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烟”玩“火”者说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在战争片、警匪片中看到那些炸弹、炮弹、手榴弹爆炸的场面,总是那么地逼真,让观众身临其境,为我们的战士、警察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我们常在灾难片中感受到突发事件来临时的惊恐气氛,为处境艰难的受灾者担忧;我们又常在科幻、戏曲片中看到云海中的天上美景,让人如入仙境……但那些仿造出这些场景的弄“烟”玩“火”者,却往往隐在幕后鲜为人知。
  我1963年进电影厂工作至今已有58年,也只知厂内有个烟火车间在专干这活,却不知里面的工人师傅们是如何工作、生活着的,更从未为他们写下点什么。老来一想起这些,常有愧疚之感,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更何况与我同住上影公寓的烟火师傅钱阿法,对我多有照顾,便触发我把冲动付诸实践,一定要去探个清楚,把这些凡人的伟大之处告知观众。于是,便在我对阿法师傅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有了这篇《弄“烟”玩“火”者说》。
  阿法师傅生于1944年,比我小2岁,却先我4年,在1959年就进上海电影技术厂烟火车间当学徒了,那时,他刚过15岁。他生于绍兴农村,父亲是进入上海的前辈“农民工”,成了扎根于上海的工人阶级后,便把老婆和四个孩子拖来上海,从此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但在大上海的这个环境中,他们全家6口全靠父亲打工度日,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母亲除了辛勤持家外,还要绣花补贴家用。阿法师傅是孩子中的老大,从小懂事,所以他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成了学徒工。
  上影的烟火车间是在1963年由故事片厂和上海电影技术厂两家的烟火车间合并而成的,编制在当时的海燕电影制片厂,专为海燕、天马两家故事片厂所摄制的故事影片弄“烟”玩“火”。这个车间,最多时也只有21人,除了要完成厂内的任务外,有时还有“外派”的任务,谁都没有空闲之日。那时,阿法已学徒期满,不到20岁就成了烟火师傅。他们干的是电影厂里最危险的活,整天与火药和有害气体打交道,这些材料申请到后,一是要保管好,二是要使用好,三是完成拍摄任务后要销毁好。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严守法纪又要胆大心细,稍有疏忽,就会伤己伤人。他们都要在消防部门考出上岗证,并每两年还要重考一次,无证者上岗属非法。工作时难免车间人员一起协助,但规定要有专人负责。在伤己伤人的权衡中,宁可伤己也不能伤害他人,尤其是对身临其境拍戏的演员,在中弹引爆胸前的炸药时,千万得检查好保护层和炸药的分量,绝对不能出差错,假戏真做了严重的会出人命。对炮火点的引爆,更得预先测定好离演员的距离,近了就会让演员受伤,远了又不真实。
  阿法师傅告诉我,这对每个烟火师傅的压力都很大,常常晚上睡不好觉。就是如此,也难免有事故发生。有位负责保管仓库的师傅,在整理仓库时,为了防止突发事故伤了他人,而独自关门整理,但由于炸药的突然爆炸还是烧伤了自己,幸亏他处理得当总算保全了生命;在协助一部港台影片的拍摄中,在拍摄引爆场景时,一位大明星受了伤,多亏她最终没有追责,不然的话,打起官司来,烟火师傅倾家荡产都赔不起,此事却到底让这位一向受人好评的师傅从此抬不起头来;有位烟火师傅在完成任务后销毁多余炸药时,尽管谨慎小心到家了,还是由于不明原因引发了突然爆炸而受了伤……阿法师傅在跟我谈起这些情况时,都是有根有据、有名有姓的,但他特意关照我不要细写,我不知是他不愿让这些伤心的事儿再让人伤心,还是这些无名者惯于在默然中舔舐自己的伤口?然而,却让我沉思良久,感叹万分……
