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的一个心愿。这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那时,悬挂在我桌案对面的大镜框里就镶着大千先生的一幅写意山水,那是上世纪40年代父亲托人从颐和园买来的,据说当时大千先生住在那怡人的湖光山色之中,一边养性一边作画。父亲共买了两幅,都是五尺中堂大画:一幅浅绛,一幅水墨。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这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似流动着,一如梦幻。这两幅画我换着挂,过一阵子换一换,挂这幅时便把那幅放在后边。“文革”时却被“革命小将们”一起扔到院子,扯烂烧掉。
  画没了,可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此番来看大千先生的故居是为了重温那两幅失不再来的画吗?绝不仅仅如此。我是想看到他所有画作之外却至关重要的东西,想进一步认识他,可是我能看到这种东西吗?
  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面朝着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精深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1978年)自美国迁返台湾定居时,买下了这块土地。这天下少有的富于灵气的地方是被他看出来的,还是悟到的?此前这里可是个废弃的养鹿场啊。
  大千先生是少有的活着的时候就能享受到自己创造成果的画家。这样的人还有毕加索和罗丹。不像凡·高终生扛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如负苦役,死后却叫数不尽的精明人拿他的画发财。但大千先生会怎样使用他的钱财?像个豪绅那样炫富和铺张吗?
  当然不是。
  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宽敞又松散的双层的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台湾多奇花异卉,外地人大多叫不上名字;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据说这后园本无外墙,由于溪谷就在跟前,每有大雨,溪水迅猛,常常涌至屋前,故而修筑一道围墙,很矮,只为防水,不叫它妨碍视线;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是也。
  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
  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大千先生的母亲曾嘱咐他,不要抬头望月,大千先生便常借这水池中的月影来观月赏月,故取名影娥池。娥,乃姣好的嫦娥。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尤其是老年人:这是大千先生四川老家独有的一种椅式。他每作画时间长,辄必背部酸疼,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悉心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院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矮矮的围墙不去截断自然,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那么房子里边呢?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里里外外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没一根是镶玉包金、安装龙头豹首的名牌拐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美与情致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
  大千先生的画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大千先生的故居是在他去世(1983年)后,由他的家人不动分毫地捐献出来的,现归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摩耶精舍内的一切都一如既往,家具物什完好如初,纸笔墨砚都放在老地方,好像大千先生有事暂时出门一般。
  画室内最惹我注意的是,大千先生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20公分。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他住进台北的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木凳上泼墨作画,夫人在身后扶着他的腰部。我还注意到,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多。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他的故居。大千先生旅居巴西时的八德园和美国的环荜庵全都是自己设计的,这“叶落归根”的摩耶精舍更倾注他的心血。从中,我们不仅看出他的趣味、审美、修养和性情,还体悟他的自然观、生命观与精神至上观。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为建造摩耶精舍,他用了许多钱财,不少奇石是从巴西、日本与美国高价运到台湾的。但在这里——财富化为了美。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40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其画作堪比洛阳纸贵的张大千,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那个了无人迹的敦煌,一连两年漫长的时间里,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的窟壁中的那些被历史忘却了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
  这里所有鐘表的指针被永远固定在他离别的那一刻——1983年4月2日8时15分,他的遗体就葬在后园的梅林中,然而在摩耶精舍无所不见的他影响着我们的精神。
  这便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无形地放在其中,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
  在摩耶精舍,我相信,我看明白了张大千。
  (选自《中国艺术报》)
其他文献
《蜘蛛侠》系列电影里面有不少的镜头都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比如彼得·帕克第一次发现自己有超能力时,从一个小巷的墙壁爬上去的镜头,还有其利用蜘蛛丝在城市大厦间穿行的画面,甚至是蜘蛛侠垂直倒挂跟玛丽·简接吻的片断,都留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但是最让笔者惊讶的还是在《蜘蛛侠2》中,帕克利用射出的蜘蛛丝将一列失控的地铁硬生生拉停,避免了地铁坠落,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性命。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有些匪夷所思,认为这不过
期刊
我不需要在掌声中登场,但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掌声中告退。  我不为别人的掌声而活,我在乎的永远只是一个人的掌声。纵使赢得全世界的掌声,却得不到心爱的人的掌声,也是会失望的。  有时候,我们那么努力,并不是为了别人的掌声,而是为了身边的人微笑拍掌。  我们口里不说,一副好强好胜的模样,好像想赢得全世界。天可怜见,我们只是想得到一个人的掌声,他却也许并不知晓。  他也许会说:“已经有那么多的人称赞你了!
