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专题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思想风格
  
  对真善美的刻意追求,是孙犁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他一贯的文学追求。他认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中的美和善的。孙犁是追求真诚的,他说:“在创作中,我倾吐了心中的郁结,倾注了真诚的感情,说出了真心的话。”孙犁又是追求善良的,他笔下的人物纯朴而善良,都有一颗质朴美好的心灵。同时孙犁又是追求美的,他从不直接描写人间的丑恶,他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孙犁的散文是闪耀着真善美光辉的艺术之花。
  如果说,孙犁前期的散文单纯明丽而又温馨,散发着特有的荷花般清纯而蓬勃的气息的话,那么孙犁后期的散文,在经历人事沧桑之后,则呈现出一种萧萧落木的苍郁清疏。这些散文的篇幅更短小,笔调更简洁,但在平静疏淡的文字背后,是一颗饱受磨难而更为澄澈的心灵,是痛定思痛的深沉思考,是大难不死之后的执著与彻悟,更加富于哲理。回忆是孙犁后期散文创作的重要母题。他沉浸在回忆的世界里,回忆他的童年,回忆他的亲人,回忆在漫长人生中给他以或甜蜜或苦涩记忆的人和事。隔着岁月的迷雾,这些回忆的色彩朦胧而疏淡,又因为有岁月的积淀,对这种回忆的描写才那么简单又传神,而且意味隽永。
  孙犁散文的语言修饰而不造作,华美而不浓艳,纯朴自然之态始终如一。他的叙述文字,平实自然,款款而叙,感情真挚,亲切动人,无矫揉造作之感。他的描写文字,清新活泼,常运用白描手法,只需寥寥数笔,写人则形神兼备,写景则情景交融。他的抒情文字,清淡隽永,富有变化,或在叙事中饱含炽热的情感,或将炽热的情感与写景状物融洽谐和,在平实中见觉悟。他的评论文字,简约晓畅,诚挚中肯,寓深刻的道理于平易的言谈之中。总之,孙犁散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都富有表现力,在简洁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佳作展示
  
  青春余梦
  孙 犁
  
  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树龄至少有七十年了。它有两围粗,枝叶茂密。经过动乱、地震,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唯独它仍然矗立着。这样高大的树木,在这个繁华的大城市,确实少见了。
  我幼年时,我们家的北边,也有一棵这样大的杨树。我的童年,有很多时光是在它的下面、它的周围度过的。我不只在秋风起后,在那里捡过杨叶,用长长的柳枝穿起来,像一条条的大蜈蚣;在春天度荒年的时候,我还吃过杨树飘落的花,那可以说是最苦最难以下咽的野菜了。
  现在我已经老了,蛰居在这个大院里,不能再向远的地方走去,高的地方飞去。每年冬季,我要升火炉,劈柴是宝贵的,这棵大杨树帮了我不少忙。霜冻以后,它要脱落很多干枝,这种干枝,稍稍晒干,就可以升火,很有油性,很容易点着。每听到风声,我就到它下面去捡拾这种干枝,堆在门外,然后把它们折断晒干。
  在这些干枝的表皮上,还留着绿的颜色,在表皮下面,还有水分。我想:它也是有过青春的呀!正像我也有过青春一样。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
  是为序。
  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保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荒凉的城市,但也是很便于读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我呆了六年的时间。在课堂上,我念英语,演算术。在课外,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领了一个小木牌,把要借的书名写在上面,交给在小窗口等待的管理员,就可以拿到要看的书。图书管理员都是博学之士。星期天,我到天华市场去看书,那里有一家卖文具的小铺子,代卖各种新书。我可以站在那里翻看整整半天,主人不会干涉我。我在他那里看过很多种新书,只买过一本。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我不大到商务印书馆去,它的门半掩着,柜台很高,望不见它摆的书籍。
  读书的兴趣是多变的,忽然想看古书了;又忽然想看外国文学了;又忽然想研究社会科学了。这都没有关系,尽量去看吧,每一种学科,都多读几本吧。
  后来,我又流浪到北平去了。除了买书看书,我还好看电影,好听京戏,迷恋着一些电影名星,一些科班名角。我住在东单牌楼,晚上,一个人走着到西单牌楼去看电影,到鲜鱼口去听京戏。那时长安大街多么荒凉、多么安静啊!一路上,很少遇到行人。
  各种艺术都要去接触。饥饿了,就掏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坐在露天的小饭摊儿上,吃碗适口的杂菜烩饼吧。
  有一阵子,我还好歌曲,因为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我们要呼喊。
  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在那里得到过朋友们的帮助,也爱过人,同情过人。写过诗,写过小说,都没有成功。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地响着。
  后来,我参加了抗日战争,关于这,我写得已经很多了。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
  我的青春,价值何在?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时代有总的结论,总的评价。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
  是为本文。
  1982年12月6日清晨
  (选自《孙犁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3月版)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杨树而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树”在文中是一种象征,由“树”而产生联想,将“树”与“我”连在一起,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写到老杨树虽经地震但仍坚强矗立,老得脱落了干枝,仍作为升火炉的燃料,贡献自己的价值。但老杨树也有过枝繁叶茂的年龄,正如作者有过自己的青春,以此作者转入了对青春的回忆。老杨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经灾难而不折;作者的青春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回顾自己的青春,作者禁不住感叹:“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才是有价值的青春,人生才有意义。正如杨树一样,虽然脱落了枝叶,但因为有自己的价值,所以它是永存的。
  在形式上,这篇文章的序文部分写的是杨树,本文部分写我的青春。由序文中的杨树联想到本文中的我的青春,想到杨树虽老,但也有过郁郁葱葱的青春,现在杨树老得树皮脱落了,我的青春也逝去了,但只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那就是有价值的青春。
  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回忆童年时光的杨树和自己的青年时代,抒发了青春逝去的感叹,最后议论自己青春的价值所在,情感疏淡而又细腻,语言简洁而凝练。
  
