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83-01
为了准确掌握宜君县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疫情隐患,科学评价防治效果,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流行,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宜君县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近四年已连续被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为布病监测县,集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为有效掌握畜间布病疫情流行动态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基本情况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体高原的结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气候宜人,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核桃等多种作物。畜牧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截止目前牛存栏19559头,羊存栏22204只,猪存栏9973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46人,研究生1人,本科8人,专科37人。
2 流行现状特点
笔者通过查阅2010年至2015年的资料将畜间布病实验室检测情况绘制成表格(见表1)
通过数据显示畜间布鲁氏菌病有以下显著流行特点:一是按照粗率计算,2011年度羊布病检测阳性率=0.52%,2015年度羊布病阳性率=0.96%,但此阳性率不能客观地反映当地羊布病真实的阳性率。因为,当地牛羊养殖中羊的存栏占主体,调查得出的牛羊布病检测阳性率应当顾及牛羊养殖存栏数;二是表明羊只布病感染率仍然占据畜间布病主导地位;三是当地畜间布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四是通过查询监测资料显示发生点状畜间疫情的原因当中,外来输入性因素居多。
3 病因调查
近年随着国家政策及市场调控,养羊规模场(户)逐年增多,造成大批量从外地引进羊只,造成输入性病原因素风险加大,使布病感染率上升,而且由于人们对布病缺乏足够认识,防护意识淡薄,防控氛围不浓,这就要提醒相关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一定要结合布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同事要开展实验室诊断。经过确诊后,相关的病情要及时准确的报给当地的管理部门,并按照下列要求作出处理。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患病动物及其流 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l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上虽然注重检测,对检出的阳性畜尽管采取捕杀深埋无害化处理,但受防控经费、资金等影响,检测的数量和范围毕竟有限,有些隐性带毒畜因未检测到而成为隐蔽性很强的传染源,尤其存在着重检测、轻免疫的不良现象,造成在免疫接种上,不能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另外由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意识淡薄,对流产物、流产胎儿污染的场地、用具不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导致病原持续存在。
4 防控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布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场布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布病防控工作。
4.2 加强消毒灭源,加大群防群控力度
当地兽医部门要利用好夏季气温最高的月份,免费提供消毒药品,加强技术指导,集中力量充分的对新疫点、老疫点、各个养殖户以及牲畜的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厂等相关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真正彻底的消灭传播源。与此同时利用电视和网络做好布病的知识宣传,让人民群众和养殖户对布病有一个防控意识。
4.3 加强检疫监管,切断病源传播途径
4.3.1 为防止牲畜无序流动,阻断外来病原输入,要严格落实异地引进牲畜报批检制度,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引进。
4.3.2 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加大畜间布病溯源灭点监管力度,动物疫控中心对疫点内易感动物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阳性畜要及时进行隔离、扑杀、深埋和无害化处理。
4.3.3 全面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各检疫点作用,凡辖区内易感动物进入流通环节都要经过实验室检测合格,出具证明后才能进入流通。
4.4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规模养殖场、养殖户、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厂 的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隐报和瞒报,更不得私自处理病畜,对违反规定者 坚决按动物防疫法追究法律责任。
4.5 加大布病防控经费投入,建立防控经费保障机制
动物疫病病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是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灭一种病原体,相当于改变这种自然平衡,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必须对免疫、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扑杀、疫情处置等环节所需经
费进行详细核算,制定资金计划,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良好的防控经费保障机制。
4.6 加强协作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开展布鲁氏菌病免疫和研究等工作,提高防控效果有效控制和消灭畜间布病,必须加强卫生、兽医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卫生和兽医技术队伍,充实必要的监测化验仪器,开展畜间布病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大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力度,做好免疫接种,确保布鲁氏菌病免疫密度和质量。同时要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处理好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畜间布病发生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准确掌握宜君县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疫情隐患,科学评价防治效果,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流行,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宜君县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近四年已连续被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为布病监测县,集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为有效掌握畜间布病疫情流行动态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基本情况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体高原的结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气候宜人,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核桃等多种作物。畜牧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截止目前牛存栏19559头,羊存栏22204只,猪存栏9973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46人,研究生1人,本科8人,专科37人。
2 流行现状特点
笔者通过查阅2010年至2015年的资料将畜间布病实验室检测情况绘制成表格(见表1)
通过数据显示畜间布鲁氏菌病有以下显著流行特点:一是按照粗率计算,2011年度羊布病检测阳性率=0.52%,2015年度羊布病阳性率=0.96%,但此阳性率不能客观地反映当地羊布病真实的阳性率。因为,当地牛羊养殖中羊的存栏占主体,调查得出的牛羊布病检测阳性率应当顾及牛羊养殖存栏数;二是表明羊只布病感染率仍然占据畜间布病主导地位;三是当地畜间布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四是通过查询监测资料显示发生点状畜间疫情的原因当中,外来输入性因素居多。
3 病因调查
近年随着国家政策及市场调控,养羊规模场(户)逐年增多,造成大批量从外地引进羊只,造成输入性病原因素风险加大,使布病感染率上升,而且由于人们对布病缺乏足够认识,防护意识淡薄,防控氛围不浓,这就要提醒相关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一定要结合布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同事要开展实验室诊断。经过确诊后,相关的病情要及时准确的报给当地的管理部门,并按照下列要求作出处理。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患病动物及其流 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l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上虽然注重检测,对检出的阳性畜尽管采取捕杀深埋无害化处理,但受防控经费、资金等影响,检测的数量和范围毕竟有限,有些隐性带毒畜因未检测到而成为隐蔽性很强的传染源,尤其存在着重检测、轻免疫的不良现象,造成在免疫接种上,不能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另外由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意识淡薄,对流产物、流产胎儿污染的场地、用具不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导致病原持续存在。
4 防控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布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场布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布病防控工作。
4.2 加强消毒灭源,加大群防群控力度
当地兽医部门要利用好夏季气温最高的月份,免费提供消毒药品,加强技术指导,集中力量充分的对新疫点、老疫点、各个养殖户以及牲畜的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厂等相关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真正彻底的消灭传播源。与此同时利用电视和网络做好布病的知识宣传,让人民群众和养殖户对布病有一个防控意识。
4.3 加强检疫监管,切断病源传播途径
4.3.1 为防止牲畜无序流动,阻断外来病原输入,要严格落实异地引进牲畜报批检制度,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引进。
4.3.2 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加大畜间布病溯源灭点监管力度,动物疫控中心对疫点内易感动物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阳性畜要及时进行隔离、扑杀、深埋和无害化处理。
4.3.3 全面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各检疫点作用,凡辖区内易感动物进入流通环节都要经过实验室检测合格,出具证明后才能进入流通。
4.4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规模养殖场、养殖户、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厂 的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隐报和瞒报,更不得私自处理病畜,对违反规定者 坚决按动物防疫法追究法律责任。
4.5 加大布病防控经费投入,建立防控经费保障机制
动物疫病病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是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灭一种病原体,相当于改变这种自然平衡,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必须对免疫、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扑杀、疫情处置等环节所需经
费进行详细核算,制定资金计划,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良好的防控经费保障机制。
4.6 加强协作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开展布鲁氏菌病免疫和研究等工作,提高防控效果有效控制和消灭畜间布病,必须加强卫生、兽医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卫生和兽医技术队伍,充实必要的监测化验仪器,开展畜间布病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大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力度,做好免疫接种,确保布鲁氏菌病免疫密度和质量。同时要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处理好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畜间布病发生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