期刊
印度著名的哲学家、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乐。这是正确教育的一部分。”可是我们被“我很重要”这样的呼唤启蒙并很快就完全地接受了它,并用它来衡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是的,因为我很重要,所以你不能忽视我,侮辱我,侵犯我,睚眦必报是维护自我意识的最好手段。于是我们少了忍耐、涵养、通融、理解、宽容。有时一丁点儿的刺激就让我们
期刊
社交泡沫  社交泡沫,指一些人看起来结识的人不少,但事实上,真正能称之为朋友的却寥寥无几。在“金融泡沫”、“房产泡沫”之后,“社交泡沫”开始冲击着职场人士。  带薪如厕  有网友发帖:在公司如厕,亲,别在家里。因为这样一来,如厕占用的是你的工作时间。假设你每天要花10分钟如厕,一年下来,你就会有40个小时的带薪如厕时间,相当于5天年假。  这样的如厕行为被称为“带薪如厕”。  网络移民  网络移民
期刊
2013年8月28日9点,上海东方航空公司MU738航班从墨尔本出发飞往上海。90分钟后,乘务长忽然听到客舱中传来一阵急促的幼童啼哭声,夹杂着乘客们焦急的询问声。原来坐在经济舱的一个仅18个月大的小男孩在玩耍时不慎夹伤了手指,流血不止。乘务组迅速启动旅客意外伤病处置预案,并在机舱内广播寻找医生。随后有两位志愿者加入了救助队伍,一位曾任资深护士,一位则是北京某医院的儿科医生。他们主动提供帮助,为幼童
期刊
一座有点年头儿的老宅里,一个大家庭聚在一起过年。  兄弟四人平时都天南海北地在外面闯荡,过年才聚拢到老人身边,可是今年少了个小弟,他在一笔生意上栽了,老婆亦绝尘而去,小弟欠下家乡人许多债,以致不敢回家过年。团圆饭上,本该他坐的那个位置,坐着他的儿子。  儿子读高中,已经长到一米七几,英俊少年染着黄发,满口新潮词汇,每天睡懒觉到中午才起床,吃过饭,就拿着几个伯伯给的压岁钱买鞭炮放,买饮料喝,脏衣服脏
期刊
他,年纪轻轻,却已取得骄人的成就;他,戒骄戒躁,为企业的稳健发展铺设蓝图;他,诚实守信,深得员工和客户的广泛好评。他。就是北京日东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东晖。  为了生存,刘东晖最开始倒卖过服装,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后来在广东餐厅做过杂工,每天他一个人千的活相当于几个人的工作量;再后来他回到老家,摆过地摊卖过菜,备尝早出晚归的艰辛……然而,这样艰辛的生活与坎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绝望,反而磨砺了他的
期刊
随着2012年“世界读书日”的渐行渐近,全国各地相關的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 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西班牙作者维加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诞辰纪念日。书,
期刊
读书除了应对世界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今年的毕业生都在抱怨,工作难找,薪水偏低,社会给我们的价值评定到底是什么?其实不管社会给你什么评定,关键是你怎么认定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徒弟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会动脑筋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
期刊
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他逛西湖,發感慨说:“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大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书香”景色,其实我也亲见。曾游江浙一带古镇,周庄、乌镇,都算是乡间商业中心,但水城之上,石桥林立,桥头总要刻几句雅诗,居户的门楣,商铺的门脸儿,也好像缺了这东西就难见人面似的。  看今日,文化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