  锁门
  孙 犁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儿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进城以后,我也是很少锁门,顶多在晚上把门插上就是了。
  去年搬入单元房,锁门成了热话题。朋友们都说:
  “千万不能大意呀,要买保险锁,进出都要碰上呀!”
  劝告不能不听,但习惯一下改不掉。有一次,送客人,把门碰上了,钥匙却忘在屋里。这还不要紧,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二十分钟之久,再过二十分钟就有饭糊、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但无孔可入,门外彷徨,束手无策,越想越怕,一身大汗。
  后来,一下想起儿子那里还有一副钥匙,求人骑车去要了来。万幸,儿子没有外出,不然,必会有一场大难。
  “把钥匙装在口袋里!”朋友们又告诫说。
  好,装在裤子口袋里。有一天起床,钥匙滑出来,落在床上,没有看见,就碰上门出去了。回来一摸口袋,才又傻了眼。好在这回屋里没有点着火,不像上次那么着急,再求人去找找儿子就是了。
  “用绳子把钥匙系在腰带上!”朋友们又说。
  从此,我的腰带上,就系上了一串钥匙,像传说中的齐白石一样。
  每一看到我腰里拖下来的这条绳子,我就哭笑不得。我为此,着了两次大急,现在又弄成这般状态,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有了一所房子,有了自己的家门。我的家里,到底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值得如此戒备森严呢?不就是那些破旧衣服,破旧家具,破旧书画吗!这些东西,也并不是新近置买,不是多年就有了吗?“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朋友们说。我觉得是自己和过去不同了,心理上有些变化了。
  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我已经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总之,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都断绝了关系。
  我曾经打断身上的桎梏,现在又给自己系上了绳索。
  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
  1990年2月5日,昨日立春
  (选自《孙犁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3月版)
  
  赏析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过去不锁门和现在锁门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变化的一种看法。在本文中,“锁”是人生世俗的象征,是自由的桎梏。由“不锁”到“锁”,也让读者看到人心理的一种变化。
  过去是不锁门,但是搬到单元房以后,锁门就成了必须。因为以前没有这个习惯,所以作者两次把门锁上了而没有带钥匙,急得团团转,最后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就把钥匙拴在了腰带上。这让作者哭笑不得,大发感叹:“锁”把人“心”都锁了起来,也同自由、自在隔绝了。由此可见,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大家都在戒备着。锁门仿佛成了一种习惯,每个人都习惯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锁”给每个人的心灵都戴上了枷锁,于是每个人都因为戒备而备感疲惫,也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断绝了联系。
  本文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作者联想到社会的变化及其在人的心灵上引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人的心灵系上了绳索,打上了桎梏,呈现着一种社会现实。孙犁善于挖掘最为普通的事情的内涵,用带有浓浓深情的朴素语言,通过为我们讲述一个个小故事,以小见大,寓大道理于小事物之中,耐人寻味。
其他文献
电子工业部颁布产品能耗定额标准一套包含有五大专业、覆盖27个小行业共139种产品的《电子工业产品单位产量可比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经电子工业部审定颁发,于1995年11月开始执行。这套标准
为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全社会良好的节能氛围,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和山西省节约能
期刊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
【摘要】《喜福会》对4对在中美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华裔母女关系进行了刻画,该文在跨文化交际中,从文化遗产角度对母女关系、中美文化价值观、及其冲突与对话进行解读。  【关键词】喜福会 文化遗产 母女关系 价值观  《喜福会》于1989年问世,是美国华裔文学代表人谭恩美的处女作,获多项文学大奖,并于1992年由田青首次翻译成中文,获得评论界和读者的极大关注。粗略统计,自1993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
海洋是永不止息的,风从不会平,浪从不会静。但在海底深处,却有一个风吹不到浪打不到的地方,叫做“海底坐垫”。任狂风暴雨搅翻大海,任龙吟海啸波涌浪滚,那个地方从来不会被搅动。当科学家挖掘海底,把“海底坐垫”上的动植物遗骸拿上来检测时,证实了这些遗骸一动不动地被存放了数千年之久,从未受到过打扰。  据说台风的中心也是平静的。  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处于大海之中或台风之中?到处都是声音,人的声音以及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成年人发病率为1%~2%。目前鼻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黏附分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就细胞
1996年9月25日~29日,本人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FIP’96年学术交流会和EIP第10委员会工作会议。现将会议的情况简介如下。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中心议题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充满了联系:课堂上不同学生间思维的联系,学科内知识体系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经验间的联系,数学与学生活动间的联系……怎样关注教学中的“联系”呢?苏教版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给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新旧知识之间怎样衔接?旧知对新知有什么推进作用?本文针对此现象对将教师的教落实在何处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旨在给一线的教师以实用性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联系;教学  
我看到了凶猛的火焰贪婪地吞食什物和建筑我看到了那些穿着夏天一样颜色服装的亲人和积满水的战车我看到了一把锋利的剑我看到了一群爱的形象这些陌生又熟悉的亲人用宝贵的生
期刊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DN500偏心半球阀不同开度情况下的流场形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偏心半球阀阀瓣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偏心半球阀流阻系数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