  阿法师傅干的这行虽是个技术活,除了要懂得用料的配方,分量的轻重,准时准点弄“烟”玩“火”确保安全、成功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他们是在拍电影搞艺术,他们用技术手段制造出来的气氛和场面都得为剧情和人物服务。所以,他们也要认真研读剧本,了解剧情和人物。在拍摄现场,更要理解导演的意图,把导演的设想和要求完美地体现出来。他在跟谢晋导演回家乡拍《舞台姐妹》时,谢导非常讲究外景的气氛,常有晨雾中行进的镜头,这就要放白烟,他们烟火师傅配制好了化学品后,放在毛竹片中,谢导一声令下,他们立即放出,浓稀都得自己控制,这不是一般的煙火工所能掌握的。他们拍《牛郎织女》时,在摄影棚内要营造出天上变幻莫测的云海,不但难以掌握,他们在多次的试验中还有人中毒。拍战争片要逼真地体现出激烈战斗的场面,到处引爆炸药,又得严保演员的安全,那就更难掌控了。文艺工作者们常说要为艺术而献身,烟火师傅属于工人编制,而面临为艺术献身的紧要关头却天天皆有,家常便饭,他们却从未大言不惭地把此话挂在嘴上。
  阿法师傅从15岁到70岁,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在好多影片中弄“烟”玩“火”,他随便跟我说说,就有《难忘的战斗》《从奴隶到将军》《夺命惊魂》《开天辟地》《大刀记》《生死千里》《六指琴魔》《青山恋》《奇袭战俘营》《花轿泪》《詹天佑》《冰河死亡线》《流亡大学》等好几十部,他非常自豪地跟我说,在这行天天面临危险的工作中,他确保了安全,从未伤己伤人过,最终干到退休后又多干了10年,才“安全着陆”了。
  当然,有惊无险的场面还是遇到过不少:他在参与拍摄《难忘的战斗》时,有一个战争的场面选在宁波一个废弃的机场中开拍,其中有八匹马“参战”,这些马都不是正儿八经受过训练的军马,临到拍摄时,炸药一引爆,吓得那些马匹到处乱窜,把摄影机都冲飞了,场面一下难以控制。后来,摄制组让这些马习惯了火与爆炸声后再拍,才算稳住了局面。阿法师傅说,他真怕这些马踩踏上了火药点出大事,当时忍不住对一位年轻的执行导演发了火。后来这位导演事业有成后,而后又当上了上影的一把手,于是在厂内流传着阿法师傅对“厂长”都敢“训”的笑话。阿法师傅说,其实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
  还有一次,在拍《从奴隶到将军》时,他们到了外景地,当地驻军派了十位工兵来当阿法师傅的助手,协助他们拍摄,解决了战斗场面多烟火师傅忙不过来的大问题。谁都难以料到的是,在一切准备就绪临到正式开拍时,“自卫反击战”爆发,部队一声令下,十位工兵立即撤回军营,执行备战任务。这一下,可让阿法师傅傻了眼,他只得挑选了一些民工,经他临时训练后,当他的助手。在正式开拍时,他担足了心,就怕那些民工临场慌乱不听指挥出差错。结果总算顺利,两天就拍掉了有关烟火的86只镜头。在拍《大刀记》时,饰演主角的杨在葆特意关照阿法师傅,戏中的爆炸点要离他近些,这样人物的表演就会更真实些,他让阿法师傅不要多担心他的安全,一切都要做到极致。阿法师傅被他的戏品所感动,密切配合他完成了任务。但在具体实施中,杨在葆还是意外地受了点小伤,他却反过来安慰阿法师傅,不要有心理负担,爆炸时有些意外,谁都难以预料,这种小伤抹点红药水就解决了,没事!阿法师傅与我讲起此事时,对杨在葆的戏品赞不绝口,他说,他老来时一直想再见见这位忠厚的兄长,可惜因杨在葆已定居北京,难以再见一面,最近得知他病逝的噩耗,尤为伤心,更添思念,如今,这样的表演艺术家越来越少了……   经过对阿法师傅的深入访谈后,让我对烟火师傅的工作有了些了解,我感叹地对他说,你们这样如越雷池似的一步步走过来也真不容易。阿法师傅却对如此艰难的路途,丝毫没有伤感,还自豪地告诉我一个真实动人的小故事:上影的烟火开山“鼻祖”夏存芳,身经百“战”,担任过无数部影片的烟火师傅,他为了让影片中有关烟火的场面越发真实可信,到处访师求学,不断试验探索,有一次在试验烟火时,因火药突然爆炸失去了左手,成为“独臂将军”。他在负责影片《林则徐》的烟火工作时,周恩来总理来到拍摄场地参观,在听了饰演林则徐的赵丹对正在现场工作的夏师傅的介绍后,周总理非常感动,高兴地主动与夏师傅握手并合影留念。这张照片还成为当年当期《大众电影》杂志的封面,轰动一时。阿法师傅正是看到了这张照片后,知道了电影厂里还有这一行当,还能得到周总理的如此重视,便争着考进上影烟火车间学烟火,他如愿地在与周总理握过手合过影的夏师傅身边学艺工作,在夏师傅们的手把手地授艺传德下,也成了一个合格的烟火师傅。他一生都为此自豪!我查了《上海电影志》,确有对有关此事的记载,夏师傅是他们烟火师傅中唯一评到主任技师的人,是他们共同的自豪!
