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静寂在青草深处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阿坝是一个令人神往、充满诱惑与未知的地方。那里的草原和海子如梦如幻,羊的云朵和牛的山峦的每一次移动,都会让人魂牵梦绕。那是被诗歌附体的神奇的地方,那里有着像星星一样耀眼的诗人名字:阿来、龚学敏、牛放、范远泰、白林、羊子、雷子……这些名字宛若宝石镶嵌在浩瀚的星河。而蓝晓,无疑是这些宝石里熠熠生辉的那颗。
  蓝晓是一个优雅的藏族美女,优雅是她在众多令人炫目的藏族美女中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与她民族与生俱来的热烈和奔放不是对抗,而是一种互补,完成这个互补的就是她的诗歌。
  也正是这种优雅,成就了蓝晓诗歌安静、简约、恬淡的整体气质。
  “花湖安静/睡在草原的怀里/婴儿一样的眼睛/装满世界的干净”(《花湖》),这里的湖是安静的;“踮着脚尖走进安静的寺廟/清晨的阳光洒下来/照耀着寺庙”(《轻轻地走进达维喇嘛庙》),这里的寺庙是安静的;“男孩安静从容/站在画布前/世界光亮铺开/起笔落笔”(《画唐卡的男孩》),这里的人是安静的。正是这块土地、这样的人文气息的浸润,诗人蓝晓也有了“脚步轻轻/身体以孤独的方式投奔静默/阳光之下/我听见冰山的呼吸”(《聆听高处》),这无疑是地域带给她的“静默”。她的“脚步轻轻”,与这里的山水、物事以及生命的脉搏保持在相同的频道上。她是水,“燃一炷藏香/让我行走在今生和来世的路途/如一湾淡蓝的河水/在喧嚣的尘世中静寂流淌”(《拉卜楞寺》)。她是草,“明朗的蓝把天空涂满/云朵开出莲的花瓣/错落的时光里/我的心静寂在青草深处”(《各莫寺前》)。她是花,“琉璃般的心影里/法螺悠扬着佛陀的妙音/我淡然地躲在墙角/开我一世的花”(《圣地阿坝》)。
  也许是拥抱了太多的阳光、蓝天和白云,诗人蓝晓没有过多的忧郁与矫情,一如她的诗,简约、温暖而干净。她的诗与那些繁复的修饰和意象、那些太多的伪抒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这种对比,才彰显出她的诗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阳光层层落下
  停留高墙
  停留树梢
  停留草尖
  停留休歇的马匹之上
  温暖的感觉
  就在这样一个午后
  扩散蔓延
  涌进你我的家园
  和以后的时光
  ——《心安此处》
  这首诗从“阳光层层落下”开始,四句“停留”简约勾勒了四幅影像:高墙、树梢、草尖以及阳光下的马匹。这些家园的影像集合在层层落下的阳光之下,因为阳光的“层层”落下,场景有了一种奇异的动态美,时间是“午后”,所以有“温暖”。我们可以想象:阳光下的午后温暖而宁静,诗人或立或坐,或远眺,或近观,眼里看到的所有画面都反射出太阳的光芒。诗人在这里指认的家园,使我想起苏轼在《定风·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曾写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恍然大悟了。诗人蓝晓已经把心安放在此处,所以温暖四溢,恬淡如诗。
  这样的指认在蓝晓眼里,已经不止于生长于斯的原住民,只要是落脚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家的温暖。“养蜂的老人和他的蜜蜂来自远方/哪里花开/哪里就是家/浪迹天涯的路/蛛网一样布开/风吹雨打路就摇晃//草原的花开了/家又可以扎下来/养蜂老人心里的笑啊/蜜一样亮堂”(《养蜂的老人》)。同样是一首极简的诗歌,同样给读者以温暖。“浪迹天涯”的养蜂老人,“风吹雨打路就摇晃”,这里原本有一种艰辛,但诗人笔锋一转,写到草原的花开,写花海里安札的家,写养蜂老人在这里找到的惬意,我们会随老人的笑而笑,获得一种小小的满足。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有多少无奈、多少酸楚,我们都需要有一种消解的能力。这正是诗人的巧妙之处,避免了刻意的煽情,以一种比对及位置上的排序来营造温暖。只要心里有安放的家园,无论风吹雨打,这样的温暖俯拾皆是。
  蓝晓的诗情画意大多采撷于她的家乡阿坝,因为阿坝有她挥之不去的情愫。《遇见海鸥》是她为数不多的抒情家乡以外的作品:
  红嘴鸥雪一样
  铺天盖地飘落滇池
  足尖轻盈
  踩亮一池晨光
  踩落满湖晚霞
  悠游展翅
  在浪花上摇荡
  那些路途的辛苦
  和西伯利亚寒冷的温度
  遥遥地甩在身后
  扎进深深的暖阳
  海鸥的鸣唱此起彼伏
  这首诗其实不需要去做过度的分析,诗歌内容简单、明了,语言和构思并没有特别的惊喜。读完之后,闭上眼睛,诗中一幅悠然的自然景象能够完整浮现。我想说的是,诗人蓝晓即使遇见所有的新鲜,也不会去咋咋呼呼、声嘶力竭,而依然保持一种宁静。这是诗人蓝晓的心境、心绪、心情的原生态,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无法更改的明亮、干净和温暖。正如诗人写到的:“那些路途的辛苦/和西伯利亚寒冷的温度/遥遥地甩在身后”。
  《冰山在上》是蓝晓近年诗歌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值得诗坛关注的一部藏族诗人的诗集。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整部作品保持了她既有的气质、有效地把控火候,又以一种持久、绵软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当然,如果蓝晓的诗能够在语言上更加跳跃一些,我想那必将是蓝晓的又一次飞跃。我们有理由期待。
  是为序。
其他文献
