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苏州园林的美,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说明文先总后分的写法。
  3、学习本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正课:
  初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请同学们交流)
  1、讨论同学阅读提纲的正误。(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1~2段)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段)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10段)尾声,回味无穷。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务必使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提问: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分项说明从七个方面紧扣总说的“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评特征。从(1)到(4)点呼应第2段的“四个讲究”,(5)到(7)则补充说明苏州园林的各个点上的图画美.
  4、提问: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結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5、本文说明的语言很讲究准确性。
  (1)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A、文中的“标本”不是指经过处理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的实物样品,而是指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样品。本文中用“标本”这个词高度评价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B、“鉴赏”是鉴别和欣赏的意思。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区别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艺术是指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创造出形状独特而美观的形象;技术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技巧,本文强调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说明它具有独创性和美感特征。
  6、提问:课文中还能找出类似这样的语言准确简明的例子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1)动词的运用。如第七段用了“栽”、“蔓延”、“补”等。
  (2)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高低屈曲”、“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59、60、64页
  2.李航、吴娟玲.《初中教案与作业设计》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年8月第92、94、96、97页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理应成为课堂上悦耳、动听的乐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除了通过朗读形式的改变及对朗读的技巧进行训练,以提高朗读技巧外,在激发学生个体情感,促进朗读也还是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一、着力重难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使用教材,把新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变宽 变实 引导 探究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和创造性地学习的主要源泉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科学地、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课改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评价是指挥棒,多一种评价就多一把尺子。在多元评价思想的指导下,偿试构建一套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机制。我们抓住每一个细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己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让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放飞生命的蓝天。  关键
期刊
内容摘要:电子教室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已经成为衡量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电子教室的过程中,软件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其系统功能直接决定电子教室的后期使用效果。本文从电子教室软件系统的建设原则入手,探讨电子教室软件系统应包含的主要模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子教室 软件系统 构建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课本已不能承载知识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的教育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更注重提升其抽象思维的能力。而在具体落实中,学生只有通过自由
期刊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期刊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融合。作为外部诱因,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
期刊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使学生明其理、导其行呢?情境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谈一点看法。    一、设置情境,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
期刊
作业是中学教学常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于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任务,然而,当前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作业占据着学生的时间,更有甚者,作业被用来作为体罚学生的工具。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为改变这些状况发出自己的声音,付出自己的行动。此话题就是想着从一名一线历史老师的视角,对于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