  让阿法师傅感到自豪的,还有大导演、大明星们对他们烟火师傅们的尊重和配合,总认为他们出生入死很不容易,每逢拍摄到烟火场面时,总要关照他们别急,慢慢来,千万千万要把安全放在第一。而在现场拍摄时,演员们在突发情况面前,常会临场发挥,让拍摄这些场面的镜头一次通过。他们明白,如要重拍一次,烟火师傅们在弄“烟”玩“火”中就会多经受一次危险。阿法师傅举例给我讲了他在负责吴贻弓执导的影片《流亡大学》烟火时的经历:这是吴导已内定将任上影领导前所执导的一部影片,里面的烟火场面较多,每次临拍前,吴导总要来到阿法师傅身边,温和耐心地关照他:“别急别急,我会等到你布置得万无一失后再开拍的。”但由于其中反映战火的镜头实在太多了,难免会出现意外,有一次在拍摄教授们逃出敌机轰炸的场面时,引爆后,在战火中突然一根着了火的横梁掉下,挡住了教授和家属们预先设定的避难路线。阿法师傅心中不禁着急起来,看来这场戏不得不要停下重拍了,不然,演员会有危险。想不到饰演教授的高博,临危生智,他镇定地指挥着大家逃离了爆炸现场,反使这场戏拍得更为惊险可信,又为塑造人物增添了光彩……阿法师傅非常重感情,在高博、吴贻弓逝世时,他都去送行。在吴贻弓落葬前的追思会上,我听见过他动人的发言,这次再跟我详细讲来,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自豪背后的深情……
  阿法师傅告诉我,他在与比他年轻的导演合作时,他们也非常尊重烟火师傅的劳作。1986年,张建亚执导成名作《冰河死亡线》这部灾难片出外景时,阿法师傅的任务是要爆破冰河,留出一块水面,放入一条船后,才可以演戏、拍戏。他们实施前曾向当地人讨教过,当地人斩钉截铁地说,爆破后留出的水面不会马上再结冰。而事实是等到爆破结束认为水面周围的冰层安全可以去安放船只时,爆破过的水面早又结上了冰。阿法师傅爆破了两次都未达到导演的要求。他说多亏建亚导演脑子活络,当机立断,把船勉强放入后再让人躲在船舷边摇动,并配入特技,才把这场戏拍成。他前前后后对阿法师傅从未发过一句怨言。阿法师傅能助力的只是躲在船舷边帮助摇动,一场戏拍下来,人冷得不行,心却是热的。
  阿法师傅作为技师级的老师傅,在我整个的访谈中,对与他合作过的电影艺术家,从未发过任何牢骚,总是赞扬他们对烟火师傅们的尊重和体谅,不仅导演和演员尽量与他们配合,包括摄影也是如此,常宁可调动摄影机的位置来拍摄,也不愿烟火师傅多冒一次险。大家心中都明白,弄“烟”玩“火”,毕竟不好“弄”不好“玩”。阿法师傅在完成合拍片《六指琴魔》的烟火任务后,主演林青霞特意找到他,要与他合影留念。她也說了这样的话:“你们真不容易……”
  阿法师傅却给我讲了不少大明星、大导演“真不容易”的故事,除了我上面已提及的那些外,还有他在为赵丹执导的影片《青山恋》做烟火时的情况。那时他还刚过20岁,好几场戏都在山上竹林中拍摄,赵丹在提出拍“晨雾”的要求时,还特意关照他,竹林中有不少砍下毛竹后留下的竹桩,放烟时千万要留心脚下,防止踩坏了脚……阿法师傅深情地对我说:“赵丹观察得很仔细,我在他的关照中体会到了些许父爱。”接着,他愤怒地告诉我,“文革”中有人竟批斗赵丹在拍此片时“吃狗肉”,把他从台上打到台下。其实,事实根本不像批斗者说的那样(阿法师傅给我讲了他亲眼看见的事实,因涉及他人,这里恕我不再复述)。他说完后,叹了口气,说赵丹活得也“真不容易”。
  阿法师傅在谈起孙道临执导的影片《詹天佑》做烟火时说:“这是道临老师一生中所拍的最后一部影片,他那时已年逾八十,还必须亲临现场指挥。有一次,在太湖边上拍戏,他见到当时太湖的严重污染后,十分痛心,他说,他当夜就要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这一情况!当他看到拍戏现场有人乱丢盒饭的塑料饭盒时,就一声不响地一个个拾起来,放到垃圾箱去,众人见后,再也不敢乱扔垃圾了……”阿法师傅说完后,感叹道,一位大明星、大导演能这样为人,也“真不容易”。
  阿法师傅从来都相信“眼见为实”,在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里,他也从未以“工人阶级”自居,去踏上他人一脚。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能与电影艺术家们打成一片,热心地为大家做好事。他在为人上,从不弄“烟”玩“火”,总是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当他听到大家对他的赞扬时,常会憨厚地一笑,说:“我们不像反派演员一样吗,演戏归演戏,生活中是不做坏事的。”
  阿法师傅70岁彻底退下后,一直骑着助动车到处跑,热心为上影退休群体做“志愿者”,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而在国内新冠疫情最紧张时,他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过了一段时间后,我见他又骑着助动车在为大家忙碌时,问他前段时间去哪里了,他才告诉我他得了肺癌住院开刀的事,说得像“家常便饭”似的若无其事。我问他为什么“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我为自己没有及时去看他而不好意思。他却笑道,说我心肌梗塞植入了四个支架时,不也一直不让大家知道吗?我们一起会意地笑了起来:老上影人大多如此,得了病后不愿有劳大家去探望。就是走了,也愿悄然而去,只当又去“出外景”了……