历史有时候也会像一位青春少年,也会不着边际,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告诉我们真相,并且,让我们对置身的世界重新作出认知。比如1951年的黄鳝溪,成渝铁路的修建工地上,一件被命名为“资阳人”的骨锥像是拨开蜀地浓雾的一抹阳光,照亮了整个蜀人的故乡。历史上遭遇的数次大屠杀让四川成了中国最大的移民区域,几近四川已无四川人。这一抹阳光,与其说是照亮后来的蜀人内心,不如说它照亮了整个四川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
期刊
人类是一棵大树,其纷繁复杂已经到了不可探寻的地步,种种分门别类的针对人类的学问不过是对人类自身的一些细枝末叶的触摸。家族也是一棵大树,同样纷繁复杂,但家族的大树相对于人类要有限和清晰得多,加上有家谱可查,尚可探寻。  探寻家族血脉犹如一种沿江溯源的旅行,路上的风景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可以寻觅到我们自己的来路以及一路上的地理、气候、水土、植被和人文状况。我个人的体会是可以在探寻中感受一种冲动,那是由整
期刊
泽让闼对书很痴情。  我曾经和老婆开玩笑说,我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是她,小老婆是书。我自认为对书很钟情。但自从认识泽让闼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其实,书只是我的小情人,而书却是他的小老婆。情人没有,可以;老婆没有,不行。  好几次,我到成都、马尔康、黑水、九寨沟等地开文联工作会或是作家笔会,在宾馆、茶楼甚至饭厅见到泽让闼的时候,他一定带着他的小老婆,不离不弃,爱不释手。以前人们常爱开一个玩笑说,胸前插一
期刊
认识李春蓉是从她的文字开始的,两年前读过她的一些散文,也有过一些为数不多的写作沟通交流,后来顺理成章地见面。喜欢她的直率与沉稳,也喜欢她的文雅美丽。今年盛夏一天的正午,收到她的非虚构文集《血脉》,暗自吃了一惊,感觉阿坝作家群里又冉冉升起一颗新星。惊叹之后是由衷的喜悦与祝福。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姓氏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大书。”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
期刊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打动你,带给你持久的感动和美妙的艺术体验,王德宝的《一路走来》正是这样一部能够扣动读者心弦的散文诗集。不论是寄情山水写意之作,还是感怀故土、怀亲念旧之作;不论是抒写爱情悲欢、寻求理想之作,还是表达人生感悟、悲愤忧伤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都真挚动人。应该说王德宝经过多年的散文诗写作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想,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追求。他不卖弄语言,不堆砌炫耀辞藻,
期刊
它是我故乡放大了的名字  它是我母亲的另一种称谓  这个名字叫祖国  啊,祖国啊祖国  在故乡的土地上  我一次次的深深呼唤你  祖国啊  这是一个让我流泪的名字  我把热泪流在故乡的心上  幻想它们都变成爱的种子  祖国啊  这是一个叫我揪心的名字  我要让祖国这名字,在我的揪心中成长  长成伟岸的大山,长成涛涛的江河  这是一个古老而让我敬重的名字  这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名字  这名字从黄
期刊
这世界到处都有西西弗斯,那个推石头的人。但是没有那沉默的幸福。  “现在社会变化了,有飞机有高铁,你想一个人,很快就能见面,所以现在这种赠别诗越来越少。时空在变化,不像过去一分开很多年就见不到,音讯都没有。”这是诗人的感受,也是《四川在上》内在的某个生长点。  诗集出版的时候,是2019年春天。一个红尘滚滚的时候。饥荒和苦难,仿佛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很多人物细节,经过一餐午饭,就记不起了。感受消退的
期刊
四川阿坝,除了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有浓郁深厚的藏羌文化。这片集自然人文为一体的土地还是造就作家、诗人、艺术家的芬芳土壤。在一个火苗旺盛的地方——马尔康,美女诗人蓝晓,可以说是这片热土与文学界里的佼佼者,她的诗集《冰山在上》,是以汉藏双语的形式出版的诗集。该文本的藏文,于我是一种神秘的符号,仿佛可以弹出旋律的五线谱,那些音律,那些韵味,早已跳出五线谱之外。让我看见了高原辽远
期刊
半个多月来,我一直在读藏族女诗人蓝晓的诗集《冰山在上》,并且沉浸其中,那些灵动、活泼、细腻的文字,让我看见一颗透明的诗心,澄澈而晶莹,如冰山般洁白,可谓亦真亦善亦美。于是我敢肯定,蓝晓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内心有爱、有诗歌。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世界,人们内心是彷徨的,而一个人内心流淌着诗意,溢涌着爱恋,这是稀缺的。法国文豪雨果说:“文学是从文明中分泌出来的,诗则是从理想中分泌出来的。这便是为
期刊
遥望雪山,目睹雪山之上那经年的冰雪晶莹。想起读到蓝晓那些澄澈透明的诗歌,心情就跟天空一样蔚蓝,一样高远。  蓝晓大学毕业后早些年做过几年教师,然后改行做了一家纯文学杂志《草地》的编辑,做编辑为他人做嫁衣这行是个辛苦的职业,但这是诗人蓝晓热爱的事业。如今在编辑部已过了22年的光阴,光阴不老,岁月渡人,诗人从一名编辑慢慢成长为《草地》杂志的主编,也是四川省内一名小有名气的诗人。前些年读过她的诗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