的争论不是集中在是否应当东扩上,而是更多关注于北约的战略政策转变上。
  德国认为,北约东扩可以达成许多战略目的:使德国脱离东西方对峙的前线;推进北约向东的防线;防止中欧的安全真空。德国或华约前成员国的虚弱的联盟并不能填充苏联力量撤退后留下的空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及联合国也无法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而且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欧盟无法处理安全问题。北约东扩是中东欧新兴民主政府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它可以增强该地区的信心,为欧盟东扩做好思想准备。最后,东扩于德国国家利益有利:一旦东扩实现,将是北约,而不是德国单独为中东欧安全付帐。美国将继续在北约中发挥突出作用,但德国将成为中欧的统治力量。
  德国政府和政治精英内关于北约东扩的分歧集中反映在外交和国防部门的争论中。1993年10月21日,福尔克尔•鲁厄请求北约成员国批准申请国加入(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11月,属于自由民主党的外交部长克劳斯•金克尔(Klaus Kinkel)却表达了相反的立场——支持西欧联盟东扩,这样可以帮助东欧而不至于疏远俄罗斯。他向俄罗斯保证,这并不是北约东扩的另一种形式。⑦这种分歧在北约东扩的讨论中一直存在,直到1997年马德里峰会。
  1994年12月到1995年,德国的争论减弱了。在1994年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会议上,俄罗斯人抗议北约东扩,但科尔把大西洋联盟的关系放在了德-俄关系之前。科尔与叶利钦在1995年初会面,他向叶利钦重申他理解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担忧,但保证北约不会扩张到前苏联的领土或俄罗斯的边界上。1994年12月,北约布鲁塞尔会议批准了东扩的计划,北约东扩的进程从政策领域进展到了实施阶段。
  1994年夏天,关于北约东扩的讨论让位于德军是否能参与在德国之外的任务的争论。1994年7月12日,德国最高法院宣布,作为大西洋军事同盟的一员,德军可以参加联合国、北约和西欧联盟的任务,使得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⑧10天后,德国联邦议会批准德国参与北约在亚得里亚海对巴尔干武器禁运的行动,从而向新的安全政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意味着德国各政治阶层就德国在大西洋联盟中的新作用达成了广泛共识。⑨
  
  3.通向马德里之路
  
  德国1996到1997年的争论发生在政治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之间。争论集中在德国新的安全环境、政策选择、以及与东西方国家的关系上。对于这场争论,德国公众舆论并没有明显倾向于那一方。在1996年,75%的人赞成改善与波兰的关系,77%的人支持与俄罗斯形成更好的关系。⑩而在当时,改善和波兰的关系意味着将波兰带入西方阵营,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却意味着把波兰排除在西方体制之外。1996年末,32%的德国人在北约增加新成员的问题上还未形成定论,而剩下的人的观点也存在巨大分歧。14%的人希望立刻吸收新成员,31%的人希望在5~10年内吸收,13%的人希望10年以后再行动,而10%的人认为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永远不应成为北约成员。
  在这一时期,北约制定了东扩计划,德国在西欧联盟﹑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北约的波斯尼亚行动中扩大了影响。同时,科尔﹑金克尔和鲁厄致力于和俄罗斯深入探讨双方对北约东扩的理解和对未来安全问题进行协商的机制。
  在14个月里,科尔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见了4次,反复承诺“无意把北约的政治、军事机器推进到俄罗斯的边界”。科尔极力把东扩、北约新概念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包装成叶利钦所能接受的形式。
  科尔的积极介入政策得到了金克尔和鲁厄的支持。他们致力于德国与新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向叶利钦担保,德国将继续坚定地在西方阵营中约束可能威胁俄罗斯的单边行动。1995年6月13日,金克尔造访华沙,保证德国是“波兰的支持者”。这是继科尔对新成员国的“没有第二集团国家”的誓言之后新的担保。另外,金克尔还在波兰签署了“德国-捷克和解宣言”。这为捷克成为北约的一员扫清了道路。最后,匈牙利加入北约一事得到了德国公众的强烈支持。国防部长鲁厄更加强调各国自主选择北约成员国的权利。1996年,他宣布,通过和平伙伴计划(PFP),德国将成为新的北约联合部队波罗的海海军总部的一份子。在1997年初,他声明赞赏法国和波兰的防务合作,并且关注改变中的德国全球战略学说。这一学说主张从静态的领土防御转变为把各国的精干部队统一到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中,来完成维和和危机处理任务。
  支持北约东扩的声音在社会民主党中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卡洛滕•福格特在法兰克福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告诉他的追随者,现在是避免党内分歧,承认北约东扩的时候了。北约东扩是“消除欧洲裂痕,稳定我们大陆的和平的有力措施”。福格特得到了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和国防部长鲁道夫•沙宾的支持。在马德里会议前夕,反对北约东扩的只剩下PDS(前身为东德共产党的民主社会党)和绿党中的少数激进主义分子了。
  
