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模亦可称为“模子”,孩子们手拿一个泥模,只要有泥巴就可以印制出一批活灵活现的泥玩具,方便快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泥模又被称之为“孩模”。所谓寓教于乐,泥模便极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基于泥模丰富的创作题材,孩子们在泥模翻印把玩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到许多动物、植物、人物,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的名著、戏曲、神话故事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泥模可谓是儿童的启蒙绘本。
沛县微山湖一带的泥模玩具,据考证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微山湖旁的路彦村,整个村庄每家每户都制作从事泥模和其它一些泥玩具。这些泥模多采用直接手法进行创作,虽然看起来质朴,但它们传达着艺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一些泥模饱含寓意,小小的泥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每逢庙会时期,热闹非凡,泥模艺人们这天也都会赶往庙会,谁都不愿错过这个生意兴隆的日子,那时在微山湖两岸时常可以见到民间货郎售卖的泥模玩具。
沛县泥模的制作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徐州地区汉代的陶俑,徐州汉代陶俑就是通过大量的模制方才满足当时的需求。通过模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缩短了制作时间,实现了技术的创新。然而,这一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许多优良的模具经过长期的使用会逐渐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后期的陶俑越来越粗糙,缺乏起初的神韵。这也是泥模同样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印制泥模之前,可以取一些浮土撒在表面,然后在讲柔软的胶泥放入其中印制,这样就可避免有黏土残留在泥模中,影响泥玩具的形象神态,也可延长泥模的使用寿命。
《哪吒闹海》是神魔小说《封神榜》中十分经典的情节,讲述龙王作威作福、祸害百姓,不仅压榨百姓索要贡品还逼迫交出童男童女,于是哪吒惩治邪恶的故事。泥模上所描绘的就是哪吒主持正义,为民除害的形象。泥模选取了哪吒骑在恶龙身上激烈斗争的情节,海浪翻涌,充分营造出了当时紧张刺激的气氛。《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最为滑稽搞笑的人物形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懒做、胆小怕事。泥模上可谓将猪八戒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呈现了出来,肥头大耳,圆滚滚的肚腩,手拿钉耙盘坐在地上歇息,完全展现了他生性懒惰、大腹便便的特点,整个泥模颇有趣味。包公因铁面无私、廉洁奉公,多次为民请命,美名深入人心,深受百姓拥护。泥模《包公》刻画包拯身穿官服手拿卷宗的形象,人物额头正中的月亮明确的表明了人物的身份,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严肃认真,把人物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济公平生表面以玩世不恭、装疯卖傻的形象行走江湖,实则乐善好施,才华横溢,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被后世称为“活佛”,在民间美名远播。泥模《济公》形象地描绘了济公的外形,头戴一顶小沙帽,眼含笑意,牙齿尽数露出,充分的表现出了济公在嘲弄恶人时玩世不恭的模样。
以上人物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是正面人物,代表着人间的真善美,惩治龙王的哪吒、降妖除魔的八戒、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以及好善乐施的济公,这类作品的热销充分体现了百姓们的心中所想,即生活在一个安乐、祥和的理想社会中,所有善良、正义、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获得胜利。在新中国解放前,百姓们的日子大多清苦,在官僚地主的欺压下艰难度日,平日里的娱乐活动可谓是少之又少,倾听这些戏曲人物的故事,或感同身受、或扼腕叹息、或切齿痛恨、或拍手称快,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人们在自己的不幸中找寻到了慰藉,填补了精神上的空虚,其中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身。
沛县泥模中,除了人物,表现最多的就是动物的形象了。因为孩子一般都会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动物也是喜闻乐见的泥模形象。动物泥模的刻画与人物类似,最为关键的就是神态的表现,能做到生动形象便是极好的了。植物类的泥模作品由于对孩子的吸引力较小,所以此类作品数量不多,多表现带有吉祥寓意或坚韧品质的植物形象,如“莲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君子。“石榴”则象征多子多福。桃又叫寿桃,代表着长寿。这些饱含丰富寓意的植物形象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积累,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对于类似泥模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玩具来说,目前市场的需求更多是作为工艺品来收藏,它的功能已经悄然改变。为了能将这些饱含心血、代代相传的民间玩具继续传承下去,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我们不该过分执着于追求它的商业价值,能够引进课堂,成为教具,也是一条路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泥模在兼有娱乐性的同时,其中的教育性更是不容小觑。孩子们在翻印泥玩具的同时,既能乐在其中,又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胶泥的柔软性可被再塑造,有助于孩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泥玩具。沛县泥模多以神话故事和戏曲人物为主,孩子们在收集把玩的过程中,相互介绍自己的人物优点,不知不觉中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管艳.浅析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审美构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6,36(06):93-95.
[2]赵冬霞,陈芳,窦勤军.徐州泥玩具考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04):157-160.
