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是当今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道路。本文就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和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教师进行研究,旨在为众多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
引言
大学生不论从什么大学毕业最终面临的都是在社会就业。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所以,中国高校80%以上属于应用型大学,科研型大学为数不多,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这种应用型大学占据高校市场是正常的。那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目标,在众多的新建本科院校中西昌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对“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就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校内外实习时间基地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本科院校长时间的观念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在今天这种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前提下,敢于正视职业院校,认同职业院校,学习职业院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进步和提高。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长时间的观念是“学院派”、“学者型”“理论派”等赋予教师高深理论的儒者形象,为了培养适应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敢于正视生产实践,敢于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向高职院校的教师学习,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高。只有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从研究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理论型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才能促使“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关系研究。
2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特点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特点,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实践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应用、推广、转化的能力。培养目标应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既有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又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高等本科性,又有高等职教性,集学术、技术、职业于一身,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能力比高职生强。
3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向强化职业技能教育转变,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等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具体岗位、操作技能强的人才,需要的是掌握理论知识又精通实践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传统本科院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完全胜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工作。传统本科的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生产一线的工作能力,理论教学指导能力丰富,但是缺乏实践实训指导能力。所以,很多传统本科院校的高水平教师越来越感觉不能胜任现在的教学,总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并非是学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想学到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不仅仅是高深的理论研究,因为高深的理由研究并非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已经从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到反感纯理论教育,希望得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这是很多传统本科院校的高水平教师越来越感觉不能胜任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
4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
4.1通过学校内培培养的方式
要保证“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勇于实践、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相对于高职高专,一般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缺乏。所以学校应该把适当数量的专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现有的在岗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职前、职中培训,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到生产一线、到企业、到实训基地去锻炼,更新专业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制定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鼓励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尽快提高实践实训的指导能力,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带头人和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4.2通过校外引进的方式
为了保证“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推进,在校外适当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充实在教师队伍里面也是相当必要的,可以改变职称评定制度,适当降低优秀实践性人才到学校任教的门槛,吸引他们到学校全职任教。这些优秀的实践型人才可以弥补学校很大的实践教学空缺,既做到人才资源共享,又防范人才资源浪费。这种“外引”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实践技能专业对口,减少了教师培训时间,是校内高深理论教师和校外优秀实践性人才的最佳结合。一般本科院校和地方企业合作和高职高专合作共同研发课题,加深高校与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交流交往,达到“校企双赢”和“院校双赢”的目的。
结语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西昌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探索了一条“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要完成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达到这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最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夏明忠,任迎虹.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M].西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徐元俊.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3]张波.普通高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养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研究[J],大家,2010.12.
[4]张波.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J],大家,2010.12.
作者简介:
侯成万(1969 ~),男,彝族,四川宁南县,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
张波(1976 ~),男,汉族,四川冕宁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教学管理工作。
王泽刚(1980 ~),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教学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西昌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XY09-2A09)
关键词: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
引言
大学生不论从什么大学毕业最终面临的都是在社会就业。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所以,中国高校80%以上属于应用型大学,科研型大学为数不多,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这种应用型大学占据高校市场是正常的。那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目标,在众多的新建本科院校中西昌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对“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就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校内外实习时间基地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本科院校长时间的观念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在今天这种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前提下,敢于正视职业院校,认同职业院校,学习职业院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进步和提高。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长时间的观念是“学院派”、“学者型”“理论派”等赋予教师高深理论的儒者形象,为了培养适应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敢于正视生产实践,敢于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向高职院校的教师学习,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高。只有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从研究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理论型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才能促使“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关系研究。
2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特点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特点,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实践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应用、推广、转化的能力。培养目标应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既有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又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高等本科性,又有高等职教性,集学术、技术、职业于一身,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能力比高职生强。
3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向强化职业技能教育转变,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等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具体岗位、操作技能强的人才,需要的是掌握理论知识又精通实践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传统本科院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完全胜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工作。传统本科的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生产一线的工作能力,理论教学指导能力丰富,但是缺乏实践实训指导能力。所以,很多传统本科院校的高水平教师越来越感觉不能胜任现在的教学,总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并非是学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想学到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不仅仅是高深的理论研究,因为高深的理由研究并非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已经从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到反感纯理论教育,希望得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这是很多传统本科院校的高水平教师越来越感觉不能胜任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
4 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
4.1通过学校内培培养的方式
要保证“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勇于实践、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相对于高职高专,一般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缺乏。所以学校应该把适当数量的专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现有的在岗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职前、职中培训,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到生产一线、到企业、到实训基地去锻炼,更新专业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制定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鼓励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尽快提高实践实训的指导能力,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带头人和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4.2通过校外引进的方式
为了保证“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推进,在校外适当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充实在教师队伍里面也是相当必要的,可以改变职称评定制度,适当降低优秀实践性人才到学校任教的门槛,吸引他们到学校全职任教。这些优秀的实践型人才可以弥补学校很大的实践教学空缺,既做到人才资源共享,又防范人才资源浪费。这种“外引”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实践技能专业对口,减少了教师培训时间,是校内高深理论教师和校外优秀实践性人才的最佳结合。一般本科院校和地方企业合作和高职高专合作共同研发课题,加深高校与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交流交往,达到“校企双赢”和“院校双赢”的目的。
结语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西昌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探索了一条“本科学历(学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要完成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达到这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最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夏明忠,任迎虹.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M].西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徐元俊.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3]张波.普通高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养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研究[J],大家,2010.12.
[4]张波.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J],大家,2010.12.
作者简介:
侯成万(1969 ~),男,彝族,四川宁南县,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
张波(1976 ~),男,汉族,四川冕宁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教学管理工作。
王泽刚(1980 ~),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教学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西昌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XY09-2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