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同时,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所以,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化学呢?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尊重和信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公平地对待他,盼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因此,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天才,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使学生出现很少有过的满意和自信感。教学上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爱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人认真听取,如果学生回答不了,要耐心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如果回答错误,也应留有余地作出评价。例:如有学生在书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时写成:
Cl2+H2O=2H+ + Cl- + ClO-
可以这样评价:这样学生学习上下了一定功夫,反应物、生成物都写对了,但HClO不能写在离子,还是前功尽弃。这种含有肯定、表扬成分的评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堂课,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及时把对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如“很对”、“第一步回答得不错,下面再想想”等,使学生看到希望,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
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感到低人一等。所以,我们老师决不能鄙视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既要看到他的不足,同时要看到他们身上不甘落后、要求上进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到自己能被承认,精神得到满足,心情愉快、学习自然感兴趣,自觉性、刻苦性得以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努力提高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所以首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只要把首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因此我在上首堂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若干实验和提问,例如:为什么刚抹的墙壁要生炭火盆,为什么刚开始反而变潮湿?氢气球为什么能飞?“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等等。这些问题也不作全部回答,可以留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又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分组实验,学生的兴趣更高,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动手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乐趣,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这同时,应当给学生培养规范的实验作风,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指导他们观察与分析试验现象以及规范的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验或教给学生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体验化学的无限乐趣。比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再比如教给学生辨别羊毛衫的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去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小研究,比如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去评测水质,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学研究的方法。这样做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乐趣与动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化学概念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尊重信任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取一些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用化学的思维方式来充实自己。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一、尊重和信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公平地对待他,盼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因此,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天才,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使学生出现很少有过的满意和自信感。教学上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爱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人认真听取,如果学生回答不了,要耐心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如果回答错误,也应留有余地作出评价。例:如有学生在书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时写成:
Cl2+H2O=2H+ + Cl- + ClO-
可以这样评价:这样学生学习上下了一定功夫,反应物、生成物都写对了,但HClO不能写在离子,还是前功尽弃。这种含有肯定、表扬成分的评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堂课,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及时把对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如“很对”、“第一步回答得不错,下面再想想”等,使学生看到希望,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
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感到低人一等。所以,我们老师决不能鄙视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既要看到他的不足,同时要看到他们身上不甘落后、要求上进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到自己能被承认,精神得到满足,心情愉快、学习自然感兴趣,自觉性、刻苦性得以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努力提高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所以首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只要把首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因此我在上首堂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若干实验和提问,例如:为什么刚抹的墙壁要生炭火盆,为什么刚开始反而变潮湿?氢气球为什么能飞?“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等等。这些问题也不作全部回答,可以留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又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分组实验,学生的兴趣更高,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动手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乐趣,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这同时,应当给学生培养规范的实验作风,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指导他们观察与分析试验现象以及规范的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验或教给学生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体验化学的无限乐趣。比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再比如教给学生辨别羊毛衫的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去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小研究,比如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去评测水质,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学研究的方法。这样做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乐趣与动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化学概念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尊重信任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取一些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用化学的思维方式来充实自己。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