  4.从马德里到德国联邦议会投票
  
  1997年5月,北约决定邀请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成为新的成员。这在德国政府内部,外交和国防部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总理亲自参与了对德国与俄罗斯、美国、新成员国关系而言十分重要的磋商。
  1997年德国内阁向德国联邦议会正式提交了北约东扩的议案。国防部长福尔克尔•鲁厄预计95%的议员将会投票赞同这一决议。德国外交部长金克尔在北约布鲁塞尔外长会议上表示,北约不会对后来者关闭大门,第一批新成员的加入将鼓励未来的申请者尽快达到北约的标准。德国总理科尔则将1998年3月北约东扩进程时间表的投票视为完善欧洲民主阵营的第一步。
  马德里峰会后,社会民主党的首脑,如福格特、施罗德、沙宾等人,都公开赞同北约东扩、俄北关系法和北约的战略新概念。德国领导人们认为,德国将从北约扩展新成员中得到丰厚的收益:从本土防御政策转向完全成为新北约的合作者;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安全保障圈,预防未来的像波斯尼亚那样的地区危机;北约的扩展可以填补俄罗斯撤离后这个地区的力量真空,并防止俄罗斯势力的重返;它可以避免德国在这一地区执行单方面外交政策,那将付出政治和经济的昂贵代价;而且,它还可以阻止中东欧民主的倒退,防止出现反对德国的联盟。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德国民众的支持。选举投票显示,76%的政治精英和60%的普通民众赞成北约东扩。
  1998年3月26的议会投票也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672名议员中有555名投票赞成北约东扩。其中包括CDU-CSU和FDP联合政府成员、社会民主党和半数的绿党成员,只有PDS集体反对东扩。
  冷战中,德国是东西对峙的舞台。北约东扩迫使德国开始考虑它在欧洲的作用,接受欧洲安全保护者的新地位。作为北约东扩中大西洋联盟欧洲部分的领导者之一,德国接受了北约和欧盟内的新责任和新任务。而政治领导人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形成的广泛共识,确保了1998年政府交替后德国政策的连贯性。冷战后的德国的战略目标将是:进一步统一欧盟未来的成员,帮助稳定北约的南翼;协调北约与俄罗斯战略利益之间的关系;与法国一道在北约体制内追求欧洲的权利,但决不冒损害德国与美国关系的风险。无论哪一党在德国执政,德国都不会再过分地依赖美国和法国,而将更加强调本国的国家利益。
  
  注释
  ①Thomas Berger,Cultures of Anitimilitarism:National Security in Germany and Japan,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98;Keith B.Payne and Michael Ruhle,The Future of the Alliance:Emerging Germany Views,Strategic Review,Winter 1991
  ②Rorbert Gerald Livingston,United Germany:Bigger and Better,Foreign Policy,no.87,Summer 1992
  ③Angela Stent,The One Germany,Foreign Policy,no.81,Winter 1990~1991
  ④Manfred Worner,NATO Transformed: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me Summit,NATO Review 39,no.6,December 1991;Michael Legge,The Making of NATOs New Strategy,NATO Review 39,no.6,December 1991
  ⑤Leigh Bruce,Europes Locomotive,Foreign Policy,no.78,Spring 1990;Jiri Dienstbier,Central Europes Security,Foreign Policy,no.83,Summer 1991
  ⑥Erika V.C.Bruce,NATOs Public Opinion Seminar Indicates Continuing,but Not Unshakeable Support,NATO Review 40,no.2,April 1992;RAND Corporation,Germanys Geopolitical Maturation:Public Opinion and Security Policy,Senata Monica,Calif.:RAND Corporation,1994
  ⑦Daniel J.Whitenck,Germany:Consensus Politics and Changing Security Paradigms,Arthur R.Rachwald,Gale A Matox ed.,Enlarging NATO:The National Debates,Boulder,Col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1,p.40
  ⑧Klaus Kinkel,Peacekeeping Missions:Germany Can Now Play Its Part,NATO Review 42,no.5,October 1994
  ⑨Karl Kaiser,40 Years of German Membership in NATO,NATO Review 43,no.4,July 1995
  ⑩Elizabeth Hann Hastings and Philip K.Hastings,Index to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London:Greewood Press,1996-1997,p.165
  Ibid
  Daniel J.Whitenck,Germany:Consensus Politics and Changing Security Paradigms,Arthur R.Rachwald,Gale A Matox ed.,Enlarging NATO:The National Debates,Boulder,Col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1,p45
  NATO Enlargement:The National Debates over Ratification,NATO Academic Forum,October 1997
  
  参考文献
  [1] Thomas Berger,Cultures of Anitimilitarism:National Security in Germany and Japan,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98
  [2] Foreign Policy,1991~1992
  [3] NATO Review,1991~1995
  [4] Gale A Matox ed.,Enlarging NATO:The National Debates,Boulder,Col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1
  [5] Elizabeth Hann Hastings and Philip K.Hastings,Index to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London:Greewood Press,1996-1997
  [6] RAND Corporation,Germany’s Geopolitical Maturation:Public Opinion and Security Policy,Senata Monica,Calif.:RAND Corporation,1994
  [7] Keith B.Payne and Michael Ruhle,The Future of the Alliance:Emerging Germany Views,Strategic Review,Winter 1991
  [8] Elizabeth Hann Hastings and Philip K.Hastings,Index to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London:Greewood Press,1996~1997
  [9] NATO Enlargement:The National Debates over Ratification,NATO Academic Forum,October 1997
其他文献
彭山—庐山地区中一新生代伸展构造体制是本区的主体构造。本文运用伸展构造控矿理论对彭山—庐山地区伸展构造的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爰其与科委职责的区分。按照国务院的“三定”方案精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也是行政执珐机关,一个重要职责是依法确定存类工商企业和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4 a来HELLP综合征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
甘肃省保育院 兰州 730030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满足幼儿认知的心理需要,充分调动幼儿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日趋完善的计算机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优化幼儿教育策略和安全管理策略,建立幼儿健康成长档案,提高幼教管理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教育 管理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a
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成为测量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指标。EXCEL作为一款数据处理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本文就劈尖干涉实验采集的原始
幼儿期正是奠定人的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游戏本身就是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和提升。《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提法正是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幼
双月论坛选题好,内容也好,交流多方面的不同意见和主张,对于帮助领导科学决策,很有好处,对专家来说也有积极启发。讲坛内容在《电信软科学研究》上发表,受到大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