[3]鄭丽萍,程鸣.浅谈生活中的民间玩具[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02):74-76.
[4]段勇,王江丽.谈淮阳民间泥玩具的直觉创造性[J].大众文艺,2011(01):73-74.
沛县微山湖一带的泥模玩具,据考证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微山湖旁的路彦村,整个村庄每家每户都制作从事泥模和其它一些泥玩具。这些泥模多采用直接手法进行创作,虽然看起来质朴,但它们传达着艺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一些泥模饱含寓意,小小的泥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每逢庙会时期,热闹非凡,泥模艺人们这天也都会赶往庙会,谁都不愿错过这个生意兴隆的日子,那时在微山湖两岸时常可以见到民间货郎售卖的泥模玩具。
沛县泥模的制作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徐州地区汉代的陶俑,徐州汉代陶俑就是通过大量的模制方才满足当时的需求。通过模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缩短了制作时间,实现了技术的创新。然而,这一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许多优良的模具经过长期的使用会逐渐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后期的陶俑越来越粗糙,缺乏起初的神韵。这也是泥模同样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印制泥模之前,可以取一些浮土撒在表面,然后在讲柔软的胶泥放入其中印制,这样就可避免有黏土残留在泥模中,影响泥玩具的形象神态,也可延长泥模的使用寿命。
《哪吒闹海》是神魔小说《封神榜》中十分经典的情节,讲述龙王作威作福、祸害百姓,不仅压榨百姓索要贡品还逼迫交出童男童女,于是哪吒惩治邪恶的故事。泥模上所描绘的就是哪吒主持正义,为民除害的形象。泥模选取了哪吒骑在恶龙身上激烈斗争的情节,海浪翻涌,充分营造出了当时紧张刺激的气氛。《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最为滑稽搞笑的人物形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懒做、胆小怕事。泥模上可谓将猪八戒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呈现了出来,肥头大耳,圆滚滚的肚腩,手拿钉耙盘坐在地上歇息,完全展现了他生性懒惰、大腹便便的特点,整个泥模颇有趣味。包公因铁面无私、廉洁奉公,多次为民请命,美名深入人心,深受百姓拥护。泥模《包公》刻画包拯身穿官服手拿卷宗的形象,人物额头正中的月亮明确的表明了人物的身份,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严肃认真,把人物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济公平生表面以玩世不恭、装疯卖傻的形象行走江湖,实则乐善好施,才华横溢,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被后世称为“活佛”,在民间美名远播。泥模《济公》形象地描绘了济公的外形,头戴一顶小沙帽,眼含笑意,牙齿尽数露出,充分的表现出了济公在嘲弄恶人时玩世不恭的模样。
以上人物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是正面人物,代表着人间的真善美,惩治龙王的哪吒、降妖除魔的八戒、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以及好善乐施的济公,这类作品的热销充分体现了百姓们的心中所想,即生活在一个安乐、祥和的理想社会中,所有善良、正义、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获得胜利。在新中国解放前,百姓们的日子大多清苦,在官僚地主的欺压下艰难度日,平日里的娱乐活动可谓是少之又少,倾听这些戏曲人物的故事,或感同身受、或扼腕叹息、或切齿痛恨、或拍手称快,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人们在自己的不幸中找寻到了慰藉,填补了精神上的空虚,其中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身。
沛县泥模中,除了人物,表现最多的就是动物的形象了。因为孩子一般都会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动物也是喜闻乐见的泥模形象。动物泥模的刻画与人物类似,最为关键的就是神态的表现,能做到生动形象便是极好的了。植物类的泥模作品由于对孩子的吸引力较小,所以此类作品数量不多,多表现带有吉祥寓意或坚韧品质的植物形象,如“莲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君子。“石榴”则象征多子多福。桃又叫寿桃,代表着长寿。这些饱含丰富寓意的植物形象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积累,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对于类似泥模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玩具来说,目前市场的需求更多是作为工艺品来收藏,它的功能已经悄然改变。为了能将这些饱含心血、代代相传的民间玩具继续传承下去,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我们不该过分执着于追求它的商业价值,能够引进课堂,成为教具,也是一条路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泥模在兼有娱乐性的同时,其中的教育性更是不容小觑。孩子们在翻印泥玩具的同时,既能乐在其中,又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胶泥的柔软性可被再塑造,有助于孩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泥玩具。沛县泥模多以神话故事和戏曲人物为主,孩子们在收集把玩的过程中,相互介绍自己的人物优点,不知不觉中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管艳.浅析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审美构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6,36(06):93-95.
[2]赵冬霞,陈芳,窦勤军.徐州泥玩具考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04):157-160.
[3]鄭丽萍,程鸣.浅谈生活中的民间玩具[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02):74-76.
[4]段勇,王江丽.谈淮阳民间泥玩具的直觉创造性[J].大众文艺,2011(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