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能建筑在我国慢慢的发展了起来。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成,指出现阶段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建设出质量合格的智能化系统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施工管理;对策
一、引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不断的加快如今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内容,它是基于建筑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综合性系统,技术含量高。完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迅速,涉及专业广泛,但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规范不全面,行业监管缺失
目前,国家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等,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多媒体、一卡通、大屏显示系统、系统集成子系统均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的标准,有时只能采用厂商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给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等留下隐患。
目前基本没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审图环节。众所周知,建筑图纸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审图机构图审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不能作为施工依据,建设方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而建筑智能化图纸是否图审并不影响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的图纸不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图,因此,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
2.设计单位责任缺失,图纸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院会进行初步设计。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会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涉及到除强电专业外的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弱电专业,且相关系统产品众多,很多设计院缺乏既懂专业又熟悉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由系统集成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设计院出图纸。
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系统集成公司往往会根据自己代理的产品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系统配置,不会像设计院那样设计出通用型系统。另外,系统集成公司只会关心智能化系统设计,不会注意与其他专业相协调、配合,设计的图纸常常会和其他专业冲突。系统集成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般没有建筑设计院那样的专业制图训练,绘制的图纸质量较差。建设监理业务通常注重土建施工,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主要侧重于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监理要严格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采用旁站、巡视、随工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规范的健全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技术及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行业内的政策和规范无法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及规范的健全,才能使该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壮大。
首先,政府应该牵头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分析与调查。通过组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以及智能化建筑业界的行业人才,进行详细的软科学调研,为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
其次,在积累了充足的行业技术与管理现状之后,则应加大力气抓紧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规范。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一些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处理单元、系统监控和采集传感的前端单元、系统布线的管槽安装、系统通讯网络的光纤、电缆以及无线设备等,这些设备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保证智能建筑之内所有设备的参数指标和测试验收标准、系统设备的功能齐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三是在评估智能建筑系统功能与性能时,一方面要定性测量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评估。在规定中,对所有的技术指标予以数字化的明确,以此实现建筑技术标准的达标。
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提升
智能建筑是一个整体化的产品,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项完整的智能建筑项目,系统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统智能实现策略的设计、系统硬件软件的参数计算以及匹配等。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为了提升其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应注重集成商人才的专业深度与广度。集成商专业人员必须从业主的使用感受出发,将业主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最终转化为施工方案。当前,复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领域依旧稀缺,需要一些一方面熟知技术,另一方面又深谙市场需求的人才。
(2)应该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果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由于某些原因而离职,很容易造成建设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出现断层,影响工程质量的目标。
(3)应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复利用,积累经验,积淀施工者的竞争力。
对于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策略,应以标准化的文档保存起来。通过转化和调整,用于其他相似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形成建设方独特的优势。
3.加强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导致效率低下,一些业主由此蒙受了损失。通过加强监理,来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能协调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经验,这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这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4.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标准规范不齐全,设计单位经验不足,缺少图纸审查等原因,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缺少可靠的依据,从而需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积极承担各自的责任,努力学习相关的标准规范,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施工管理;对策
一、引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不断的加快如今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内容,它是基于建筑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综合性系统,技术含量高。完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迅速,涉及专业广泛,但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规范不全面,行业监管缺失
目前,国家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等,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多媒体、一卡通、大屏显示系统、系统集成子系统均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的标准,有时只能采用厂商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给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等留下隐患。
目前基本没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审图环节。众所周知,建筑图纸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审图机构图审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不能作为施工依据,建设方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而建筑智能化图纸是否图审并不影响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的图纸不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图,因此,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
2.设计单位责任缺失,图纸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院会进行初步设计。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会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涉及到除强电专业外的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弱电专业,且相关系统产品众多,很多设计院缺乏既懂专业又熟悉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由系统集成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设计院出图纸。
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系统集成公司往往会根据自己代理的产品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系统配置,不会像设计院那样设计出通用型系统。另外,系统集成公司只会关心智能化系统设计,不会注意与其他专业相协调、配合,设计的图纸常常会和其他专业冲突。系统集成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般没有建筑设计院那样的专业制图训练,绘制的图纸质量较差。建设监理业务通常注重土建施工,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主要侧重于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监理要严格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采用旁站、巡视、随工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规范的健全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技术及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行业内的政策和规范无法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及规范的健全,才能使该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壮大。
首先,政府应该牵头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分析与调查。通过组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以及智能化建筑业界的行业人才,进行详细的软科学调研,为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
其次,在积累了充足的行业技术与管理现状之后,则应加大力气抓紧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规范。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一些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处理单元、系统监控和采集传感的前端单元、系统布线的管槽安装、系统通讯网络的光纤、电缆以及无线设备等,这些设备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保证智能建筑之内所有设备的参数指标和测试验收标准、系统设备的功能齐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三是在评估智能建筑系统功能与性能时,一方面要定性测量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评估。在规定中,对所有的技术指标予以数字化的明确,以此实现建筑技术标准的达标。
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提升
智能建筑是一个整体化的产品,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项完整的智能建筑项目,系统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统智能实现策略的设计、系统硬件软件的参数计算以及匹配等。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为了提升其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应注重集成商人才的专业深度与广度。集成商专业人员必须从业主的使用感受出发,将业主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最终转化为施工方案。当前,复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领域依旧稀缺,需要一些一方面熟知技术,另一方面又深谙市场需求的人才。
(2)应该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果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由于某些原因而离职,很容易造成建设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出现断层,影响工程质量的目标。
(3)应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复利用,积累经验,积淀施工者的竞争力。
对于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策略,应以标准化的文档保存起来。通过转化和调整,用于其他相似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形成建设方独特的优势。
3.加强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导致效率低下,一些业主由此蒙受了损失。通过加强监理,来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能协调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经验,这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这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4.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标准规范不齐全,设计单位经验不足,缺少图纸审查等原因,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缺少可靠的依据,从而需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积极承担各自的责任,努力学习相关的标准规范,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