  上影最多时的2 1位烟火师傅,现存下的已不多,尚能工作的更无几。我在与阿法师傅访谈时,他最关心的是后继无人的问题……
其他文献
“建党百年”是个大题目,文艺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建党百年?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rn红色经典与时代赞歌的交织与呼应,构成了
期刊
2021年5月10日晚,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落下帷幕。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的闭幕演出题为“百年潮·中国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音乐会”,在音乐會闭幕式上,上海之春组委会特别授予96岁高龄、党龄75年的著名指挥家曹鹏,84岁高龄、党龄60年的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特别荣誉奖”,以表彰和感谢他们为中国当代音乐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原定2020
期刊
5月是特殊的,它既是春天的结束,又是夏天的开始。立夏这个节气给人的印象就是温度升高,雷雨增多,沉闷的空气需要扩香器带来一丝活力。当然,扩香器还可以在房间的角落里默默承载关于春天的回忆,供人品味。趣味蜻蜓形扩香器  這款蜻蜓造型的扩香器,以蜻蜓嘴为支点,放在任何地方它都能保持平衡。只要在蜻蜓尾部滴上几滴香薰精油,伴随着蜻蜓的微微颤动,芳香便会自然地扩散开来。“山·河”扩香盒  以连绵群山和奔腾江河作
面对二战日本遗孤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电影《又见奈良》并没有过多的煽情,影片在情绪表达上的克制,有着如同日式电影般的内敛,而在这样一种叙事风格下,导演鹏飞恰合时宜的幽默穿插其中,又令整个故事充满了灵动的生机,使一位母亲远赴日本寻找养女的主线真正融入到了当地本土的人文气息中。  二战期间,妄图将中国东北变成真正意义上殖民地的日本,将几十万日本农民以“开拓团”的名义迁移了过来,但当日本战败后,这些农民也
1953年我在人民海军服役,周日放假,我到上海艺术剧场(兰心戏院)观看上海人艺演出的《曙光照耀着莫斯科》,深为该剧打动.看说明书,才知道主演女厂长的是丹尼,导演则是佐临.又
期刊
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是一个我至今仍然无法完整记住的地名。这座小城既是塞尔维亚的“颜值担当”,也是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  小城位于多瑙河畔,从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出发,驾车10余公里便可到达。与大多数塞尔维亚城市不同,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没有被前南斯拉夫时代的建筑风格所影响,依然保留着旧时巴洛克风格。  小城以广场为中心,只需一个小时就能逛一圈。但它来头可不小,1308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是继聂耳之后,中国革命音乐的又一面大旗.他在短暂的四十年人生中,不仅留下了《黄河大合唱》《民族解放交响乐》等四部大型音乐作品,还谱写了《热血》《二
期刊
就像译者新井一二三在译序中写的,日本是个美食大国,有的是“料理家”,但《记忆的隐味》这本书的作者高山直美的确与众不同.她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欧洲和南美洲,也在东
期刊
2021年4月12日晚在瑞金医院,上海歌剧院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饶余鉴,在跨入第84个春天的时候,不幸逝世.消息在网上传出后,立即在上海声乐界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同事、同行、亲友
期刊
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于2021年5月13日至6月1日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隆重举办。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早期斗争为切入点,综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文创装置等多种艺术样式,全方位展现红色上海的百年风貌。展览所展示的100组/件展品,汇聚了252位艺术家的388件作品,从征集或邀约的逾万件作品中遴选而来。